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0周年院慶活動于3月12日至4月27日舉行。管理學院院長論壇于4月19日展開。圖為論壇一:管理教育創新 如何培養最具競爭力的人才。
以下為完整實錄:
主持人:我們前面主旨發言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迎來兩場由我們院長登臺的對話論壇。我們第一場論壇參加的院長嘉賓。第一個題目叫“管理教育創新:如何培養最具競爭力的人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蔡洪濱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李仲飛教授、人民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 毛基業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微博]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副院長張維炯教授。
我們一起談一談對于現在培養更有競爭力的管理角度來講,管理創新有怎樣一些想法和看法?
蔡洪濱: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同事。首先我想參加這個會,想對清華經管學院的老師學生和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三十年的生日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剛才錢院長和孫總對經管中國的管理商學教育的這個發展從企業的角度講,對中國的管理和商業教育的期望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
中國確實這三十年中國商學教育走過了一段輝煌的歷程,我們光華管理學院和經管學院,相互學習和促進,我經常說清華能夠使北大越來越好的一個大學。清華經管這的創舉,確實對光華管理學院來講是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有些是我們自己尋找自己發展道路中間,非常有力的一種動力和促進。作為個人來講,我們中國也講三十而立,對于這樣一個學術機構來講,其實三十年還是一個很短的一個歷程,我希望我也非常衷心的祝愿清華經管在未來的三十年,還有更遠的三十年發展的越來越好。這個當然也是我們自身的一個期許。剛才講過清華經管發展的好,光華就能發展的同樣的好,或者是一樣發展好。
從這個角度講,回到楊教授的列的題目如何培養有競爭性的人才。從這個人才培養體系來講,我覺得有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有一個角度就像我們設想,我們題目是提升中國的這個籃球水平,另外一個水平講我們要培養姚明一樣的人太,培養姚明這樣的人才相對容易,找到足夠多的身高花很多的力氣,有沒有姚明這種人的天資另外一回事。培養全面管理競爭性得人才,而且從體系來講,不是一兩個特殊的例子。或者特殊崗位作為標桿,和我們商學教育來講確實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挑戰。
從光華管理學院來講,我們從整個人才培養上講,我們總結四個理念,一方面叫IIII,第一個叫誠信,也是最基本也是難度最大的。我們如果是培養的人才點子很多,都用在壞的地方。用在錯誤的地方。對這個社會來講可能不是好事兒,反而是壞事兒。當然在這個方面我想很多商學院都有很多的探索,國際上的商學院金融危機關注很多。我具體的時間原因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點就是國際化。對于中國現在和未來的管理者領導者來講,國際視野可能變成一個必要條件,通過國際視野的培養我們才能真正的開闊眼界。同時對自己的未來年輕人來講,對未來的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所有MBA、EMBA除了雙學位聯合學位以外,其他人都要參加海外學習模塊,我們未來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國際化方面,更加深度跟國際頂級商學院加強這個深度的學習。
第三個就是整合,因為商學院是綜合性非常強的教育項目或者是說學科。那么它的需要的這個技能從人才培養來講,很難具體到哪一個學科,只要這個學科做好了,人才就培養成功了,剛剛宋總講了很多,從企業的角度對人才的需求,其中提到了很多整合,整合的話各個方面你比如說商學院第一步理論跟實踐的整合。第二個就是說我們很多的課程的設計,其實按照我們教授的學術的分科來做,這個對于管理問題來講,不同的角度看一個問題,不同的很多的課。作為學生來講很難綜合起來,所以我們探討說在學科當中從研究到教育一個整合,不同細科的老師,對同一課當中有多個角度的碰撞,然后整合出一套能夠提煉出一套想法。第三個整合我非常認同孫總的中西整合,西方的管理理論和理念。怎么在中國的土壤上扎根,這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的一個主題。
