|
|
惡意詆毀中國制造實質是貿易保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7:03 中國青年報
“中國威脅論”變種“中國制造威脅論” -“中國制造”也是“世界制造” 本報記者 程剛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駁斥了一些外國媒體惡意詆毀“中國制造”的報道。這位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表示,“這些媒體的真實用意令人深思”,其實質還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翻版,是“中國威脅論”的變種。 在此類報道中,有的說“中國國內注入荷爾蒙的快餐讓6歲的男孩長胡子,讓7歲的女孩乳房發育”,有的宣稱“中國產品是死神”,還有的甚至說“要在商品上貼上非中國制造的標簽”。 “對此類捕風捉影、以偏概全,甚至無中生有、惡意炒作的報道,我們堅決反對。”高虎城說。今年3月以來,陸續發生幾起中國出口產品引發的安全問題,引發外國媒體大量負面報道。 這位貿易官員對另外一些外電的客觀報道表示贊賞。一些具體案件的報道客觀反映了目前中國個別出口企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我們查清事實真相,并采取整改措施。對此我們表示歡迎。” 此外,一些海外媒體發表了相對客觀和中立的評論,如《紐約時報》7月12日報道,“商品質量不合格是一個全球問題,中國不是美國問題商品的唯一來源地”;《聯合早報》7月25日載文認為,“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并非一個國家所獨有”。 “不能因為個別產品存在問題,就懷疑中國出口商品的總體質量。”高虎城算了筆賬:以近期媒體關注的牙膏產品為例,去年出口額為8000萬美元,不到中國9700億美元出口總額的萬分之一;被查出含二甘醇的牙膏為330萬美元,占30萬分之一。 他表示,中國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前不久,日本厚生省公布了2006年日本進口食品合格率,其中自中國進口的食品合格率為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日本是中國食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我相信,中國出口產品質量不會因為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而變壞,客觀理性的人們會作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高虎城說。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出口仍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累計增長27.6%,達5467億美元。其中,食品、藥品、玩具等境外負面報道較多的商品,也分別增長了22.2%、41%和27.7%。 這表明,絕大多數進口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是理性的,并未因一些片面之詞就改變對中國產品的基本評價。不過,高虎城也表示了擔心,“某些惡意攻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產品的形象,可能會誤導部分消費者。” 這位高官也坦率承認了部分產自中國的產品質量的確有問題。但他強調,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個別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較為淡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無法完全避免。 “事實上,我國國內一直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對產品質量安全也多有曝光。”高虎城強調,中國產品的質量一直在穩步提高。例如,上半年中國蔬菜農殘合格率超過94%,較2003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過去確實有一些中國產品是地攤貨、大路貨,現在高檔商場貨架上“中國制造”已比比皆是。 今年3月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對“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的指責范圍不斷擴大,從藥品、寵物食品擴展到輪胎、嬰兒服裝和割草機等。美國、歐盟等更是以產品質量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為由,列出了一系列限制自中國進口的產品清單。 中國政府也宣布,暫停進口來自數家美國肉類加工商的部分產品,以及查禁了法國瓶裝水、澳大利亞海產品和美國飲料等進口商品。理由是這些產品或是受到了污染,或是沒有通過安全檢測。 發達國家指責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很多產品質量達不到標準,可能導致對人身健康的損害。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則反駁,發達國家設置嚴格的安全標準,目的就是為把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擋在它們自己的市場之外。面對頻繁變動的技術要求,發展中國家往往無力應對,也無法積極應戰,他們既沒有資源,也缺乏技術。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一些國際嚴肅媒體憂慮地指出,隨著中國與其貿易伙伴在食品等產品安全問題上的相互指責愈演愈烈,安全與質量標準正日益取代關稅及配額,成為國際貿易爭端中的主角。 安全標準歷史上就曾被用作設立貿易壁壘的武器,如今這一歷史有可能重演。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中國與貿易伙伴的貿易大戰,相互指控的目標從原來的傾銷和不公平競爭變成了現在的危害消費者權益。他們擔心,這有可能成為西方持貿易保護主義觀念者的“有力武器”,給貿易戰留下了巨大空間。 “關稅、配額等傳統貿易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已越來越小,而安全標準、技術性規定、合格評定程序等技術性貿易政策的影響正變得愈加顯著。”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此前指出。 “產品質量安全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高虎城表示,前些年國際上也發生過多起影響巨大的質量安全事件。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表聲明說,他們每個月要收到200份來自193個成員國的食品安全報告。“在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相互指責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加強國際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他說,基于這一理念,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將推動以提高檢驗檢疫技術、完善出口產品質量立法以及提高執法水平等為目標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將建立政府間配合調查、共同澄清等方面的應急磋商機制,探討突發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 高虎城指出,中國出口產品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是按照外國訂貨商的要求和標準生產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8%。“中國制造”實際上也是“世界制造”,這是世界制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 本報北京8月2日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