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經營報和社科院工經所聯合主辦的“2014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于6月1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發表了主題演講,李揚談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十年九調控,也就是說這個市場自從設立以來,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如果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 這個市場的特征并不能夠充分顯示出來,F在大概我們可以說接近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了,那么這個完整周期下來之后,大家回頭一看房地產市場它是一個高度區域化的市場。”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李揚: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其實我也是算主辦方,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這樣一個會。按照會議要求,我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改革,一個是當前形勢。時間有限,不能講兩個這么大的題目,另外一個在我們講臺上,我曾經比較系統的談過改革,尤其談過金融改革問題。所以,今天我重點討論一下當前經濟形勢。那么,形勢問題也很復雜,我主要選擇若干我覺得值得關注的要點供大家做一些討論。
首先,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的就是經濟的減速,以及面對這個減速我們需要采取一些穩增長的措施。這個大家討論的比較多了。當我們說要穩增長的時候,從短期來看,我們從需求的這三個方面要做一些分析。現在很顯然,國內的內需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動力。我們看到內需在我們采取了一系列非常強的措施之后,在2010年曾經達到非常高的高峰。但是,從那之后,顯然內生動力不足,那么到2013年只有50%的貢獻。那么,外需因為受制于國際環境,同時也受制于我們國內結構調整的速度。所以,外需也不是可依賴的,在前幾年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是呈負數。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我們不太愿意承認的事實,就是中國經濟如果要采取一些措施進行刺激,或者用現在的話說進行微刺激,措施只能從投資領域中來思考。
但是,這就遇到一個悖論,中國的增長靠投資,但是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也就是產能過剩,也是歸因于投資,所以我們存在投資、增長和過剩的悖論。那么,在經濟發展一個新的階段,有人說是改革元年,我們如果說還是要啟動投資這樣一個我們用之多年的工具,就必須用改革的姿態來從事投資。所以,我們覺得應該必須高度警惕,并認真防范那些已被實踐反復證明的投資的弊端。所以,用改革的精神討論好投什么,如何投和誰來投的問題就非常重要。
那么,投什么呢?顯然因為經過三十幾年的工業化,經過2009年以來的強刺激,凡是商業上有利可圖的項目在中國基本上都已經飽和,這些領域也都基本上過剩了。但是,在中國就一個健全的社會發展而言,我們有大量的領域還缺很多的一些項目。比如社會基礎設施,比如公共服務領域有大量的短缺。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說把我們投資的重點放在偏向社會和生態建設的這樣一些領域中。比如說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有利于環保的。但是現在問題就來了,這些領域說起重要性來說誰都不否認,但是社會資本基本上不愿意進入,或者是因為投資的商業可持續性不行,或者是因為有很多的這樣一些障礙,讓他們不得進入。
那么,當然我們現在如果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會感覺到這樣一些領域的一個激勵的機制,它的架構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目前的架構下,絕大多數的環保、治污、生態修復活動都視為成本,不能夠成為產出,是我們已經創造出的績效的一個扣除。那么,這樣一種架構,當然就會是高耗能污染的產業仍然被很多地方和企業追捧,而治污,治耗能的產業就不能夠得到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過去我們一直談,但是現在看起來是需要解決了。
第二、解決如何投的問題。在這里所謂如何投,就是說我們資金怎么來籌集。首先,這是中國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我們長期以來的高儲蓄,因此從宏觀上說,從理論上說,從總體上說,中國是不缺資金的。但是,結構上中國的資金是有嚴重的缺陷的。一、缺乏長期資金。二、缺乏股權性的資金,F在又加上一個缺乏廉價的資金,三大問題。所以,如果我們還要依靠投資,至于投資投哪些領域,我們姑且不論,這個錢怎么來籌集?怎么來應對我們說的缺長錢,缺股權,缺廉價的錢,這幾個問題我們必須解決好。