所以這個在管理教育方面一個理念。
第四EP在中國來講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挑戰。如何全面提升國家的創新能力。對于我們管理學院來講,對于我們商學教育來講,如何培養我們現代的領導者,未來得領導者,他的這個創新能力。這是需要我們認真解決的一個問題。
從光華管理學院來講,從課程整個體系里面,我們想要提升這些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從全面的提升的角度講,整個課程體系的構造上面需要在思路上做一些調整。從原來傳統的這種講課變到更多的討論,從更多的學生自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知道不同的角度。從本科開始做起,我們做小班的教學。那么本科生一年級進來的時候,我們經濟學原理的課,除了大課以外,組織成二十個小組。對大學的轉變,開拓他們的視野,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個問題。應該說有相當的幫助。
另外一點就是說,我們學院在北大是第一次做,我不知道在全國算不算做的比較早。我們針對北大,甚至對未來的化,對于其他學校開放的理工科學生,創業、創新雙學位教育。清華在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我們根據北大的情況,社了雙學位,這個雙學位引起了非常好的反響。第三個就是說從創業創新方面,在整個全員各個項目中間加強整合。
四個管理人才培養的理念就是四個I。那在這些不同的方面,我自己的體會就是說這個理念,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提法,做下去對學生的關心、關懷、培養引導一步步做好。我相信在清華經管各位其他學院的院長,和各位學院共同的努力下,我自己是非常有信心。中國的管理學教育,中國的商學教育在下一個三十年,一定會越來越好,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楊斌院長帶給我們四個I。
李仲飛:對清華經管三十年的生日表示熱烈的祝賀,感謝對中山學院的支持。我們管理教育創新的這個主題,我就談談我的體會和我的一些經驗,或者是一些做法。請大家批評。
我個人認為一個是堅持一個理念,這個理念是國際化、本土化雙領域結合的理念,國際化也就是說要讓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學生、我們所有的學院項目、非學院項目,具有國際競爭力。本土化那就是我們的教師、學生要精通中國的文化,深愛中國的世界。
國際化和本土化需要平衡的發展,可能只注重一個方面,是有偏頗的。這是第一個看法,就是雙元結合。
第二個我們應該要全面的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實現四個自主,我們也是實現四個自主,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我們應該走到本科生教育,走到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實現四個自主:
第一個是學生專業,雖然可能造成個別的專業面臨著生存問題。也可能使這個專業的一些老師影響到他們的發展的問題,但是我想不應該為了教師的利益而去犧牲學生的利益。我們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完全是自主。
第二自主的話,就是學生自主選擇學業進度,我們現在是成績的進度,四年以后成批的出,就像工廠批量生產一樣。但是我們應該承認,也應該重視學生是有差異的。對我們學生的學業上應該有一個彈性學制。我們對好的學生,能力強三年畢業,早一點畢業。對能力差一點,或者想多學一點的,或者因為家庭困難,想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可以更長的學習。我們目前的做法是三年到七年。
第三個自主,就是學生自主選擇修讀的課程。當然我們自己的專業也是可以完全自主選擇他的選修課,但是我們允許在院內專業之外學的課程。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做到。
第四個自主就是自主選擇課堂,因為一門課可能選擇的人很多。我們學院招四百本科生,差不多所有的學生在選擇,不可能上大課。為了教學的質量,為了效果。或者是條件的限制,有很多個課堂,讓學生自主選擇。這實際上對于教師提出的一種競爭的態勢。對教師是一個壓力。
這就是我所說的四個自主。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說,我們可能要創新一些體制機制,實現兩個轉變:
一個轉變就是實現以教師教學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我們過去課堂主要是教師在講課,學生是被動的,我們更注重學生去主動的學習、主動的思考、主動的提問,為了實現這種轉變,我們要建立全面的學習質量的保障體系。同時也應該體驗式的教學。
