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釣魚臺舉行。上圖為《對話會二:探索低碳發展之路》論壇現場。
以下為全部實錄:
施偉德:這節的嘉賓是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主任張國寶,張主任的職業生涯非常的長,他一直都是在國家擔任公職,我想說張主任是中國舉世矚目的經濟改革和開放的眾多英雄人物當中的一位,之前他在1983年開始就已經在發改委任職,在這個組織當中他一直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他在2003年的時候開始擔任發改委的副主任,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能源局的第一位主席,擔任這項工作一直有三年之長,他同時也擔任這個國家的外交官,同時也包括在軍隊當過政委,此外,還在國務院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區的委員會當中擔任過主任,我們非常感謝,包括我們個人也是感謝張主任對我們一直的支持,在發改委工作期間他當時參與批準了我們聯邦快遞在中國第一個貨運的審批,事實上在2005年的時候,我本人在這兒就跟他進行過會面,為了那個項目,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一起歡迎張國寶先生。
張國寶:各位來賓早上好!
由于時間關系我直奔主題,想利用這個講壇講我對能源的看法。一、中國能源工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如果說過去30年大部分時間我們都處于能源供應緊張,增加能源產品的產能,保障供應一直是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務,現在這一狀況已經在改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2013年能源消費了37.6億噸標準煤,由于國際上通行用標準油,我換算了一下是26.3億噸標準油。去年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2.5億千瓦,總量也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事實上,2013年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速和石油進口的增速已經在顯著的下降,去年中國能源消費只增長了39%,和前十年幾乎是兩位數的增長相比有了顯著的下降。去年中國石油進口只增長了1.8%,也和過去的幾年有了顯著的下降。當然這里的原因首先是中國的經濟增速在放緩。第二也是結構調整和節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電力和煤炭供應緊張的時代,可以說已經過去。
去年我們發電裝機平均發電小時數只有4511小時,比前年減少了68小時,通常這一數字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達到5000甚至6000小時,所以總的來講我們發電小時數并不高。在有些地區表現的更為明顯,像中國的東北地區可能發電小時數更要小一些。煤炭也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狀況,價格顯著的下跌,從高峰的時候850元/噸左右的下水煤,到現在只有550元左右,我預計今年不會出現電力和煤炭供應的狀況。能源工作的重點已經從過去增加產能保障供應轉向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大力發展新能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的新階段。這是我對當前能源工作的看法。
第二點看法,關于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問題。對于中國能源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和中國國內談論都很多,特別是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近幾年來持續增長,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中國能源整體的自給率仍然高達90%。這個怎么算出來的?我們去年一共消耗了37.6億噸標準煤,就是我剛才講的,也就是26.3億噸標準油,我們本國自己生產33.88億噸標準煤,也就是23.7億噸標準油,所以整體能源自給率高達90%,目前這個數字仍然高于美國,我特別算了一下,美國如果是2012年應該是81%本國的自給率,由于這兩年自給率在提高,但是我覺得也沒有達到90%。引起國際社會注意的主要是中國進口原油的數量,2013年重要進口原油2.8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58%,進口天然氣530億立方米,增加25%,對外依存度上升到了31.6%,進口的天然氣其中管道氣和以LNG形式進口大約各占一半,去年進口了大約1700萬噸LNG。中國對石油和天然氣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依存度這種趨勢,我預計還將繼續,所以擴大國際合作、擴大能源領域的對外投資,和在國內發展石油替代產業是我們能源工作應該重視的課題。比如說鼓勵電動車的發展、煤炭的轉化利用,在中國適度開展媒質油、媒質烯烴和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等,都是以其他的能源替代石油能源的一些做法,我覺得中國下一階段應該給予很大的關注。我以烯烴為例,在中國所消耗的原油當中,實際上有大約8000萬噸左右,不是作為能源而是作為化工原料,大部分用來生產乙烯,但是由于新的技術的出現,用甲醇代替傳統的油制造烯烴,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現在用傳統石腦油制造烯烴已經面臨很大的壓力,這點石化界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
