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學習型中國-企業資本論壇暨首屆電商論壇”定于4月25日-27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資本力量﹒互聯網整合營銷”。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正局級巡視員狄娜做主題演講時表示,單體成本高,融資渠道窄,信息不對稱,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
以下是文字實錄:
【狄娜】:我主要從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是相互為主體的,因此我講的中小企業和非公的情況和問題。
首先,我想在企業發展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當中,應該說上下非常關注,但是難點也確實不少,我先從難點出發。首先,我覺得融資難可能是各位面臨的一個第一位問題。在中國融資難也不是講了一年兩年,我們98年到現在都有融資難這個問題。第二,中國的企業融資渠道過窄,現在看起來也十幾年了,中小板、創業板包括新三板,能夠上市的企業微乎其微。通過直接融資得到資金供應的還是少得多。直接融資渠道窄,加重了間接融資的壓力。
渠道過窄,企業的資金企業供應結構失衡,也是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怎么辦呢?通過渠道的創新增加融資的方式,包括我們的新三板等等,來緩解融資難,從渠道窄的角度。第三,信息對稱,好企業找不到銀行,銀行業找不到企業,因為我們中國沒有信用體系建設,不是信用擔保。這些字不是今年提出來的,我們在經貿委的時候就做這件事,企業融資難不單是銀行,主要是企業,主要是自己的信用能力怎么提高。單體成本高,融資渠道窄,信息不對稱,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
慢慢地到了2009年,2010年以后,大家可能呼吁的更多的是融資貴,我工作的機構調動了六次,都沒有主動要的,都是機構調整的,每一次調整都涉及到我工作的部門,44年工齡有30年公務員崗位的工作經歷。2008年,2009年以后,有一段資金確實相對有點少了,貸款的增量減少了,減少了以后,減誰的,肯定減中小企業的。為什么?因為大型企業一年兩年三年有長期貸款,中小企業都是短期。有關部門對銀行的要求是增幅不低于面上,增量不低于上年。總量減少的情況下,企業自身對銀行就比較難了,總量減少得保證兩個不低于,得影響銀行的待遇,以價補量,怎么補呢?就有問題了。同樣的資金要增加它的價格,比如中間業務費掛鉤等等。如果你是企業家比我清楚,所以后來有了七不準,七個方面都可以增加企業的融資負擔了,企業呼吁可能比融資難還難。一定要考慮到,上有保政策,保文件,一定要體諒下情,要在總量不減的情況下,保證銀行的兩個不低于,否則銀行沒有辦法,最后受損失的還是企業。
到第三個階段,我們在調查當中發現是什么呢?訂單難。有一段時間融資難不是第一位的,是市場難。大家知道我們的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我就一帶而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用人難,原材料為主體的這些企業用單難,因為產能過剩,第三,還有長單難,進出口的,企業不敢做長單。所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肯定用工難,原材料為主體的肯定是用單難,第三是長單難,像沿海一帶,在廣東、福建非常明顯。所以有一段時間,企業是市場難。從去年上半年我們調研發現綜合成本高,怎么高呢?幾大塊,一塊還是用工,用工兩塊,一個是顯性工資,一個是隱性工資。工資二十到三十,隱性的是什么,是保險,五險一金,企業補出來了,職工也不受益,這種情況也有,當然還有我們勞動法,因為法律要超前還要適度。所以這樣的話,我覺得第一個是用工的問題,用工不單是貴,還用難的問題,我們好多農民工,應該怎么說呢,離土離鄉,因為有老有小的問題,慢慢不太愿意到北上廣,廣東缺人的情況非常顯著。以后這咱們城鎮化的進程,很多農民不一定要背井離鄉出來干,而且它的成本非常高,像北京,你得掙多少錢才能租得起房子,所以用工難,用工貴是明顯的。
而且中小企業一般是用工的單位,中小企業一般都是勞動密集型的,這一點是非常致命的,它的成本就靠壓低工資降低,否則沒有競爭力,這是第一。第二是貨幣,此外我講的融資貴問題,我們的消費費用,財務費用還有管理費用。我們很多是供應商,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流通業的,小企業是供應商,大企業一般是6到9個月,小企業的銀行靠銀行高息出來的,這種情況還沒有辦法,因為不用你,有很多人等著,因為市場是賣方市場,這種情況對小企業轉移壓力非常大。此外還有物流,還有綠色。為了達到綠色我們得付出多大的成本,環保的成本也非常大。去年我們調研以后,有相當一部分行業企業應該說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所以我們大膽呼吁要解決企業的融資難,緩解企業的融資貴還有市場的開拓,以及我們的綜合成本。
這兩年來,企業大形勢不好,企業下行。我們的現金流不好,抵押也很難變現,這種情況下經濟很難,去年企業是我們融資的元年。我覺得去年從7月份以來,克強總理6月19號開了常務會議,專門針對如何來扶持實體經濟,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服務的點位就是轉型升級,如何穩增長,如何調結構,如何抑通脹,這是重點。所以在這個會上,主要講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貢獻。6月19號的會,我剛才講了為什么去年是中小企業融資的元年了,有一個政策點位,去年克強總理開了一個會,7月1號就開了一個“國十條”,要求不但是銀行就是間接的融資機構,如何在結構調整中支持實體經濟。大家知道小微金融原來“微”字沒有。三次發行,這次大中小加個“微”,為什么加“微”,因為我們的綜合需求。所以,我覺得最困難的不是中型,而是微型。