第二個轉變就是我們能夠爭取去實現嚴進寬出,向寬進嚴出的轉變。實際上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能力上個性化,特別是發現人才的話,不用統一一個模式,統一一個標準可能難以發現那些在努力方面特殊的人。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商學院的聯盟,我們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我們國家也在科研的理論在揭示協同創新,在搞教育的協同平臺,我們是不是可以全國的商學院在商學院教學、科研全方位建立協同創新的。 比如說我們可以聯盟,可以建立一些項目。雙語項目、還有教師博士生的訪學項目,甚至可以考慮轉學項目等等這些。
最一個想法,看看有沒有可能,我們應該去更多的關注把握管理教育未來的全局發展趨勢,剛才蔡院長講到,就是我們應該考慮更多的培養復合型的人才和創新創意性的人才。我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主持人:特別是四個自主中間,讓市場的機制在這中間發揮非常大的作用,我相信在座一百多位管理學院院長,心里揪著讓市場方面發揮作用,可能帶來很多壓力,一會兒探討。
毛基業:清華經管三十年,是中國管理教育上邊的里程碑的事件,在這里我簡單向所有的清華朋友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深深的感謝,感謝清華經管作出的貢獻。
我先講一個大家可能都看到的現象,如果看本科畢業生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十五年之后三十年之后走多遠,他的成就我想你會發現越來越明顯跟他學的專業沒有什么關系,這個說明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最后他的成就其實跟知識的關系,其實不大。那是什么東西決定他最后能不能成為領袖級的人才?這里邊有人講什么是教育,教育應該是把知識點取掉,剩下那些東西。你把知識取掉了還剩下什么,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要講的話是六個字如果把知識拿掉了,人才要走的遠一個是“能力、素質、價值”或者是價值觀。剛才蔡院長講的四個I。
七個字培養最有競爭力的人才,第一個是能力,能力是必要的條件,沒有能力后面沒有辦法做。老生常談就是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我們有社會學教育,目前的教育強調的是知識灌輸。你對內對外、對上360度的溝通,我們現在教育培養了多少,如果是很重要一個能力,我們做的還不夠。我們要強化的就是案例教學,當然其他方式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是管理的實驗室,通過案例解決學生的兩個能力,這個是必要的條件。
在必要條件條件下,讓我們學生成為未來的領袖,要走的很遠,后面就是這個素質。很重要一個素質就是你看一下企業家,創業者特別成功的,第一條件就是眼光。你的眼光是由你視野決定的,給學生這些國際視野,我想可能是頂天立地。
我們經濟現在這個狀況,如果要走出中等收入陷井,要靠創新,要靠研發,要靠企業家精神。創新其實不需要走很遠,看看國外,很多東西不是復制,創造性應用國外的先進的理念、實踐、理論,我們其實可以做很多創新,我們走很遠了其實,所以這個視野很重要。剛才講國際化教育,國際化教育要頂天立地,要接地氣。剛才宋總也講這個東西,貼近中國的管理現象,關注中國的特色引導學生。特別是本土案例,關注管理問題,關注國外最佳行業實踐這是一個眼光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一個價值觀。為什么講價值觀很重要?我覺得領導力楊書記研究領導力,我班門弄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價值觀,你看一個真正做大一個領導、領袖,我覺得鮮明的價值觀,看這個媒體剛剛報道這個宋林,前頭一天風光無限的,下面就是階下囚。在這個環境下走正路,帶領一個企業走正路,得用正確方法還要重要。判斷領導在關鍵時刻下屬看到領導把企業帶到什么地方去。
所以我覺得培養學生,商學院能做很多。我除了剛才講案例教學能夠培養這些能力,我覺得我們除了可以有商業倫理的課程,還有社會責任。所以在我們學院提出來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最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要能夠有環保意識、公益意識,我們每個學生必須要參與一項公益事業。企業組織要成長,個人要成長必須跟國家社會的命運整合到一起。所以這個眼光跟價值觀兩個加在一起,讓我們領袖級的人才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能夠找到別人找不到的方向。跟國家社會一起發展,這個里頭必須是剛才說的一個素質眼光還有所有的價值觀。總結起來可以做得很多,剛才錢院長也總結很多。
我強調分享就是一個案例,一個我們價值觀通過公益心、環保公益活動培養學生這個素質。謝謝。
