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舉行。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微博]在“經濟學家六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分論壇上表示,創新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由誰出資結果很不一樣,二是通過某些手段把未來預期提前定價、變現。
主持人:謝謝你對中國經濟短期的運營形勢分析,跟我們主題略微有點走題,但是非常感謝你。陳志武你談談。
陳志武:我的湖南口音比胡祖六湖南口音要淡多了。前面幾位專家說了幾個很關鍵問題,就是創新,尤其是中國的創新為什么這么少。外國人說中國原來發明了火藥、造紙這些,這是很多年前的事,這是1000多年前的事。
從宋朝到現在1000多年,中國人在干什么?這是一個。原來我們會說中國人占世界人口1/5,19世紀末的時候,中國人口占世界的1/3。但是我們對于大的科技發明,創新貢獻的占比肯定是不到1/5,更不到1/3。
這樣一來的話,我記得在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國沒有什么錢,那個時候像我這樣的學工程出身的,很多人說中國之所以有這么多聰明的人,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做創新、做發明,就是因為沒有錢。
但是最近這些年,中國已經不再是沒有錢去支持創新了,現在科技部也好、工信部也好,更不用說其他各個部委了,每年有很多億,當然由此馬上帶來一個問題,大家都去跑部前進了。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誰出資?是市場創投基金、有私募基金還是私人投資者、還是政府出資?整個導向很不一樣。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86年也是在長沙,在國防科技大學讀研究生,從83年開始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已經是不斷地去把銀河計算機系列計算速度每幾年翻很多倍,現在每秒鐘可以計算幾十億次還是幾百億次的指令,已經速度太快了。
83年的時候,能夠上幾百萬次就算一個創新了。結果你看看一代一代的銀河計算機給中國社會帶來什么價值?原來我說過讓很多教授很憤怒的話,我說國防科大花了這么多國家的錢,唯一貢獻就是給博物館提供了很多展品,除此沒有享受任何好處。
前蘇聯也是有很多科技創新,但是蘇聯科技創新給現代人類社會留下多少東西?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了。從這個里面可以看出來,由誰出資最后產生的結果很不一樣,即使有創新,也未必能夠變成為改變人類生活,提高人類生產能力這樣一個東西。
比較一下美國和英國,我在美國也生活了很多年,美國不管是在政治理念、經濟理念還是其他方面,都基本上是主要是繼承了英國的市場經濟和政治自由這樣一些傳統。
為什么英國從19世紀初期就慢慢把工業革命起源的地方,世界創新主中心的地位讓步到了北美,就是以現在新英格蘭這一代。到底是什么東西讓世界主要創新中心從19世紀開始到現在沒有再離開過美國,而且在過去200年主要大的技術創新都是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為什么從出資方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上這兩個國家差別沒有那么大,這與我們看到過去200年經歷很不一樣。
因為我是搞金融的,我覺得美國和英國最大差別還是在于激勵機制上,就是股票市場給我們創新者、創業者提供一個把未來收入預期提前變現了,所以就產生了一個一個比爾蓋茨這樣的人,20多歲就成為一個億萬富翁,在中國這個模式也是這樣,不管是馬化騰還是李彥宏都是30多歲從成為了億萬富翁,有這種通過股票市場對你創新成果提前兌現,創造了一個一個的財富故事、一個一個榜樣,轉過來激發幼兒園小孩、小學小孩創新的文化。
我講的是兩個意思,一個是誰出資是很重要的,第二個是有沒有什么手段把未來預期提前定價、變現,讓我們每個人不要等到80歲才看到自己一生成果。20多歲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再加上張維迎剛才講到的創新自由、創意的自由、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些加在一起都是很關鍵的。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