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改變中的冷漠:氣候變暖逼出百億美元排放權市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2:12 第一財經日報

  王慧卿

  目前,排放權交易在國際市場發展迅猛。據世界銀行估算,2008至2012年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配額需求量將達到7億到13億噸。如此大的排放量形成了一個年交易額上百億美元的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立場似乎并沒有太大變化:德國試圖讓全世界就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后的做法達成一致;美國則不喜歡歐洲人希望世界簽署嚴格的減排目標這個計劃,反而提出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間分別進行談判;環境保護論者批評美國在減排問題上避重就輕。這種格局正類似于美國2001年退出《京都議定書》時的樣子。

  商界的態度變化

  然而僅憑這個就斷定一切都沒有變化,那就錯了。在過去六年中,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商界的態度。

  直到前段時間,商界還對氣候變化有著消極的態度。氣候變化這個概念暗示著工業損害了地球,因此也應當為此負責。由于企業界看不到所謂的它們造成的傷害,因此大多數企業都傾向于認為氣候并沒有發生變化。

  但是情況不再是這樣了。近期商界人士競相顯示自己是綠色環保者。這部分是因為美國政界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迅速改變。美國國會已經就此提出了5個法案,預計還有更多的法案即將出臺。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在減排問題上走在前面,其他一些州也打算仿效。而對企業來說,只有支持減排法案,才能在具體法規制定中擁有發言權。因此,顯示自己環保是非常有必要的。

  道德和經濟壓力交織

  是什么推動了商界態度的轉變呢?首先是道德壓力。由于科學證據、“卡特里娜”颶風、歐洲酷暑、戈爾的警告和北極熊被餓死,對抗全球變暖才在名人支持下興起。

  其次是經濟壓力。政府日益接受應對碳排放收費的概念,對能源安全的擔憂也促使政策向有利于氣候變化的方向轉化。很多國家希望減少對中東和俄羅斯油氣資源的依賴,這意味著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增加國內能源供給。后者除了開發煤炭資源外,就是依賴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了。

  道德和經濟壓力交織,促使企業進行清潔能源投資。不過,企業界并不是單單因為害怕而轉向環保。清潔能源意味著新技術,以及新的盈利機會。要更好地把握控制碳排放的未來,商界需要的不僅僅是與環保人士的合影:他們需要向清潔能源技術投資。

  投資空間還是有的。2003年,美國電力行業(全世界最大的污染源)對清潔能源研發的投入占收入之比,比

寵物食品行業還要低。但是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根據新能源融資公司(New Energy Finance,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低碳技術的投資已經從2004年的280億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710億美元。清潔能源公司的股價也在飆升。硅谷的風險投資正涌入這個行業,堅信他們能描繪出革命式的新技術圖景,降低能源價格,并且對能源行業的新發展負有當初扶持軟件業發展那樣的責任。

  風險投資家熱捧新能源

  能源已經成為風險投資家和大學熱捧的新領域。麻省理工學院校長Susan Hockfield創立了“能源動議”,促進替代能源、能源儲藏和凈化傳統能源利用的研究。在過去5年中,研修能源相關課程的學生增加了兩倍。

  GE、西門子等公司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已經顯示出商業機會。他們出售發電設備、飛行器和火車發動機。而要求企業采用清潔能源的規定意味著資本品的更換速度加快,從而讓設備生產企業獲利。

  大型設備購買者也日益認識到,雖然氣候變化提高了它們的成本,但是也會帶來新的機會——新的市場,新的技術,新的業務和新的利潤增長點。如果碳排放控制收緊,那么對此做好準備的企業將會快速發展。在電力行業就意味著大量投資核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企業將會發展,而依賴煤電的企業會遭受打擊。而在石油行業,熱心可再生能源的BP等公司將會受益,而埃克森美孚則會受損。在汽車行業,生產節能型車的公司如豐田,則會比

寶馬等公司表現更好。

  隨著每一次颶風席卷美國,美國采用配額分配和交易制度的可能性都在增加。而對碳排放的直接控制,比如設立汽車燃料效能標準等,在全世界都在加強。然而碳排放量仍在增加。如果要穩定碳排放總量,就必須向碳排放收費,或者建立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的機制,或者兩者同時進行;要提高碳排放收費,或者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配額制度,或者兩者同時進行。如果這樣的話,清潔能源投資的收益就會進一步上升,那么現在已經投資的企業就會走在前列。

  如果更多企業像GE和BP那樣投資于清潔能源技術,那么清潔能源的成本也會降低。一瓦特光電的價格已經從20世紀70年代的20美元左右,降低到了2004年的2.7美元。風能的價格也從上世紀70年代的每千瓦時2美元,降低到現在的5至8美分。煤電的價格是每千瓦時2到4美分。更多的投資將會進一步降低價格;而且,隨著差價的降低,從污染能源轉向清潔能源的成本也會下降。

  然而,商界對清潔能源的熱情依然脆弱,太多因素能夠擊碎這些熱情。比如,

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將會減少對成本更高、更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但是更大的風險來自政治。商界投資替代能源是因為他們預期碳排放量將來必然受到約束。如果各國政府不行動起來減排,那些投資最終都會消亡。

  排放權的商品化

  政府鼓勵清潔能源投資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污染企業為二氧化碳排放繳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研究顯示,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征收20美元到50美元的費用,就能在本世紀末前,把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安全范圍內。若按50美元/噸收費,美國汽油價格將會上升約15%,電價約會上升35%——這與近期的價格相比并不難以接受。IPCC認為,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大概讓全球經濟增長每年放慢0.1%。

  對碳排放收費可以通過稅收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延續歐洲在簽署《京都議定書》后所采用的配額分配與交易制度。稅收可以讓企業在投資前明確知道成本,但是稅收這個詞無論在商界還是政界都不受歡迎。而配額分配與交易制度也能夠起作用,但是價格要定得能夠影響商業決策。而歐洲現在的配額價格變動劇烈,而且也沒有高到足以影響投資模式。

  目前這種制度在歐洲已經相當成熟。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同時為全球創造出了一種新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權(也稱“碳排放權”)。碳排放權自出現后迅速實現了商品化。在《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中,歐盟的碳排放權交易發展最快。歐盟在2005年1月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根據這一機制,企業每年從本國政府獲得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如果當年排放量超出配額或低于配額,企業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或賣出配額。

  除在獲得配額的企業之間交易外,企業還有另外的途徑獲取配額。《京都議定書》為簽字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獲取配額的“靈活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主要內容是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既符合可持續發展政策要求、又產生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投資,由此換取項目所產生的部分或全部減排額度。

  目前,排放權交易在國際市場發展迅猛。據世界銀行估算,2008至2012年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配額需求量將達到7億到13億噸。如此大的排放量形成了一個年交易額上百億美元的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但是單靠歐洲不能拯救整個星球。美國在減排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僅因為它是最大的碳排放國,而且因為沒有美國的參與,其他碳排放大國也不會積極行動。由于美國不受《京都議定書》的約束,CDM項目的合作市場已經成為買方市場,許多發達國家都在盡量壓低價格。

  對抗氣候變化最大的好消息是,商界已經正式開始投資于清潔能源。但是只有在政府對碳排放收費之后,這種投資才能蓬勃發展。

  碳排放大戶已經開始把配額價格納入了投資決策,因此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得到了很大的促進。可再生電力的價格正快速下降,交通業則在加緊投資能夠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車和電力汽車。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