所以,我們必須真正落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戰略安排,必須大力發展例如保險等機構投資者,要分開對信用的統治,讓資本形成能夠自由的展開,要充分發揮像國家開發銀行這樣的投資性金融機構的作用,要鼓勵各種創新,與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創新就要把債務性資金變成股權性資金,把短期資金變成長期資金,而且我們要逐步嘗試改變商業銀行只能貸款不能投資的狀況。大家知道這是我們金融結構的一個基本的問題,因為我們金融體系中最主要的機構是不能做投資的。由于不能投資,所以中國只要說金融活動越發展開,我們的杠桿率就越高,負債率越高,負債率高是這次危機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同時,還要解決好資金成本過高的問題,后面我還會講到,顯然這些問題并不容易解決。
第三個解決誰來投的問題,當然這個答案大家都會說,讓民營資本投。問題是我們事實上在法律上并沒有限制,甚至還是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這個領域,進入那個領域。但是,事實上他們進不去,所以我們要把那些“玻璃門”拆除,讓他們實實在在能夠享受到這樣一個平等待遇。當然,里面還有一些技術問題,比如過去我們說有一些領域不能讓民營資本進去,因為存在著所謂壟斷,存在著所謂公共性,所謂外部性。那么,經過這么多年的技術發展,制度變化這些問題已經不能夠成為障礙了。所以,我們為了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必須讓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有商業可持續性。同時要改變政府主導的局面,這個問題過去反復被提到過,現在又一次以尖銳的形式提到我們面前。
我覺得如果說我們穩定經濟需要投資,我覺得最終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剛剛談到的我們現在大量的投資領域,比如說防范污染,比如說修復環境。在目前中國的統計架構下是成本,因為它是成本,所以我們一定還會重蹈老路,先污染,再治理。污染大家毫不吝惜,治理的時候拿不出錢了。這個有很多原因,但是最近我們在研究發現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我們的一些統計架構上做一些改變呢?這個改變其實啟發我們的是去年美國有一個改變,去年4月份,美國改變GDP統計,改變都是兩條,一把過去的R&D從成本變成了產出。第二、它把它的一些電影,涉及到文化產業,變成產出,這兩個變化使得美國的GDP增加3%。研究這個事情,再往前看,美國在上個世紀也做過一次調整,就是電腦,它把電腦這個產業以及購買電腦這樣一些活動都變成產出。那個時候它的GDP增加了將近3%。
那么,美國發生這樣一個事情對我們非常有參考價值,有借鑒意義。因為所謂什么東西是成本,什么東西是產出,就是你自己說了算的事情,當然有它一些客觀規律,我們必須遵循。最近大家看到有一個,也許不登大雅之堂,英國人改了GDP的統計,販毒、娼妓活動算是GDP的統計。很多這些,就是說GDP的統計實際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當根據形勢的發展,根據我們的實體經濟的需求進行調整。所以,我自己覺得像過去我們被統計在成本的這樣一些東西,就像美國R&D從成本里面,從稅收點扣除變成產出,治污染是產出,治環境方面有投入那是產出,直接就是產出,這種變化我覺得應該要發生。考慮到各地從政治領域,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都變了,我們政治考核可以變,GDP考核也是可以變的。第二個就是要有商業可持續性,所謂商業可持續性,就是現行的稅收、定價、收費這套體系應當改變了,過去一直拿在政府手里,覺得這個東西不應該放到市場上去,三中全會告訴我們,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現在到了我們要落實三中全會這個決定的時候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城鎮化。我帶來的題目是城鎮化戰略有重大的調整。過去一年多來,我們關于城鎮化討論很多,不知不覺討論的主題、重點、甚至內涵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城鎮化是從城里人角度說的城鎮化,我們有多少錢能夠接待鄉下人變成城里人,迄今為止這個賬還是這樣算,一年1%,一千多萬,一個人進城十萬,一千多萬要接納人均十萬人的進程,就要多少錢,現在錢不夠,錢不夠就賣地,這是傳統的思路。所以,在傳統城鎮化的思路下,忽略了土地要素,忽略了效率,忽略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應當說走到死胡同了。好在這樣一種偏頗的城鎮化戰略迅速的得到了調整。
我們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調整基本到位,大家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第六段,第六部分里面是四條,20、21、22、23四條是城鄉一體化,20條說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規模經濟。21條說的是農民對于土地的三個權利要必須確認,就是確權,進行承包地的權,宅基地的權和建設用地的權。第三條就是22條說到這個權利是可以流轉的,可以交易的。第23條才說城鎮化。