所以,這兩年大家可能注意到,小微越來越多。十條里有一條,就是銀行相關的金融機構如何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現在我們的副總理馬總理就專門在7月15號開機了小微企業的電視電話會議,在會上做一個交流,會后做一個講話,這個講話將八項,最后形成了“銀八條”。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兩個國辦文件都是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所以去年說元年的話,應該說是由于政策上的支持。
不是有文件有想法就能落實,文件十條,條條都有含金量。所以搞文件很不容易,現在的文件很注意落實,講到這兒,“十條”和“八條”當中對我們市場的影響也很重要。總結起來有幾條:1、做小微和企業的金融首先要做綜合。所謂綜合,是什么呢?就是按企業的成長周期,配比相應的融資方式。因為融資有直接融資,有間接融資,有金融有類金融,還有包括很多方式。那企業的發展也是很不一樣的,有創業型,有微型,有中型,大型,特大型,但是企業的成長一定是有周期的,而我們不同的資金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我覺得應該按照企業不同的發展周期,配比不同的融資方式,再共同爭取財稅的扶持,我覺得這種方式特別重要。馬總理的講話中提到綜合服務,從銀行的周期做配比,比如我們從開戶到理財到貸款等等,有一句話把小企業做成對象,我們去給它做統一供應商,所有問題提問題以后,我們給它做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是要發現成長,培育成長,伴隨成長,隨著才能分享成長。這個話我是特別有感受的,所以綜合是戰略的綜合,發展的綜合,把你的功能結合起來。首先要分類,然后分階段,分層。只有這樣,企業融資才能得到緩解,特別是融資和融質,其實最終是我們好些金融機構的資源,我們愿意在這種氣氛中學習,愿意學習的人一定是有發展的。所以融資是永恒的難題。
換一個階段不一樣,你自己就是你融資的意識和你融資的能力。自己的意識沒有,就只靠融資,你自己要知道你的融資成本怎么更低,這個階段什么是你主要的融資方式,包括你怎么配比,把分享鎖定,建立配比關系。你們的生源就是他們的資源,雙方互動才能共同成長,就是這樣的。所以統一供應商的意見,給你們提供解決方案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非常希望很多人立志于為小企業發展,這是第一。
第二應對小微企業成本高,什么辦法?集合。我說的不只有理念,還有產品。因為官員不能坐而論道,怎么實現。肯定有產品。我們很清楚,一定要小企業信貸化,要批量化,首先是標準化,沒有標準沒法上量。然后模塊化,最后是網絡化。流程化上架制圖等等。所以我們現在供應好幾個省,做得非常好,像北京銀行在中關村做得非常好,小企業市場就解決單體成本高的問題。
政策銀行像開行,開行的優點是什么,有錢沒嘴兒。可是地方城市銀行,比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有嘴沒有錢,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做什么,我是綜合經濟部門,我該做的就是優勢互補,資源整合,政策疊加,總對總,用地方的資源換中央的服務,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事,我們就把開發銀行和地方合在一起。第一,應該是有政府的平臺,我們有一個管理平臺,有一個擔保平臺,有一個信用平臺,信用促進會。政策銀行做批發,地方銀行做零售。
小企業一定要有中小金融,草根金融和草根經濟一定得是對稱的。所以要匹配不一定要中小銀行。中小金融機構遵循十八大,允許民間資本設立,應該是村鎮銀行,特別是小企業的政策銀行,小企業單體成本就得集合。小企業在債券市場怎么參與呢?07年我們在發改委就商量,就搞集合債券,后來有集合信托,現在有集合票據。一定的小企業發展有需求,企業的需求是超常的,各個金融機構的供給是一定的,人家不能說要錢就給你,你得有條件。能發債的企業,絕對不是小,更不是微,應該是中等偏大的企業,轉型升級需要錢,錢從哪來,到銀行沒有長期貸款,都是小額短期流動。咱好些企業一輩子就搞一個產品,這個債券融資對你最合適,因為到最后就是分債,不是分你的股權,不會分你的成長和收益。我們每個政策要看符不符合市場,企業歡不歡迎,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這樣的政策就沒有意義,因為沒有成長性。這是第二。
第三,我們做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要堅持做平臺。因為我們小企業沒法對付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我覺得以區域做平臺是最重要的,誰是平臺?工業集群、產業集群都是。有了產業背景,信用半徑短,交易成本又低,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融資更合適。所以小融資要一塊一塊做,要做平臺。這些一定要注意,跟同業跟商會做很重要,什么都得靠專業化,只有專業化才能把握企業的動態,這才包括供應鏈、上下游,都是一個縱向關系。風險只能降低不能消失,你能把風險控制到一定程度就很好,小企業融資的話,做產品一定要做集合。做服務一定要在平臺上做,這樣能把你的風險分散。