第三點,就是在中國應該繼續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和核能。我為什么主張在中國要發展核電?特別是在日本福島核事故以后,有些國家提出棄核的打算,但是我仍然堅持在中國應當繼續適度的發展核電。現在中國運行的核電只有17臺,核電的發電量只占全部發電量的2%,我算了一下在全世界有核電的國家當中,中國核電的發電量排名第六,但是核電占整個發電的比例中國排名第30位,幾乎是所有有核電國家的末位。就以我們的鄰國韓國為例,他的國土面積和人口總量大體相當于中國浙江省,但是他有23臺核電機組,已經高于全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另外,在中國水電在可再生資源當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我到四川特意做過考察,我以2013年1—8月份的數據為例,四川水電的外送達到39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134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6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13.23萬噸,減少灰渣376萬噸。在四川省煤電的平均上網電價一個千瓦時是四毛九分錢,一度水電的上網電價只有兩毛八分八,以創造出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今年中國可再生資源、非化石能源的增長顯著,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去年是65.7%,比前年同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的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9.1%,提到到了2013年的9.8%,提高了,0.7個百分點,但是距離2015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達到11.4%的目標,還有1.6個百分點的距離,也就是說從今年和明年兩年,平均每年必須提高0.8個百分點,任務仍然非常艱巨。
中國現在可再生資源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3.6億千瓦,占我們全國裝機容量的30%左右,發電量也已經占到近1/4—1/5,因為前年是21%,去年我的數字我還沒有,估計接近25%,25%已經是由非化石能源發電。
第四點,我想講一下關于霧霾的治理。這是近年國際社會和中國老百姓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對于霧霾產生的原因,專家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搞汽車的說不是我尾氣造成的,搞煤炭的說我可以清潔燃燒,大家開玩笑說老百姓做飯成了罪魁禍首,所以這個沒有必要討論,顯然汽車尾氣和燃煤都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因素。在2013年我寫了一篇關于霧霾治理的意見送給了中央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特意做了一個批示,說國寶同志的意見頗有道理,受到他的肯定我很高興,我在這個文章當中主要講到,要加快我們國家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能源結構的調整,對于能源結構的調整我想提幾點具體的建議,不是全面的,針對社會上議論比較多的幾個問題。
一個還是應該發展核電,增加核電在整個能源當中的比重。現在的比重已經顯得太小,我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吸取了以往核電的一些不安全的教訓,核能是可以做到安全利用的。第二要繼續淘汰小的高耗能電廠和分散的小的鍋爐,在我任內一共淘汰了7500萬千瓦的小燃煤機組,但是今后淘汰小燃煤機組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我們還有眾多的自備電廠,大部分都是小機組,有些當然是工藝所必須的,當然有些是因為受到稅收政策的影響,今后應該鼓勵低能耗的自備電廠進行淘汰。我想在這個場合也講一下對中國建設特高壓電網的看法,我認為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裝機容量的國家以后,在中國發展高效的特高壓電網是非常必要的,昨天晚上二頻道專門播發了一個對話節目,贊成和不贊成的意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就我個人觀點來講我支持在中國發展特高壓電網,有的同志擔心全國搞成一張網會不會增加電網的壟斷,會不會出現電力安全事故的時候引起較大范圍的電網垮塌,這些擔心我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都已經可以作出回答。不久前在中國有一本暢銷書,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書,在這本書當中很大篇幅談到了今后要像現在的信息互聯網一樣形成新的能源網絡,分散的發電和用電單位,就像我們現在信息互聯網上無數的終端用戶一樣,我們有手機、有個人電腦都是終端,每個人都可以往網上發我自己的信息,每個人也可以從網上獲得我自己需要的信息,他設想在未來的社會當中,每個微小單元的發電都可以把自己的能量送到網上去,而每個需要電力的用戶也可以從網上獲得自己需要的能源,如果這樣的設想能夠成立的話,就必須要有一張互聯互通的電網,我最近陪同美國IES公司的董事長上個禮拜剛剛訪問了國網的調度中心和西安電力設備制造廠,這是美國最大的一家跨國電力公司,他對中國現在電網的網絡感到非常贊賞和敬佩,他認為美國真的是需要這樣的電網但是因為美國歷史形成的復雜的電網系統使他們很難進行改造,非常羨慕。