這個變化我提醒各位要注意,城鎮化這樣一個曾經被非常渲染的話題,現在被放在城鄉一體化的框架下展開,是因為原來的城鎮化是一個開發區化,原來城鎮化的推廣使得我們產生了很多的弊端,建成區人口密度下降,人均建成區面積上升,上升到發達國家的程度。中國這么多的人,土地這么緊缺,可耕地這么少,城市用地的面積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更何況我們咬著牙要堅持18億畝的紅線,這種城鎮化絕對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而且這種城鎮化是失去市場的城鎮化,是失聯的城鎮化,是偏頗的城鎮化和鋼筋、水泥相關聯,而且是相互支持的過剩循環怪圈,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同時,過去的城鎮化,因為化到最后,也還有一部分人是鄉下人,人生下來就不平等,這肯定不是社會的問題。
所以,我們過去的城鎮化必須調整,調整到城鄉一體化的框架下,我們要討論土地利用效率問題。說實話,中國我注意到討論這么久,對土地這個要素很少有人去討論。而在中國,一個是地,一個是人,是任何政策都不能回避的,必須作為重點來考慮的主要因素。而在過去的城鎮化戰略,這個因素被忽略了。所以我們在新的城鎮化戰略下,必須考慮土地定位效率問題,必須考慮經濟資源要集中,要考慮什么是城市。大家知道有一些研究,從我們這個角度說,城市化中國還有多少距離,大家注意在前幾年前,OECD有一項研究,它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已經完成,就是看怎么定義城市。怎么看像歐洲那種城市也是小城市,一千戶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在他們的標準就叫城市,中國有一些比較大的農村都是城市了,我們肯定不能照搬那個標準,但是這個標準的那種經濟含義,那種政策含義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同時,我們在這樣一個框架下,要徹底的消除人的身份差異。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這個框架下的城鎮化,關鍵是重新揭示并且定義了土地這個要素,并且講這個要素賦予了在我們看來最弱勢的農民這樣一個群體。那么,三中全會之后,中國社科院有九個研究所,分成四個調查組到各地調查城鎮化,調查回來的結果應當說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但是,有一點是共識,就是獲得了土地權利的農民不再愿意用放棄土地權利的方式變成城里人,他不愿意。因為土地這個要素揭示出來之后,鄉下人和城里人,他們之間的比較利益,這個天平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傾斜。農民突然發現我比城里人多了一些東西,我干嘛要放棄這個東西,變成城里人,這個在全國很多地方已經很明顯的發生了。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化就是另外一個含義了,我們覺得含義主要有兩條,一、就是面向所有國民的公共服務均等化。二、以提高土地效率,建議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為目標,效率問題,所有資源的配置中,效率問題應當被強調了,特別對中國這樣資源短缺的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第三個問題,房地產市場,我覺得這個房地產市場最近討論很多,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非常原則的談了一下對房地產的看法。我們現在說房地產市場進入轉折點,基于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就是城鎮化戰略的轉型。我們注意到過去在論證房地產市場還會有一個十年,二十年的黃金時期的主要論據是說中國的城鎮化還會推行十年到二十年,因為要推行十到二十年,每年會有一千多萬人到城里來買房子,這是一個所謂剛性需求的主要根據。一旦農民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放棄土地進城成為城里人,這個剛性需求就虛空了,F在其實很多的城市開始出現房子的空置,而且被顯露出來,就是因為已經很明確的看到,特別是低等級的城市,三四線城市,已經很明確的看到,不會再有人買它的房子了。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是非常大的變化。
第二個變化就是今年6月,由國土部牽頭的一個全國的房地產登記系統,我經常會說,這個登記系統頂十個調控文件,它第一次使得我們可能知道中國有多少房子,第一次使我們可能知道這些房子分別被誰占有的,當然這條路也肯定不平坦。但是,中央下了決心,一定要做。