吳曉波:首先也是請允許讓我們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向清華經管三十周年表示最熱烈、誠摯的祝賀。
真的是非常感謝清華經管我感覺總是跑在前面,從前面各位院長,我們又能夠感覺到清華在很多方面真的是又在引領,這個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成績,也是代表我們中國管理學院在全球走向世界一流這樣一個過程,真的是非常高興。
借這個機會分享一些我們的想法,我講六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去哪兒了,我們商學院培養的學生去哪兒了,這個我得好好想想,中國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這里面支撐他前進的我們中國經濟的脊梁是什么?我們培養的學生是不是在為著中國的騰飛在努力,我覺得每一個商學院的院長可能都得想一想。剛才宋總講的作業讓我們來審,我們的作業是他們在審。所以這是一個關鍵詞。
第二個關鍵詞我想講,上次在南京會議上我講過全球化和本土化。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商學院我們還是應該立足于本土,但是在全球的環境底下的發展,用全球的智慧,全球的視野去培養我們的人才,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商學院才真正是有意義,所以這個全球化本土化我們真的應該去想一想,最早去阿里巴巴[微博]那里的來得。阿里巴巴我們這樣的公司,我們所信奉的理念是什么?我們的經營就是全球的經營,但是我們立足于本土一個經營,就想我們培養的人才怎么樣能夠接得上。
第三個我想講的是,目前這個時代是一個劇變的時代。一個關鍵詞叫管理范式的轉變。這個管理是范式的轉變,從技術支撐的平臺到我們運營的體系,一直到我們的價值觀體系,都在發生非常非常深刻的變化。傳統的那些基于功能這樣一種管理教育其實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基于我們叫跨智能的甚至是跨學科的發展。我們在一個綜合性大學的管理學院,其實有我們新的優勢,這個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的,非常好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第四個我想套用一個關鍵詞,也是很流行的詞叫O2O,其實我們培養模式整個改變當中,確實想一想O2O的方式,我們管理學院越來越多的發展,建立起越來越多的聯盟,這有點像ON line。我們商學院能夠存在的價值,今后我們可能提供特殊的體驗,如果不能夠提供特殊的體驗,那么商學院傳統的教育傳授知識通過網絡都可以進行。商學院就沒有存在這個必要。但是我們有很特殊的體驗,幫助我們的學生能夠成長。
所以這個體驗怎么樣去做?這個可能很關鍵。在我們管理學院倡導一種模式,我們叫全球創業的項目,我們通過全球的合作,歐洲、美洲我們亞洲這個合作,共同辦這樣一個有特色的項目。但是這個項目得有特殊的體驗,才是它真正存在并沒有發展好的價值。我們的學生來自于世界各國,我們前面幾界下來,每一界都有十幾個國家的學生,共同在歐洲體驗四個月,在中國體驗四個月,去美國體驗四個月,他們獲得特殊的經歷和成長對他們潛能一種激發和發揮,我認為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像這樣一些體系,我想各個學校可能都有自己的開展。
我們現在有老師已經開發了它的課程在APP store去開展,它是互動的一個平臺,這是新的一種體驗,非常重要。
第五個我想講創新與創業。這個成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一個主題。但是創新與創業內涵和關系在發生很深刻的變化。我記得當初我跟我們陳教授,我們在十五年前(99年)我們創立一個叫創新創業強化班,面對非管理學院的學生創辦。我們感受是什么?創新跟創業過去我們常常講這兩個好象不一樣,有距離。現在越來越多是交織在一起,創新的能力和創業的精神怎么結合起來。這個是目前未來一個非常非常的趨勢。
我們在2010年我們同學當中有創業體驗當中統計是6%,到去年我們統計2013年MBA的同學有創業經歷的學生占到26%。所以他的成長有多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培養未來的人才里面,創新創業非常重要,不一定創辦自己的企業。我們后面來講,大企業里面的創業精神,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們好好去努力。
最后一個關鍵詞培養引領中國的健康力量。我覺得商學院在培養自身中國社會發展的健康的力量,怎么樣才是一種健康的力量。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情。商學院培養的學生在掙錢方面,遠遠超過社會上普通的大眾。可以為了自己去賺錢可以賺很多的錢,大家看到華爾街的情景,前幾年金融危機大家在反省這樣的問題。社會的發展需要什么樣一些人?所以是一種健康,怎么樣健康?