最后一個也要扶植。如果市場不缺失,政府不用伸手。第二、功能要錯配,第三要保持自己的可持續。我們從政策上講,有一塊是最好的扶植政策就是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和財稅政策。
財稅政策分兩塊,一塊直接對企業的,一塊是通過對銀行的支持間接讓企業受益,這是兩塊。第一塊第一對企業的,98年99年以來,我們起草了《中小企業促進法》,有一句話,國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式基金,還有國家在中央財政預算設立中央財政科目。現在中小企業基金有三大塊,科技是一塊,農業是一塊,服務系是一塊,這三大塊對企業是有直接性的。專項資金最重要的是國家財政扶持企業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以前我們直接對企業,我們以后是國家支持平臺,平臺服務企業。這個是非常好的財政扶植企業的創新理念。
第二由以后的直接對企業,以后直接對機構,這個機構是平臺。在資金的形式上有變化,不但是專項,我們還有基金。最近在150年,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基金這一塊是和專項不一樣的,基金是有周轉性的,基金最體現四項,也就是什么是政性的資金,市場化操作,最后基金來扶植。我們基金以后可以靠兩方面,一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業融資指導,在中國沒有天使基金,等企業快上市了才有,這種情況是不太好了。創業投資機構需要找前期的企業幫他們來引導,國家的基金直接對床夜投資機構,通過引導他們,子母基金,地方基金通過他們來引領,這樣就用最少的國家資本,去更多地扶持、擴大社會資本,包括民間資本。
我們的融資難還包括擔保難,第一是抵押,咱們都是租賃的,無產可抵。第二是擔保,企業之間的擔保是連帶責任,國家擔保、政府擔保無效。第三做秀可以,做事不成的。真正要扶持扶持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還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做融資性擔保的引領,怎么引領,四大塊,資本金的注入,業務的補助,保費的補貼還有風險的補償,這個我們06年就開做,國家扶持平臺,平臺再扶持企業,這個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金融的政策也很多,印花稅全免,對小企業服務的企業,印花稅全免,所以銀行進一定會有準備金,就跟這個人6歲和26歲不能一塊起跑,一般的銀行,為大企業服務的銀行按1來準備準備金的話,中小企業就是1.5。
最后所得稅稅前提取,你要看銀行的難處在哪,我們緩解這個難處,肯定更多的要靠中小企業。還有不能要求財稅,財稅自身也有這個責任,那么大的銀行,人民銀行[微博]是管貨幣政策的,差異化的存款準備金率,大銀行21.5,中銀行18.5,小銀行14.5。銀監會在一線監管著各個商的銀行和政府銀行還有外資銀行混合所有制。差異化監管說了好幾個文件,一個文件比一個文件細,所謂細就是落到實處,你搞文件能有多少是落實的,這個是最重要的,小微企業的點,你要知道誰是小,誰是微。單戶和單比不是一回事,現在要做的是單戶不是單比。
銀監會提出來,我們東部地區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量高于面上70%的可以多設機構,西部高于面上60%的可以多設機構。這樣來講,銀監會拿出這樣的方式來刺激銀行和中小企業。所以有些政策是沒有辦法的,就得靠這個來回拉。
小企業融資難還包括總的資金量不足,怎么辦呢?能不能從債權上找錢,小銀行可以為小微企業發行融資債。銀監會想了很多辦法,為小企業專門發資金債。
對私業務風險權重不一樣,也是鼓勵刺激銀行多做中小企業業務。
最后一個是不良率的控制,小企業風險高,不良率高,一般高于面上。小企業不良率高,要有容忍度,一般國際上是幾倍,中國的也有。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禁職免職的條款。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制度風險,金融風險是市場的事,道德風險是我們的事。怎么把道德風險和金融風險相分離,禁職了免責了,這樣一線的銀行才愿意做中小企業。應該說市場這方面的技術、政策都很多。
最后說元年,還有一個技術的突破。去年講的是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有了互聯網以后,這個門檻問題,便利的問題,還有理財的問題都能解決,還有綠色。因為十八大講得最清楚,講了一個普惠金融,普就是普及面,惠就是便宜和便利。一個惠一個普對中小企業非常重要。此外還有我們的利率市場化,由我們的貸款利率市場化,再到存款利率市場化,有了民間銀行還有存款保險,有了這個讓我們企業又快發展,又安全。第三就是企業沒有現實需求,最后一個平臺接口。
所以現在我們曾經找到5個省試點,我們干了三年,第一是征信,第二是評級,第三是企業的信息庫,我知道在地方什么受歡迎,什么不受歡迎。我知道有的事必須走V字,有的事必須走A字。我覺得這個事還是我們下一步舉全國之力去做好這個事。企業立信是主體,沒有國家強制征信,沒有人相信你。還要有專業機構來評信。機構能夠增信,讓企業不斷增信,不斷增值。就業高,發展成本低,價格越合適。評級是資源,是資源就有價值。要讓專業機構做增信,看有沒有增信。所以要培養企業的信用能力還有信用意識。信用從根本上做起,我覺得我們這個班太有好處了,謝謝各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