另外在克林頓總統時代的能源部長,也是我的好朋友,理查森先生最近專門在美國政務網站發表了一篇政論性文章,他認為美國電網應該向中國電網學習,所以我說中國的電網是墻里開花墻外紅,國內爭論不休,國外贊嘆不已,如果能像傳統的互聯網一樣,一些微小的單元都可以把自己的屋頂的太陽能發電,分散的風力發電,生物制發電,波浪能發電,廢棄物發電,都送到網上去,用戶都從網上獲得能源,沒有一張互聯互通的電網怎么能做到呢?有的人強調分布式供電系統,我覺得他們在理解上可能有些偏頗,分布式的供電不是自我封閉的自發自用,也是要和網絡進行連接,把自己富余的電力送給別人用,在自己不足的時候也可以從網上得到資源。還有人說直流沒有爭議搞直流不就完了,為什么還要搞交流?我相信這個問題在100年以前愛迪生和特斯拉[微博]的爭論已經回答了,大家看看我們現在的電力難道只有直流、難道只有交流嗎?為什么直流和交流都能運轉,因為電網的特性,不是光是直流就可以解決電網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在直流進入雙基閉鎖的時候如何進行有功和無功的補償,都需要直流來完成。
我的發言到這里結束,希望沒有占用別人的時間,謝謝大家!
施偉德:非常感謝,我們后面有4位嘉賓,他們每位都會做簡短的發言,首先請博世公司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先生。
沃爾克馬爾·鄧納爾:謝謝,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榮幸談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發展取得里前所未有的成績,舉世矚目,也令人欽佩。然而快速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的挑戰,比如說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為了更好的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一條著眼于低碳發展之路,我們先來看看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2010年數據顯示,中國工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量的41%,能源發展占32%,建筑行業占19%,所以節能減排勢必是重中之重,而減排最重要的手段是優化能源的使用效率,我將從三個方面分享我們對能效提高的理解,并對再生能源在其中的作用進行闡述。
在汽車技術領域,為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內燃機技術的改進仍然存在巨大的潛力,比如說噴射系統還可以進一步的改良,小型化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貢獻巨大,到2020年通過配備更先進的內燃機技術,汽油車和柴油車的平均油耗有望在2012年的水平之上減少20%,除了傳統的內燃機技術以外,我們也必須要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能夠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當然目前來看受到成本和續航歷程的影響,純電動車對人們的吸引力不大,
在工業生產領域,有哪些可以采取的低碳化的發展途徑呢?自動化和電動化就是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技術,也就是說機器可以根據生產的需求和指令自動運行,從而節約能耗,另外我們也為客戶提供改進能耗的建議,博世力士樂的“41”理念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從2009年開始在我們常州的一個工廠成功的應用在生產液壓元件的工藝中,能耗的節省大概能夠提高到10%,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50%,在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理念同樣適用,比如為商業樓宇提供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管理平臺,另外新一代的供暖技術也可以大幅度減少能耗,特別是傳統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資源技術結合起來的時候效果是最好的,博世為住房提供的節能解決方案就是很好的例子,配備了燃汽熱水器、無刷直流風機和熱泵的系統,更為大家熟知的一個節能概念就是智能家居,運用本地的網絡一系列產生使用存儲能量的家具實現節能,從而實現住房的智能管理。
綜上所述,節能減排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可以通過提高能效實現。對于博世來說我們正在致力于在這個領域進行投入,中國正是我們推進這項工作的重點國家之一,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政策能夠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呢?歐洲國家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設定了遠大的目標,德國更是一馬當先。但是實際操作中如果有一個特定的技術被政策選中,而且持續給予補貼的話,實際上通常會事倍功半,這樣的政策可能會帶來產能過剩、高成本,相反的采取開放的態度會使政策更加有效,政府需要設定一個宏觀目標,比如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然后要給一個合適的框架,在這個框架里是監管嚴格的框架,讓市場自主決定哪一項技術最合適,同時要在體系內開放、公平競爭,使市場不斷的創新,中國在保證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許多的挑戰。我覺得如果有一個市場的競爭和公平的環境,中國必將踏上低碳化的發展之路,博世也愿意為中國的低碳經濟添磚加瓦。
施偉德:接下來請米其林集團總裁盛納德先生發言。
