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0周年院慶活動于3月12日至4月27日舉行。“思想·引領”系列學術論壇之《激蕩年代的產業變局與戰略創新》于27日展開。圖為清華經管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張幃在論壇做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幃:非常感謝陳勁老師為我做的引子。我今天的題目是全球創新戰略與本地生態體系,今天在改PPT后變成了中國光伏產業的探索與反思。
李克強總理剛剛去歐盟訪問,實際上是對光伏雙反的談判,我從2009年開始比較系統地研究了這個問題,也是撞到了比較好的機遇。過去十幾年中國光伏產業有三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
第一,中國光伏產業以前從來沒有想像過是中國的貿易新興產業,沒有想到中國光伏產業會比較快的異軍突起,并且抓住了德國2004年的快速增長的市場機會。這是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并且和原有的幾個光伏產業強的國家比,我們在產品上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金融危機后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中國光伏產業出現了過度的投入與產能過剩,當然這就帶來了成本的大幅下降,也帶來了雙反的問題,以及本身企業內部的問題。
光伏產業從最早的原材料到多晶硅,單晶硅,硅片,最后到應用。這是電池產量在全球的比重,2000年我們幾乎沒有,紅色的是中國的,2002年上了比較規模化的生產線,到2007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全世界第一,在全球比重有22.5%,到2008年增長到52%。創新創業戰略系,用我們的理論想想,如果2000年前后,你是企業家,你會進入這個領域嗎?當時什么情況呢?
第一,本國市場非常小,即使有這樣的小市場也被當時主要的國有企業來占據。
第二,在全球市場基本被大型跨國企業占有,而且他們有很好的優勢。
第三,中國本土非常缺乏光伏企業,原材料,生產設備的供應。光伏產業核心的東西是電磁,這需要很大的投資,再往前硅片,多晶硅的生產投資更大。但是組建非常容易。
還有一個是中國對光伏產業的商業化支持很小,盡管當時有光伏產業支持西部地區,希望給它提供電源。但是政府支持的很小。
我認為如果是你的話當時是不會進入這個領域的。光伏的需求占全球需求比重,2001年占0.3%,在2009年占到2.2%。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是很早的,60年代就開始了,有2家硅材料生產商。80-90年的時候進口了7條生產線,到了2003年,其中四個國有光伏企業有2家基本上破產了,還有兩家舉步維艱。在2004年德國有一個光伏法修正案。在2004年有兩個企業,一個是尚德一個是英利投資兩家公司,解決了債務融資問題。
中國之前也培養了一些技術人才,但是和國外相差很大。2004年是一個分解點,2004年之后市場比較明確以后,后來就是怎么掙錢,比如說一些人原來不做光伏,是做汽車的電池,還有做貼牌。
尚德盡管倒閉了,他有他成功的地方,有值得我們吸取經驗的地方。尚德最初是通過全球創業公司得以創業,他的設備是進口拼湊的,而且達到了國際化的水平。隨著企業發展,它非常敏銳的判斷到光伏產業在全世界來看,產能達到4億多也會影響其它產業。隨著市場慢慢起來,帶這個過程中,它有非常大的動力推動本地化的運營。尚德2002年的收入基本上來自于國內的市場,2005年12月上市,創始人在2006年成為中國首富。
尚德成為了中國光伏行業的典范,生產方面,大規模,注重成本,靈活,中國本地制造。第二個方面是國際化,如何供應全球市場,后面有很多的國有企業也是通過它認證后向它學習的,而且它改進了生產設備。它是最早拿到海外VC投資,并在海外上市。它的很多人才成為新成立很多企業的共同創始人或創始人。由于尚德成功,以及德國市場的變化,最后看到PE開始快速進入,2004年之后有一個非常大的增加。中國2004年十大銷售企業都在海外。先進入的引進人才很困難,后進的就可以很容易的引入有經驗的人才。關于原材料,如果說2004年的時候,多晶硅產量幾乎為零,到2007年,2008年的時候我們有明顯的增長,盡管和世界上大企業相比還不多。
早期進入者和后進入者,后進入者更快更短的時間實現增長。我們的研究也對比了早期進入者和后期進入者的發展階段的差別,早期的制度修改完善,后期更多的是技術完善。
我們也進一步對比了早期進入者和后期進入者創業者的特點,關鍵人才的招聘,初始市場的定位,生產技術的發展,2007-2008年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黃金時間。