我們從三個層次:心里精神是不是健康,他的行為是不是健康,他與社會環境的塑造是不是健康這個非常關鍵。我們也說了企業健康指數的報告,已經連續三年,我們第一年持平了民營企業,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是怎么樣在發展這個社會當中,起到一種健康的作用。我們管理學院的人,怎么有健康的人格。
剛才錢院長講朱镕基當時就講“做人比做官做企業什么都重要”所以我們管理學院商學院的反省,我們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大家在努力,為我們中國的發展在努力,我們培養健康的力量。謝謝。
張維炯:非常高興在這里參加清華經管三十年的校慶。當時清華學院成立的時候,我剛剛進入交大學院,我正好是84年到交大管理系。聽說經管學院成立了,現在回想看看這三十年時間真快。真的表示中心的祝賀。
我想我們作為管理學院的領導,我們要明確就是我們的培養是怎么樣的,大家都會說我們這個題目非常清楚“最具有競爭能力的”怎么樣的人才算最有競爭能力的?如果說我們定義為能夠把企業辦的最好的人,才是最具有競爭能力的化,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就要了解像宋總這樣的企業家,企業要長遠的做好需要哪些條件。從長遠來說一個企業要發展好,要做得好可能具備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個就是資源獲取的能力。
第二就是內部整個的流程。
第三就是要找到非常好的人。
我們原來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我們84年以前,或者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我們管理學院教的全是如何獲得資源。資源包括什么?包括市場資源,包括資金的資源,包括技術的資源,包括渠道的資源,包括品牌的資源。我們講的都是這些內容,這個內容比較多。現在回頭仔細看一下,這些資源不管你是技術還是品牌,還是產品,還是原材料,還是市場,還是渠道。我們都可以慢慢的建立,我們都可以有機會通過資金去把它買過來,所以如果商學院光講資源方面的課程,如何獲取資源,這個人才是不夠的。
第二個層面是什么?那就是流程,這個流程里邊包括非常多的流程,包括我們戰略制定實施的歷程,包括我們人員評估,人員挑選的流程。包括我們激勵機制的流程,包括我們質量控制的流程等等。這些流程就比我們前面講的獲取資源的這個要稍微難一點。 因為我們獲取資源可能在短期內相對說來,短的時候可以獲取到,但是這個流程就是涉及到我們企業內部的文化,企業內部的一些文化問題,如果我們企業是比較好的習慣,養成比較好的文化,那是要有很多時間來打造的。
這些流程要建立,我們就要用一切的辦法,一整套的辦法,一整套的框架,非常多的思路。這個目前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商學院也在做這個事兒。尤其是在戰略方面,尤其是在激勵機制方面,大家都是這么做。我們學校有一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問我們老總,戰略和執行哪個重要?很多人都說相對說來一樣重要。老師開玩笑,說戰略我們有幾個高管,幾個高管開三天會,我們討論不出來,我們請麥肯錫,但是你內部這個流程,你內部這個文化,麥肯錫能幫你做,沒有辦法做,我們自己來做。就是要我們商學院我們管理學院培養出的人,要能夠勝任這方面的工作,那是不容易的。
第三個層面就是人,企業做得好就是靠人,從靠的方面不是一個人,像我們宋總那么大建材集團,藥材集團。那是要有成千上萬個人來做的事兒。所以你光憑一個人是沒用的,我們這里邊能要有三個能力:
一個能力是我們組織能力,就是說我們整個組織架構當中人的觀念是不是一樣,換句話說你一句話說出來,下面的人能不能執行。在很多情況下一個組織的執行能力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怎么把這個執行能力創造好,建設好。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為什么?因為組織能力涉及到很多人的激勵機制問題,想法問題。這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是價值的問題,是一個基因的問題。
第二個就是創新能力,創新也不是靠一個兩個人在創新,我們看一下好的公司,尤其是大的跨國公司,像三金這樣的跨國公司。為什么成功?在于內部有非常好的創新機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在創新,是一批人在創新。我們在企業內部怎么建立非常好的機制,讓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光靠錢不夠,我們要創造內部一個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基因,一個創業的基因。這個企業就成功了。