盛納德:張主任,各位同事,主席先生,我很高興再回到這個論壇來發言,我的發言主要談一下交通,因為交通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發展的部門,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源頭之一,交通部門大概占了所有化石燃料排放量的24%,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上升,大概在溫室氣體排放占比中13%。剛才講到這些數字還在不斷的上升,實際上我們還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可以來啟動革命性的變革,我們有三個改革的推力,第一個是所謂的硬性技術,跟汽車和多模聯運方式有關的硬性技術。第二個是我們有新的軟性技術,比如說大規模的信息系統,還有數碼信息方面的工具。第三個推力是我們人的心態發生的快速變化,特別是對于全球性問題了解的意愿,還有社會社交網絡的作用。因此,我們覺得大概會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這種改變現狀的做法。
第一個是確立比較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同時要把相關的目標落實到位,我們2015年第21次COP的會議,應該把相關部門納入減排的框架里。另外還有一些高能效的機動車和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這也是很重要的。我們當然還要在這個過程中減少過分的使用私家車進行購物,或者由于不合理的貨運帶來的尾氣排放和擁堵,我們可以采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手段,同時適應公共交通站點到家門的特殊的需求,來開發特殊的車輛,推廣人員運輸門到門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要鼓勵更多的私人投資到交通基礎設施,解決公共預算的不足。為了實施這樣的變革我們需要技術,當然我們也需要公共政策,新型的經濟刺激政策,和一個創新的生態體系,這些必須要協同的發揮作用。另外我們也要鼓勵公共和私營部門一同來建立一個創新的生態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新的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點到點的合作模式應該得到支持,同時我們也需要有一些新型的經濟措施來支持幾項比較精心選擇的公共政策,在我們看來我們認為一個有效的減排二氧化碳的戰略,就不能忽視賦予二氧化碳直接或者間接價值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新的財源,才能更多的投資于可持續性項目,我們認為人類已經做好準備可以作出變革,我們要沿著這條新道路前行,他意味著更好的生活水平、更高的可持續性,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結來講,我們需要對交通行業進行重組,進行非碳化的改革,這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作為米其林我們也做好準備參加國際國家和各區域性的努力,使得剛才講到的變革成為現實。
謝謝大家。
施偉德:謝謝盛納德先生,接下來先由中西宏明來發言。
中西宏明:感謝給我這么一次機會參加論壇并發言,首先我來講一下交通部門的問題,因為交通部門也是一個低碳發展非常重要的一環。我的理解,對于中國的“十二五”規劃里提到了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些目標,比如說要在很多復雜的問題上同步推進改革,新型城鎮化必須在改革的時候要用一種循證式的方式推進,這點我們的前一位總裁先生也已經講到了,昨天的一位教授也在他的發言中講到了。首先我們要考慮客流的變化,剛才講到這些變化的量和速度都是非常的快,所以要確保我們在這個改革過程中是可控的,對于一個新型城鎮化來說,就是要考慮能源的節省,這也是實現低碳交通的有效措施,當然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張圖可以跟大家顯示它的流程。我想說的是城市運營平臺的設計,為了能夠讓公共交通的規劃做的更加合理,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我們要有這樣一個城市運營平臺,來掌握、分析和引導我們城市里人和經濟流的一些移動方式,其中有一項是客流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傳感器,比如說IC卡,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公交車或者公交展臺的裝置來采集數據,然后進入到城市運營平臺,這樣的一些數據可以來進行收集、分析、利用,來更好的設計公共交通的體系,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講到大數據,大數據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抓這些交通出行的數據,而且能夠抓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的數據,所有的這些數據,包括這些乘客的職業、教育水平,這些數字都會被搜集到這個平臺上來。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例子,就是公共交通系統的智能化的設計,在日本我們有一個例子,日本除了大家都知道有新干線之外,我們也在做一個快線,就是連接東京大都市區跟筑波這個城市之間的這條快線,我們日立集團也是在財團里面也是實現這個項目建設的公司之一。剛才講到的有這樣一個城市運營平臺的設計,它是讓我們這個工作做得更加的容易。
總結來講,我想提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就是在省會城市他們要建設以公共交通為中心的城市,同時低碳的城市發展模式,應該要通過公路交通管理,還有軌道交通、公共汽車管理,還有自行車管理,等各種分項內容協調之后形成。所以這樣的一個協調要通過剛才講到的城市運營平臺來進行統籌,然后再來提供一個比較合理的設計。同時要制定一些共同的指標和目標,才能促進不同部門的協調。
謝謝!
