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釣魚臺舉行。上圖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
以下為發言實錄:
蘇波: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15屆年會,并就化解產能過剩問題與大家交流,產能過剩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經濟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度的產能過剩是一種自然現象,可由市場自行調節,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在中國目前一些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2010年底一些行業產能利用率為鋼鐵72%,水泥 73.7%,電解鋁71.9%,平板玻璃73.1%,船舶75%,2013年有些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還在下降,比如船舶行業利用率跌到65%,有些行業出現 了全行業的虧損,比如說電解鋁行業,這些產能利用率明顯低于正常的工業發展水平,造成這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原因,除市場因素外還有體制機制、管理方式、 發展方式等諸多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過多,部分地方政府以追求經濟和財稅收入的高速增長為目標,通過低地價甚至零地價供給,稅收減免、財政補貼、信貸扶持能資源配 置方式招商引資,扭曲了市場信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的投資決策,其次由于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不合理,社會成本、環境成本未能全部體現在企業的經營 成本中,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難以有效的發揮。第三對違規審批項目的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約束和責任追究制度,而且審批本身也存在著一些過渡干預企業經 營的問題,在競爭性行業依靠行政性審批的管理方式難以有效的遏制產能無序的擴張。第四部分行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由優強 企業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嚴重。第五推動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設滯后,對已有措施執行不到位,事中、事后的監管缺位,導致一些 達不到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的企業,以不公平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加劇了產能過剩。當然也有國際一體化的經濟使中國在承接全球的制造業產業轉移過程當中,前 十年獲得了20%以上的超高速的發展,積累了過多的產能,在500種工業產品當中,中國目前有220種產品產量在世界居第一位,其中一些重要的資源性行業 占全球40%以上,在部分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如不及時調整措施調整不僅僅會加劇市場惡性的競爭,造成資源低效用給,行業虧損面擴大,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 而且會引發企業職工的失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增加,等社會問題。
女士們,先生們,化解產能過剩是十分復雜、艱巨的工程,也是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需要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加強協作,共同努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高 度重視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標準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主要在控制產能總量,調整優化存量規范市場秩序,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積極的推進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一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后 產能相結合,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今后幾年不以任何名義核準備案新增的產能項目,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運用發展的理念,構建淘汰 與發展相結合的良性機制,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實施等量或者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強化環保、節能、安 全生產產業總目標,加強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式電價、水價等經濟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嚴格執法和市場競爭,淘汰一些落后的產能。
二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組織結構相結合,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簡化企業兼并重組的審批制度, 提高審批效率,完善財稅政策,豐富支持方式和融資渠道,調整解決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當中的問題,促進企業做優做強,三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促進產業升 級、優化空間布局相結合,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加快關鍵共性技術和工業研發利用,改善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消費環境,加強知識及產品 規模應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促進有效市場需求形成的優惠政策,加強分類指導,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要求,根據各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積極引導基地合 理的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向生產要素優勢集中的地區轉移。四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約束有形的手,放開無形的手,注重建立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經多的采用法律、法規和經濟等市場化的手段,如何運用環保、節能、質量、技術、安全標準等市場準入條件淘汰落后產能,要進一步簡政 放權,大幅度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企業投資活動的行政性干預,落實企業投資的自主權,強化事中和事后的監管。五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鼓勵企業 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全球產業變革和國內工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對外開放,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海上絲綢之路、中巴經濟走廊、蒙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中非、中拉、中俄經濟合作等各類經濟合作平臺,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強對外產業合作, 支持國內企業在海外靠近市場、靠近資源的地區投資建,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向外有序的轉移,積極推動優勢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的競爭和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產能過剩既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大問題,也形成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同時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深化投資合作的新空間,我們環境跨國公司參與我國產能過剩的治理,進一步的放寬市場的投資準入,鼓勵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深化合作,開展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升級,積極支持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 發中心,開展協同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制定開放發展長遠戰略,強化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完善多邊、雙邊投資合作促進機 制,營造開放發展的良好環境。
謝謝大家!
以下為提問環節:
李葉情:我是來自(華新)水泥公司的,我有一個問題跟蘇部長反映一下,中國的產能過剩十幾年前就提,過去談的產能過剩是發展中的過剩,十幾年前為代表的產能的技術進步,這十幾年進步非常快,全行業已經進入到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但是現在過剩已經進入了絕對過剩,關于化解產能的問題,我看了您提的五條意見,我們執行的都非常好,但是第一條我們覺得還是有問題,可以用等量或者減量置換的方式進行產能淘汰,這樣又給下面新增產能有一個缺口,什么叫做等量或者減量?把過去競爭當中已經逼停的落后生產線集中起來變成新的產能在增加,這不是減少在增加,這個問題我想跟部里反映一下,政策上的缺口不能以規模來論,而應該以過去幾年,兩三年的產量,如果淘汰這個產量可以,而不是以什么樣的規模來淘汰,這已經存在了多年反復淘汰的問題。
蘇波:您剛才說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有一些行業確實已經出現了絕對性的過剩,就是隨著我們工業化的完成,有些產能可能到我們最終完成工業化也難以消化,比如我們的發電設備,發電設備目前形成的產能大概年生產能力到1.6—1.8千萬千瓦的裝機,這個我們國家未來怎么發展也消化不了這些產能。第二有些產能是成長性或者周期性可以隨著經濟發展在消化,比如說我們現在光伏發電的產品,比如目前汽車的產能也有相應的過剩,但是市場還在發展,需求還在增長,但是水泥你剛才說的等量替換是過渡性的措施不是永久性的措施,因為中國的水泥生產量已經占全球的60%,所以總量上有過剩,但是像水泥這樣的行業最終還要靠市場去調整,我想在整個化解產能過剩當中,政府的定位要盡量的減少用行政性的手段去壓減過剩產能,而是不斷的完善市場競爭的環境,使優勝劣汰的機制能夠起作用,讓市場根據企業的運行情況自動的調節過剩的產能,當然我們對產能調整總體的方案是轉移一批、淘汰一批、升級一批、調整一批,我想水泥行業主要靠市場調節。
馬力強:我這個問題還是接著剛才產能過剩問蘇波部長的,我們產能過剩剛才講了絕對過剩,比如說水泥,我們可能過去或者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現在你說主要靠市場的手段也是對的,但是可能不能一下子就走到這樣,因為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很多東西,比如說土地、項目、環境等等,和地方政府關系很大,如果水泥問題沒有政府的作用,要靠地方完全靠競爭,可能會有一些小企業,他有資源、他的成本低,一直能夠戰勝現有的企業,所以我覺得有些東西是不是還是要考慮政府和市場的結合,不能完全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蘇波:我贊成馬部長的意見,化解產能過剩最終要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整個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的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可能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包括一些行政手段去化解這些產能過剩,當然對產能過剩我們化解的渠道有幾個方面,不是一味的去關閘,因為已經形成的產能也是財富,不能簡單的都關掉,所以首先我非常贊成剛才幾位專家所講的,就是要轉型升級一批,向高端產業發展,然后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使它有效的產能能夠成長成繼續為國家付出的財富。另外就是轉移一批,還有就是重組一批,最后才是淘汰一批,淘汰那些確實不符合環保、不符合安全,能耗比較高的一些行業,技術也比較落后的,這是幾個方面要同時推進。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