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0周年院慶活動于3月12日至4月27日舉行。管理學院院長論壇于4月19日展開。圖為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主旨發言。
以下為發言實錄:
宋志平:尊敬的錢院長,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清華經管學院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這相關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剛才聽了錢院長的致詞對MBA教育的進展有了更新的了解。對清華經管學院多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祝賀,對經管學院未來發展取得了成就。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MBA事業教育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實現了質的發展,工商管理教育的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的實際,管理學院在培養和建設掌握市場經濟,善于經營管理具有職業精神的企業管理人員,和企業家隊伍上。又重大又成績卓著,中建材集團以及我剛剛現任的國藥集團,近年來不僅實現了發展,為我國企業改革創造并積累了許多經驗。
兩個集團成為充分競爭領域快速成長企業的典范;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個經管學院為我們提供的寶貴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借此機會我也向長期以來支持和關心的幾位院長和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接下來我交流幾點體會:
一是我個人MBA的體會,二是管理教育對企業發展的教育。三是從企業角度談談對MBA教育的期望。
管理水平的持續提高,源于持續不斷的學習。我是理工科出身,較早的進入了領導崗位。但開始是缺少經濟和企業管理的系統支持,通過MBA學習,系統學習了財務、會計、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現場管理等等課程。建立起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知識框架體系。這個知識對我的工作幫助非常的大。尤其是財務方面的知識,直到今天都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我在任中國建材集團一把手時期又完成了管理工程博士的學習。管理學院的學習不僅學習了管理技能,對我做好企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另外我把管理學院學到的案例和經驗,應用到企業實踐中。做企業就是不斷解題分析求證的過程。
管理學院使我提高了管理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并掌握了一些有用的分析工具。而企業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構成。我把掌握的管理理論運用到企業中,同時把企業又當成一本書去歸納總結,這樣就形成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良性循環。去年階級出版了《經營方略》,就是我二十年來一本管理的習題集,書中記錄了都是我在企業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算是給各位老師一個答卷。建筑管理學院的平臺,我也把企業的經驗與教訓訴求與期待,向社會各界分享和交流。我也有幸作為全國第二、第三屆和第五界MBA教職委的委員。在清華北大高校演講時,在一次次思想交流碰撞中,我的解題思路更加開闊,企業思考也逐漸得到完善和提高。
二MBA教育對企業發展的作用,MBA教育不僅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的團隊,我的企業。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方式,在北新建材出任廠長的時候,我提出崗位讀書技能培訓的人才培養計劃,輸送了大批干部到經管學院接受MBA教育,為企業培養了大量富有實踐經驗的現代管理人才,北新建材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工廠,現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建材生產企業。中國建材集團也是如此,這些年之所以實現快速發展,進入世界五百強,與團隊的學習、培訓密不可分,近年來中國建材大力實施人才強體建設,包括原民企創業大批干部到經管學院學習,通過到北京大學、上海交大、中歐商學院、廈門大學、化工理工大學等一流院所MBA學習,逐漸成長為既懂經營又懂管理的高素質,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我們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合作舉辦了中高級培訓班,一大批經過培養的高層次技術和管理骨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天中國建材集團和所屬二級企業的班子成員,都是經過二級培訓的干部。我們剛剛任命中國建材總經理就是我們清華經管學院MBA的同學。它是我們集團,我是董事長他是總經理。這有什么好處,我提倡要想辦學校一樣的辦工廠,管理式教育。只有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才能進行高質量的溝通,只有具備吸收新的知識的能力,才能帶領企業不斷的前進。經過管理學院的系統培訓,干部的分析、提高了他們分析復雜問題,創新能力代理團隊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大家都能分析財務報表,都能熟用管理術語,管理就有了共同語言,管理體系也更加系統規范。實踐證明,與管理學院密切合作是企業家成長企業發展的一條捷徑。也是提高團隊素質提升管理者水平的一條捷徑。同時在合作過程中,我們也把一些課題項目委托給經管學院進行研究。既解決了企業存在 問題,也發揮了經管學院的優勢,實現了雙方的共贏。
三,對MBA教育的吸取。當前我國企業面臨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從國外來看,國際貿易形式發生的變化。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企業正面臨著產業鏈高端向發達國家回流。產業鏈中低端向更低產業轉移的雙重擠壓,從國內來看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鎮痛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依靠要素投入驅動增長的傳統方式難以為繼。從企業來看,企業進入再改革的進程并步入社會化發展階段,對企業脫胎換骨的改革,提高企業運營的透明度,以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這些都給我國的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提出了全新的課題。
我國企業也已然站在新的改革的關口上,已調整轉型改革創新為主題經濟發展的第二季,使我國企業級面臨挑戰,又充滿機遇。中國企業最需要是在管理思想運行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開拓進取,日益變革。適應新的時代。同時也更加需要經管學院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們對經管學院有了更新的期待。本質部在于知而在于行,希望給人培養知行合一的高素質者。不是純理論化的東西。從企業實踐中提煉出來與實踐緊密結合并沒有指導實踐的教案。這就要求管理學院的老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更多的深入到企業一線了解。了解企業運作的實踐,包括在企業兼職做讀懂顧問等方式,這樣才能接到企業管理的地氣,有地放失教育才能有針對性。應該有非常的臨床經驗,否則教學質量就難以提高。