再有一個就是在現在企業,現在社會發展非常快的情況下,企業要有學習能力。我們所說的學習能力不是說我們七個老總到哪去學習一下,或者我們企業管技術的人,知道馬云[微博]是如何走得,不是這樣的,這是比較淺的一個學習能力,這個比較深的是什么樣的?就是企業內部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制。我們所說的就是學習性組織,什么叫學習性組織。學習性組織就是我們成千上萬的人,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面對不同的市場,面對不同的情況。學到的新東西,馬上能夠在企業內部通過一種機制和大家分享。這樣就縮短我們整個企業內部的學習時間,使得我們整個企業的所有的人非常快能夠了解和學習新的東西。這個學習能力不僅是一個學習能力,而且是一個儲存能力,你要把能夠學到的東西做到的東西儲存下來。
像蘋果公司這樣一個公司,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性的企業,但是儲存能力是不是好,我們得仔細的看。我所知道的,我有一個同學是在美國非常大的公司工作的,十年以前就告訴我,這個公司學習能力,所說的學習能力公司內部一套機制,有一套機構。以這個機構建立起來,這個就是學習能力,這個到最近幾年才充分認識到學習的能力重要性。組織能力、創新機制、學習能力建立起來,就是建立企業的精英和價值。這個對我們來說各個商學院的院長來說,應該說都是一個挑戰。
剛才錢院長講了商學院課程當中,應該有這樣的改觀,改正我們的課程。我們工商學院和清華一樣也在做這樣的探索,我們把資源獲取性的課程如果前面做掉,要全部做掉。在軟技術流程性的這個文化性的課程,我們現在重點的東西。創新的學習型的組織能力的,這是我們要加強的東西。我們如果說在這個方面能夠加強的化,我們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說不是一個人。培養一批人,為我們經濟發展能夠作出更多的貢獻。就講這點。謝謝大家。
主持人:剛才談創新人才競爭力人才的培養,到課程到師資,到現在的畢業,將來的就業等等這個全過程,這個全過程一共五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第一個問題關于招生,你是贊助商學院教師擔任考官是贊成還是不贊成。
張維炯:贊成。
蔡洪濱:贊成。
吳曉波:我不贊成。
李仲飛:贊成。
主持人:我們看到很多院校當中,教師做MBA面試的考官。
蔡洪濱:只有這些老師做,還是他們有沒有資格。
張維炯:做的比較好的做法,老師和企業家一起來做。
吳曉波:沒有中間選項。
張維炯:第一我贊成老師。我提倡老師和企業家一起來面試。
主持人:一個制度根本不允許老師來做,更贊成還是不同意。
吳曉波:我贊成。我們跟企業很相似,我們服務于誰?剛才我講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生去哪里。我們服務于誰。所以特別是我們的專業學位教育,我們跟科技學位教育不一樣。在MBA專業教育當中就應該放下我們的身價,真正讓市場來說話。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關于師資,AQ和PQ,AQ占到百分之九十幾以上,PQ非常有限。我們現在設計一個標準。就社70%你贊成不贊成讓PQ占到30%以上。在師資總量占到30%以上,或者你有沒有這個打算?
張維炯:不贊成。
吳曉波:我贊成。
毛基業:不贊成。
李仲飛:我目前是不贊成,未來往這個方向努力。
蔡洪濱:如果你說是全職教師。
主持人:要教核心課。
蔡洪濱:我不贊成。
毛基業:我們分法,當時認證人面臨這個問題,我們分法是如果同時AQ和PQ,我們化AQ里面去了,PQ所以低一點。
主持人:誰愿意聘宋志平到你們學校的教授。
蔡洪濱:管理體制內,黨委書記應該了解,全職是事業單位編制這種。進到體制內,是沒法做。每一個商學院都會找業界真正有思想的,又愿意做教學的來做補充我們的MBA和EMBA的教學。這不是障礙。
主持人:是不是能列在名單當中。很多時間活躍在校園當中。
蔡洪濱:如果愿意當然可以。
張維炯:從董事長位子上退下來,我們也許會考慮。
毛基業:我們暫時做不到,但是學校學院在出教學系列的教師。這個就是為了這些有實踐經驗,或者是有DV這樣的老師,打開方便之門,30可能高了點,西方管理學院有任何借鑒意義,放到25%甚至30其實不過分,如果有借鑒意義,未來不知道多少年。我們也會朝這個方向走。
張維炯:借鑒一下。我們和哈佛商學院聯系比較多。哈佛商學院從總理退下來了,有博士學位的。這樣大概占到3%到5%。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很多人都在談,尤其學生中間包括高管中間談,互聯網所謂、互聯網金融。你們覺得在一年之內開設這方面的課程,還是已經開設了這方面的內容?