第三,中國房地產市場,我們過去說的十年九調控,也就是說這個市場自從設立以來,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我們知道它如果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這個市場的特征并不能夠充分顯示出來,F在大概我們可以說接近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了,那么這個完整周期下來之后,大家回頭一看房地產市場它是一個高度區域化的市場。在北京看的房和在縣城看的房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一個政策不可能在北京制定,全國一刀切的去執行,不可能是這樣。所以,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地方在松動。那么,一線二線三線四線房地產形勢截然不同,即使像北、上、廣、深這樣一些地方,不同地方的價格也是不同的。北京已經很清楚了。你說六環住的,出門你說你是住在北京,你說住在河北,住在河南都一樣,這種沒有特色的房子已經漲不出來了。所以,經過一個周期,我們房地產市場的區域性,這種分層次的特點被人們充分的認識到。所以,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和不同的調控政策。現在不停的媒體會曝有說哪個政府采取了措施,然后這些政府出面否認,干嘛欲蓋彌彰呢,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我覺得我們應當承認這個市場的城市形,它的區域性,然后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適合自己的調控政策,這才是正途。
那么,房地產市場出現轉折,其實大家潛在的擔心是它對經濟進一步的全面影響,我們最近做了一個評估。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市場如果對經濟產生影響是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它是由住房擁有者發動的,大家都是購房,我買了房,我這個房子的價格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在波動,它有一個限價。當市場出現動蕩的時候,我這個限價與我還沒有償還的貸款的規模而言處在什么狀況,它的就要決定市場向什么方向變化。美國這一輪為基礎問題,香港這一輪出問題,都是因為所謂的負資產,就是房子的限價已經不夠償還貸款,所以接著會引發恐慌性的銷售,這種情況在中國現在根本沒有出現。所以,這種層面上對市場進一步的負面的影響,我們在一個不短的時間里看不到,也就是不必有太多擔心。
第二個層面就是貸款者,房價如果跌了,會不會使得原來的優良資產變成不良資產,使得原來的不良資產規模擴大。就涉及到整個貸款結構中,所謂的止損保障體系問題。大家知道中國的房子絕大多數在三成以上,也就是30%以上首付率的貸款結構性獲得金融支持。而且既然是首付率這么高,商業銀行和客戶談判的時候,一定在案板底下還會有一些隱藏的東西也就是一般會35%到40%,這些都是它的止損的一些指標。再加上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就是人們購買住房實際得到的貸款,反過來說,就是銀行真正付出的錢大概也就一半多一點,于是我們有一個賬,價格要跌到這樣一個水平,它才會出現真正的損失,跌不到就不會,現在我們非常樂觀的看到,離止損線還遠著呢。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這個市場雖然在調整,但是還不會形成一個系統性風險,對我們國家產生非常大的負面沖擊。
因此,我們就覺得應對這樣一個變化,而且我覺得是一個轉折性的變化,應當穩妥的設計,不應當張皇失措的就刺激,也不應當張皇失措的去處理,應當穩妥的緩慢的應對這個變化。同時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提出了,就是我們現在到了必須設計一個總體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藍圖的時候了。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今天,還沒有一個總體設計,走哪兒算哪兒,到的總體設計的時候了。
第四個問題,金融亂象,所謂亂象主要指三個情況同時發生。一、錢多,寬貨幣,大家都在爭對GDP的比重。但是,錢多了,反而貴了,這是中國極特殊的一個情況。大家知道美國QE,QE不斷推出,它的利率是0到0.25,歐洲現在準備救市,宣布它的利率是-1,怎么實施是一個問題,怎么實施-1的利率。就是量和價是相反變化的,只有中國量和價齊飛。第三就是金融業自我服務,現在金融交易,上層建筑通脹非常的快,但是都是銀行賣,保險買,保險賣,證券買,或者A銀行賣,B銀行買,B銀行賣,C銀行買,都是這樣自我交易。或者是為了籌資,或者是為了繞過一些監管。但是,很少到實體經濟那兒去。所以,在中國金融業自我服務的現象非常突出,去年尤勝。
這個事情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前有幾年就是這樣的,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我大概列舉一下。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的管理體系。我們現在這個體制,就是儲備進來就變成貨幣供應,貨幣供應經常會多,多了之后就會凍結,一凍結就會造成錢多了,但是市場上可貸資金少了,所以現在可能是這樣子,它模糊了宏觀資金供求的信息,也增強了宏觀環境調控的難度,我們現在在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其實2006年我們嘗試性的改變了一下這種結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再繼續下去,還需要再實踐。