施偉德:謝謝,最后一位發言人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哈立德·法利赫先生。
哈立德·法利赫:謝謝!張主任好,各位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我很榮幸能夠回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我們探索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措施的時候,我們可以從李克強總理最近對于污染宣戰的表態中找到一個信號,他把這場戰爭稱為大自然對低效和盲目發展發出的紅燈警告。今天早上我們來到這個論壇也是已經感覺到了空氣污染的問題,與70年代相比,中國現在已經發展非常非常長時間了,而且非常多的水平,中國的經濟按實際價值計算,是70年的40倍,但是消耗的能源僅是當時的12倍,所以在這塊我們看到確實中國在能源強度方面已經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當然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開展才能保證我們的這些紅線,我們需要來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借鑒其他國家走過的一些經驗。
首先要來看一下宏觀方面的問題,宏觀問題我們在論壇上已經講到,中國要有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不再陷入中等收入陷井,我們必須要更多的強調服務業的發展和高端和高端低能耗的產業。我們剛才聽到了鮑達民先生的發言,看一下城市的黃頁里,北京的黃頁里服務業公司的列舉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它也是一個證明,或者是一個現象說明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其他的一些發言人在他們的介紹中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在需求側我們為中國需要進一步放開能源市場,同時實現能源價格的自由化,當然跟結構重組相關的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剛才講到的能源市場的開放和能源定價的開放。因為市場信號是最有效的吸引投資和鼓勵消費者在他們的能源使用中變得更加明智的基礎。
第二點,現有的能源結構也需要進一步的進行優化。比如說我們需要在天然氣的占比方面進一步提高,我認為中國有非常巨大的機會來對于常規和非常規的天然氣多作出比較大的發展,同時使得中國也能夠在能源的全球供應中來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的一個天然氣行業發展還會在中國繼續。
第三點,是交通部門以及講到的移動的需要,剛才我們的同事也講到了,我們預計在交通部門將會有一個比較穩步、比較健康的能源使用量的上升,在交通部門可能石油還會占主要的能源結構的比例。但是中國可以找到更多的一些比如說燃料電池或者電動車的備選方案,這也意味著可能我們需要有一些調整,但是中國對于汽油的需求還會是比較強。對于我們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我們也是致力于繼續向中國提供石油。
同時,我們堅信中國將會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商業發展和法規監管的環境。隨著中國的城鎮化的不斷發展,我們也堅定一定會致力于中國的能源發展,滿足能源的需求。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堅信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和低碳的發展絕對是互相排斥的,在沙特阿拉伯我們致力于支持中國在這兩方面作出的努力,并幫助中國把大自然的紅燈變成綠燈。
謝謝。
施偉德:我們差不多只有問一個問題的時間了。
提問:給張主任的問題,盡管在可再生資源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但是事實上我們還是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也就是說,由于煤炭的快速增長導致褐色的經濟和可再生資源所帶來的綠色經濟之間矛盾還是存在的,不知道政策方面能使用什么樣的經濟工具應對煤炭使用,因為有些判斷認為可能2020年左右煤炭消耗會達到最頂峰,政策上到底如何應對煤炭的使用導致的褐色的經濟。
第二個問題關于頁巖氣,在四川盆地當然有些合資的企業在開發頁巖氣,對此的期望是什么?我同意之前發言人的觀點,也就是說作為天然氣來說,應該在中長期或者短期到中期來說是我們合理的選項,關于頁巖氣有什么樣的政策取向?