張維炯:我們正在做,我們希望有逐步的課程做出來,這個課程和我們傳統面對課堂里邊,啟發式的,討論式的。有一部分機械化的流程課程會取代,老師帶給學生的價值就在于課堂里激發同學的思路。
主持人: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金融方面的課程。
吳曉波:我們已經在做。我們有一門管理學,我們做AGP這樣的軟件在做,已經用了。
毛基業:我們有一個班叫互聯網金融。
李仲飛:我們有這樣課程的設計,但是沒有開出來,在一年內會開出來。
主持人:所以很關注這方面的變化。
蔡洪濱:我們有一個整合,學院有一個計劃叫整合創新計劃。針對一些熱點的問題,有老師牽頭組織其他一些教他學科系的老師,結合業界人士做研究,同時開發一個模塊課出來。在整合創新不同的項目里面。互聯網金融剛才說的熱點問題,都有老師在做,模塊課已經開出來了。
結合這個模塊課開出來之后,要求說在這MBA和EMBA或者其他教學項目里頭,有需要這個模塊經過一些調整,被納入這個教學計劃里頭。
主持人:第四個問題是關于畢業。你贊成MBA不做論文嗎?
李仲飛:贊成。
吳曉波:贊成。
毛基業:贊成。
蔡洪濱:贊成。我們MBA副院長不贊成,我聽他的。
張維炯:是學術論文還是和企業相關的這種?P一定要做,MBA做出來的綜合不一定有。綜合的一定要做。
主持人:第五個問題是就業,目前現在這種情況來說,你最想讓你的學生MBA學生去的,現在不怎么熱衷于去的地方。你特想讓他去。
張維炯:民營企業。
吳曉波:制造業。
毛基業:好象沒有特別希望他們去的。
李仲飛:沒有。
蔡洪濱:沒有。
張維炯:很明顯,因為我們同學畢業的,因為是全英語的課程,我們外國學生有40%左右,中國學生有60%。90%幾的學生都選擇了跨國的大企,他們就奔向高新區,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為大家提供非常好的平臺。我認為從今后十年到二十年當中。
吳曉波:其實本來我排序第一應該是民營企業。我們畢業生也多去民營企業,也不多說。制造業我始終堅持認為,中國目前服務業超過了制造業,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除在非常非常關鍵的時期。如何提升競爭力關乎我們中國的發展。特別是一流的商學院培養的MBA,愿意去制造業的實在是太少。我們去國制造業的企業,全球運營的供應鏈管理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多少人來自于我們商業學院,我覺得真正是需要,我只做制造業。
毛基業:我想說我有他們不去的地方。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壟斷國企,最終大批的人去創業,社會進步靠企業家精神,要么去我們培養最好的學生,應該去做研發,去做創業。這最終的,并不反對他們去跨國公司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先去學習,先去看別人怎么經營,把這個經營之道學好了。最終我希望都要去創業;
主持人:昨天開了院長的研討會,都談院長之道。最后三個問題都是關于院長特別快。你和企業家和管理者接觸不超過十個小時。
吳曉波:我有。
張維炯:我肯定超過了。
蔡洪濱:看哪個星期。在這個數量級上。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你覺得作為商學院的院長,應該教課嗎?不算EMBA,教學校里排的課還是全身心投入到院長工作上?
張維炯:院長都不上課,那不是好院長。
吳曉波:我贊同。但是不能上太多。
主持人:是多少。
吳曉波:一個星期上一次。
毛基業:上課。
李仲飛:一定要上課。
蔡洪濱:我上一個本科生經濟學的課。每個學員盡可能多參與。
主持人:如果倒回過去。那時候有選擇不做的話,你們會選擇不做現在的?
張維炯:我肯定選擇不做。
吳曉波:比較復雜,我還是做。
毛基業:我也是。
李仲飛:如果可以選擇,就不選擇。
蔡洪濱:做不了黨委書記,只能做院長。這工作很艱苦,有他酸甜苦辣,任何事兒都可以選擇不做,不是回過頭就做,有它的原因,我相信在酸甜苦辣之中,盡量去找到他的意義。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