第二、息差交易在盛行,就是利用不同市場上價格的差來進行交易。大家知道市場低價定律是通則,但是在中國因為重重的阻隔,重重的障礙,所以一個資源在不同市場上有不同的價格,所以這個情況也是導致金融亂象的原因。
第三、多部門分頭監管模式,助長了跨領域的套期、套利和監管套利。
第四在多重監管體制下表現出金融抑制的惡化,這些年金融抑制沒有放松,反而是惡化了,由于金融抑制惡化,導致創新異化。這些創新沒有被引導到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我們整個的經濟發展的質量這樣一個方向上,而是被引導到如何繞過監管,如何繞過這些管制的這個領域上去。當然,如果使創新走上正道,我們必須給創新一個正常的、合理的、科學的框架,能夠引導它。
另外,剛性兌付,也就是這次老的問題,所謂負外主義及我們中國老的問題從破除負外主義開始,從預算約束開始。最后才是所謂影子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看來使現成的問題更加復雜了。
最后一個問題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我們總的判斷是地方政府債務總體是可控的,但是局部和區域存在問題。償債壓力,從高到低,重慶名列第一,貴州、云南、陜西、陜西、山西、河北、湖南、湖北、北京豁然名列其中,上海、天津四大直轄市都在償債壓力最大的行列里面,吉林、甘肅、青海,反而有一些我們覺得他不怎么樣的反而不在這個名單里,這是國家審計署的數據,區域分布還是東部多,償還責任占比省、市、縣是從省到縣越來越高,說明整個問題是在基層。償債資金的投向東部在市政,西部在交通運輸,存在主題一共四類,融資平臺,政府部門和機構,國有獨資和控股企業,經費補助事業單位,說明這個問題是相當廣泛的存在在我們各級政府的大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必須有多種解決方案,催錢肯定不行,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問題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隨著城鎮化戰略的轉型,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在惡化。因為統計顯示,各地方的所謂還貸資金來源60%來自于土地的出售,來自于土地的開發,而如今土地的出售已經不像過去這么順暢了。所以,還貸的空間被大大的壓縮了。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必須有根本的解決,分兩層,制度上解決,有三個要點。第一、按照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確定政府的邊界,也就是認真的解決好政府干預過多的問題。你做的少一點,負債不就少了嗎?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一個辦法。二、在界定政府職能的基礎上,合理的確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支出責任和財權,三、賦予地方政府獨立發債的權利,這是長期的辦法。短期,我們覺得有四策,第一策略就要和其他國家都不相同的,有一個資產負債表對策。因為中國的債務和世界各國的債務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債務至少名義上是用來投資的,也就是它都是形成資產的。有資產就有負債,如果把它匹配起來,其實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類似企業的一個經濟實體,企業負債有什么了不起?企業負債60%其實很正常。所以,有相當部分是這種情況,不一定把它當成一般的債務來看待,我覺得這是中國非常特殊的,就是我們有資產負債表這一策。二是債務重組,期限、種類、產權所有者,第三可以有資產的出售,償還還貸資金,第四有綜合性還款計劃?傊,這個事情比原先復雜了,原先還是比較樂觀,現在還是相對的謹慎樂觀,但是如果經濟情況下滑的趨勢進一步顯現,我們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大一些。
我今天就這樣一些問題跟大家交流看法,總的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我們所有的問題,應當說是過去三十幾年,甚至是六十幾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用改革才能解決,絕對不是什么短期的刺激所能解決的。第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微刺激是合理的。但是,只能保持在某一個區間,不宜再采取2009年那樣一些非常極端的措施了。所以,這個到年終的時候我們再盤點一下,我們面對一個比以前復雜多的形勢,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各界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順利的渡過這個難關,使得中國經濟上升到一個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質量的新平臺。謝謝各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