在2010-2012年,美國有一個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有一個報告,他們成了中國光伏電池和美國光伏電池比有18%-30%的成本優勢,這個優勢并不包括工藝生產,物流等其它環節,可見中國在光伏領域的生產有成本的優勢。中國光伏產業取得比較大得成功很重要的是兩點,一個是成本,一個是速度。成本很容易理解,速度方面,當時很多企業都是跨國公司,BP,這樣大公司里有很多層級,反映比較慢,中國是創業企業,所以放映比較快。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本地的體系,快速反映市場,及時調整生產線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這里我們也有工藝上的創新,在光伏產業中國有大量的創新,硅價格從2003年到2008年快速上漲,2003年每公斤3美元,到2008年是500美元,這個時候中國企業做大量的創新,這是有很多的微創新。
在這樣的過程中,整個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應該說對終端客戶來說是非常好的,當時中國企業高到歐盟雙反的時候歐盟企業說不能對他們雙反,這樣會不利。后來金融危機以后歐盟和美國受不了了,他們的很多企業開始倒閉,所以有了后來的雙反。
上面這個線是中國光伏,下面的是德國的。中國的光伏的增加量比德國的比較大,而且增速明顯快。我們保持在快速的擴張,從快速成功一下子跌到深淵,很多企業停產停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支持,很多外煤說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是由于政府的支持。新興產業非常常見的潮涌現象,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非常普遍,一開始起來速度非常快。產能過剩里有幾個層面,一個是企業的層面,還有產業層面的因素,比如光伏產品和一般的產品不一樣,它的進入門檻相對比較低。在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光伏產業基本上是都是2008年之后停業,很多是在2011年,2012年,政府這種干預,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很重大的錯誤,把新能源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導致各方拼命投入。
政府為什么在產業出現危機的時候要去保護企業,比如說給財政補貼,我們認真分析了中國重要的光伏產業和其它國家的對比,在2009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對比,我們也從多個角度,甚至包括文化的思路方面比較了兩個階段的分析。
政府行為和市場力量的關系,如果兩者是互補的,在繁盛的時候有可能形成有競爭力的企業和有活力的產業。如果是矛盾的時候對繁盛是一個阻礙,在衰退的時候是有力的競爭,但是不可持續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政府有很多行為,比如說離網的發電以及經濟性及可靠性,制造方面從服務式的商業模式。從最初的三個基本問題,中國光伏產業為什么沒起來,為什么會在全世界里有非常強的競爭力,俄羅斯在出現危機的時候,我們還處于過渡投資和嚴重產能過剩的階段。
第一,中國光伏產業起來是主要是探索的結果。
第二,中國光伏產業或者企業通過全球創業和推動,實現了快速捕捉光伏產業增長的機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光伏產業產業極度過剩,根本的內在因素,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金融危機出現后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同時疊加了企業的戰略研判,表現在金融危機之后由于海外市場的調整,本來有更長期的補貼,把產品補貼提前結束,所以很多企業拼命在補貼,增加安裝,所以產生了短期的供不應求,這是對國外市場,國外政策環境不了解的結果。我們今天看到要更加充分的了解國外市場和國外政策的變化,避免戰略性誤判。
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以下為提問環節:
提問:您是研究這個行業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覺得這個行業里有什么企業做的好的。
張幃:我是以光伏產業作為研究的,研究創業行動與速度環境互動演化。要說哪個有掙錢機會,咱們私下再交流。
提問:張老師,您估計未來3-5年內光伏的成本會下降到什么水平,我想對于剛才的問題有相關。
張幃:大家也非常關注,中國光伏產業里有很多研發機構,他們技術都不一樣的,現在歐盟的技術已經有新的變化,去年參加研討會的時候,從德國回來一個教授,他說為什么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現在中國的光伏成本太低了,使得他們的新技術還沒有機會進入就死掉,所以要給他們的新技術騰出空間來。所以短期內還不好回答。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