張國寶:中國現在仍然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剛才我的發言當中也給出了煤炭占一次能源的具體比例是很高的,特別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煤炭是2/3,而西方天然氣和石油在能源結構當中的比重是2/3,剛好倒過。在霧霾多發的情況下,人們更加在考慮要減少煤炭的消耗,最近國家能源局在向國務院匯報當中,這大概也是一項非常主要的內容。剛才你提到煤炭的出路在哪里?我覺得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當中,煤炭仍然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盡管其他能源的比重會有所上升。另外,有這么多產能的情況下,煤炭行業的經營現在面臨很大的困難,他們也在呼吁政府應該重視煤炭的使用。在我個人的建議當中我曾經提出了要減少煤炭作為燃料,而增加煤炭作為原料的思考。剛才我也講到了有8000萬噸的原油是用來多數化工原料,生產以乙烯為主的化工產品,而最近技術的發展已經證明,完全可以用甲醇來替代石油,那么甲醇在中國完全可以用煤炭來進行生產,并且我們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就在內蒙古的包頭建設了第一個媒質烯烴的工廠,規模是年產60萬噸,這個規模在國際上比較也算是經濟規模了,不算是小規模的實驗,而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它的去年利潤達到了14億,這是概念呢?我前面講到中國現在有1500萬噸的乙烯生產能力,主要是在中石化[微博],中石化的乙烯銷售收入能夠達到4000億人民幣的產值,可是利潤只有8億。所以用煤或者用其他燃料生產的甲醇替代原油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我們還要注意環境的保護。所以在中國用煤來制油,用煤來制烯烴,還是有很好的前景,政府還是給予肯定的,不久前新的能源局局長也組織了專家討論會,幾乎所有專家都贊成這樣的思路,在中國用煤制油也得到很很好的效果,我們在內蒙古已經有年產100萬噸的煤直接制油的工廠,去年利潤也在十幾億,還有兩家民營企業用煤來制油年產16萬噸,他們在良好經濟效益的鼓勵下,正在擴大生產能力。不管別的國家怎么看,至少在中國這是不錯的選擇,就是說用煤更多作為原料,而減少煤作為燃料。
關于頁巖氣的問題談論的很多,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去年我多次到美國,去年年初美國天然氣的價格只有2.2美元一個MMBTO,到了年終的時候到了4美元一個MMBTO,由于去年冬天美國是寒冬,所以天然氣價格有所上升,現在價格是6.2美元一個MMBTO,仍然是中國價格的1/3,在亞洲地區,無論是中國、韓國、日本,現在LNG的進口價應該在16—18美金一個MMBTO,所以美國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3,美國巨大的成功也激發了中國開發頁巖氣的積極性,實際上我們多年以前已經對頁巖氣資源由國土資源部進行了普查,普查結果表明中國頁巖氣儲量在世界上是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這個數據各不同包括美國的信息署也有數據,他比我們說的還要多,但是他的數據實際上也是從中國來的。不管從哪種數據看,中國都有豐富的頁巖氣的儲量,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很好的開發出來,現在我們還面臨很多的挑戰,一個是中國的地質埋藏條件和美國有所不同,第二中國受到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約束,第三技術開采和裝備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現在不僅讓三大油國有公司在進行開發,而且也歡迎外國的企業和中國的民營資本、其他的行業也加入頁巖氣的開發當中。現在已經有殼牌和美國的一些公司在中國的四川盆地從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有的已經得到了工業氣流。我相信在未來的努力下,中國的頁巖氣是會有所增長,當然到什么程度我現在還不敢肯定,這個還要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
謝謝你的問題。
施偉德:非常感謝,我們這節的討論就結束了,感謝張主任,同時感謝我們四位嘉賓的發言,大家發言都是非常清晰而且簡短。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