知行合一不僅意味著教學合一,更意味著學以致用。管理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在的崗位上從事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的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管理學院的學員從選拔招收開始,就應該高度重視實踐性、實戰性的特點,而不是選取紙上談兵應試性的學員,多聽聽企業的聲音,多給企業招收管理經驗的人才。管理學院可以采取寬進嚴出的方式,使企業中更有才智有激情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他們將把管理中的疑惑和問題帶到課堂,也會把老師們講授先進的管理思想融匯到實踐中,這樣就能夠實現教學互長相得益彰。這些干部經過培訓再回到管理崗位上,將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成為企業的關鍵性作用。
根據不同的歷史環境和背景各有所長,西方管理重視定量分析,強調理性化、操作化、規范化的管理。如運用統計知識模型分析等解決復雜管理問題,提高組織效率。而中國的古老文明則強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強調運籌帷幄,在管理文化方面有著獨特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基本上以學習西方理論管理理論和管理案例為主,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很多閃光的管理思想,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微博],就是用儒家文化做成了世界五百強,稻盛和夫先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我想管理理論創新不能非此即彼,東方要向西方借鑒,西方理論要結合東方的理論精髓。我們不難發現本土企業榜樣的快速崛起,過去三十年尤其是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國能迅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重要的原因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脫穎而出。成為推動中國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重要領軍者,管理水平的高低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歐美國家快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迅速提高。管理理論空前繁榮,出現了德魯克一大批管理戰略大師。中國經濟第二季和大企業時代雙雙到來,以阿里巴巴[微博]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以中國建材為代表實體經濟也在探求整合優化和轉型升級的道路。商學院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時代機遇,充分挖掘本土企業榜樣,更多整理總結身邊的優秀管理經驗,在理論研究課程設計方面不斷的充實和推陳出新。
管理理論的中西合璧應該走到兩個融合,一是重視中國文化的研究,實現中西優秀思想的融合,是中國企業案例的研究實現優秀管理理論與本土企業實踐的融合,更好的指導企業實踐。作為企業來說我們愿意創造機會,主動走進管理學院。推動雙方合作,共同總結成功經驗,同時也歡迎經管學院的老師同學多到企業深入調研,把企業當成管理學的大課堂,增進相互了解互相促進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三問題要研究,要聚焦當下,管理學院要針對企業面臨突出問題進行研究,過去企業的管理問題較多的集中在生產經營,基礎管理等方面。強調的是如何提高效應和質量。但是在今天信息化手段的普及,讓管理更加便捷有效,效率和質量不再完全是企業的主要矛盾。以我的水泥線為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企業原來的管理困難不再成為問題。那么我想以個人的視角,向各位老師報告一下企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
第一是整合優化和轉型升級。發展與資源,環境大多數產業產能過剩,市場健康化矛盾突出,以產能為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要依靠市場,要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市場不應該簡單的優勝劣汰惡性競爭,要通過大企業的整合進行集中度的提高。讓過剩產能退出,退而有序,同時把企業的機構實現轉型升級,鋼鐵和水泥同屬水泥產業。中國建材這樣的企業帶動了行業大規模聯合重組,增加了市場的集中度和話語權。我想請學院的老師們,針對目前產能過剩和市場亂局,幫助企業建設競爭有序,價格穩定充滿活力健康運行的市場。
二是以混合所有制為核心的企業改革,中國的國有企業需要改革,民營企業也需要改革。國有企業需要政企分開,民營企業需要規范化管理。混合所有制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解決了國有經濟和市場接軌的問題。混合所有制用市場經濟擴大了國有經濟的幅度,實現了保值增值,維護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二是解決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問題,社會資本的引入,可以促進產權多元化改革,推動現在企業制度的建立和規范制度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政企分開,實現所有者到位。并可以推動經營團隊和骨干持股,加快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
三是解決了社會資本進入國有企業部分特定業務的途徑問題。使市場更加公平、透明。
四是解決了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紛爭。實現國民共進和共融的體系。
第三海外投資和產業走出去。
過去中國依靠原材料和銷售市場的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創造了很大的進出口額,也積累了很多的外匯存底,但在目前國際經濟艱難付出大背景下,我們問題是世界的產業鏈發生重大變遷,隨著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消失,中國市場的角色漸行漸遠。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路到海外建廠,轉移國內的生產過剩能力,我們要適應其他國家的要求,在走出去過程中加強交流與融合。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我們要從中國是世界的工廠變為世界是中國的工廠。剛才說的三個問題,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不可回避的挑戰。有些也并非中國企業所獨有。
例如西方發達國家也曾經歷過轉型升級之痛,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戰后十年的飛速發展,帶來的環境的問題。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公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美國的資產環境后來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高度發達的經濟和優美和諧的環境,和諧并存。解決問題總結案例,把握全球商業脈絡,產生前沿管理思想,專注人才培養,共同的特性和價值所在。
企業發展是衡量經管學院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我們希望經管學院能與企業一道開拓創新著力破解難題,為中國企業快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思想指導,相信只有這樣我們能培養成更多的世界一流的中國企業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