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3年第三季度)”于9月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上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
以下為演講實錄:
裴長洪:各位專家學者,各位老師、同學們,上午好!
很榮幸今天上午在這里學習了劉鳳良教授作的關于今年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特別是關于產業結構的分析,有大量數據支撐,可見他的團隊做了大量的功課,數據非常充分,對中國產業結構的描述刻畫都非常精道,十分佩服。
這幾年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也作了關于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也愿意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對于關于經濟轉型、產業結構演變過程的一些看法。從我們的研究思路來講,大概經濟邏輯是這樣,但凡一個經濟體它的產業結構的變遷,它最主要的是受兩個規律的支配。第一個規律,剛才劉教授也提到了,但是我們把它擴展了,叫做廣義恩格爾定律,恩格爾定律是解釋居民消費支出從食品向非食品消費的轉向。廣義恩格爾定律講的是人類消費支出他對于物資產品消費會有一個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轉向非物質產品,那么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它主要是生產和創造物質產品,第三產業創造非物質產品。隨著人均收入提高,廣義恩格爾定律發生作用,居民的消費需求會發生變化,會更多的轉向非物質產品。因此就產生了對第三產業發展的需求,這是從需求端提出的要求,廣義恩格爾定律發揮了作用。但是有了需求怎么解決供給,供給受什么支配呢?供給是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率的支配,資源它總是從效率低的部門向效率高的部門轉移,而不是相反。資源配置它從效率低的部門轉向效率高的部門,在經濟結構變遷過程當中,開始是工業勞動生產率高,工業經濟效率高,因此勞動力資源從農業轉向工業,就造成了工業發展,工業經濟占據了工業化文明時代主要的經濟產出部門。隨著服務業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也導致了第二產業,包括社會上其他的資源,向第三產業配置,從二產向三產資源配置也發生了。
實證分析也表明,第二產業效率改進持續周期比較長,第三產業效率改進持續周期比較短,什么意思呢?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它延續時間會很長,從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當中大家可以看到,它總是不斷有一些新的產業出現,能夠使它的效率提高的周期在延長,但第三產業和它相比要差,原因何在?原因是因為第三產業不具備第二產業的規模效應,可貿易性以及技術可分析性,導致專業分工不足。因此在第三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它的效率會出現下降。因此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采取的經濟政策是不管第三產業效率下降,而是片面強調向第三產業轉移,配置更多的資源,就會導致整體經濟效率的下降。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世界上會出現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像這些中等收入陷阱國家事實上它的服務業比重和發達國家沒有差別,它很高,但是它的資源配置更多的是配置在一個效率低下的第三產業部門。因此它的增長率都是很低的,也由此解釋為什么當今的發達國家它的經濟增長只能是2%、3%,只有處在工業化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它才出現7%、8%以上的速度,美國只能是1%、2%、3%,因為他的第三產業配置了大量資源,但是第三產業效率改進速度是減緩的,因此它的整體效率是不高的。中國的情況也如此,中國從近幾年來中國最發達的地方經濟增長也是下降,比如說像上海,比如說像北京,它的經濟增長都低于中西部,原因是它也出現了結構性減速這樣的過程,它的資源現在開始向第三產業配置,但是第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率未必比第二產業高,而且第三產業內部還存在著大量的傳統部門,它的傳統部門比重高于第二產業。劉鳳良教授的報告也提供了這方面的數據,生產性服務業只占35%左右,生活性消費性服務業占65%作用,因此它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是低的。因此中國最早出現的結構性減速恰恰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因此在我們面前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隨著產業結構變化,各部門經濟效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不同特點,每一個經濟體它都會出現結構性減速這樣一個特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一個經濟體它的潛在增長率在下降。為什么會出現產能過剩呢?按道理它不會出現產能過剩,就是由于國家或者政府他要維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他采取了投資驅動這樣的政策來提高他的實際增長率,導致了實際增長率和潛在經濟增長率比較大的背離,比如他更多投入第二產業,造成重化工業比重更高,但是重化工業和第二產業內部又低度化,效率改進已經開始下降。那么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產能過剩。因此從新一屆十八大以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對經濟增長速度用了一些關于上限、下限、底線的說法,我們不刻意追求增長速度,而是考慮怎么樣調整經濟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的方向是什么?一般意義上說,第三產業的比重偏低,但是不是說我們很盲目的一定要用各種行政的手段去加大社會資源向第三產業投入呢?恐怕也不能這樣做。因為無論是第二產業也好,第三產業也好,都面臨一個提高效率的問題,而事實上第三產業提高效率的任務比第二產業要更艱巨,它不僅有個技術要素的問題,傳統服務業要改造的問題,而且第三產業內部還面臨一個市場化程度嚴重的低于第二產業的問題。所以第三產業內部它的改革發展得任務遠要比第二產業要艱巨的多。所以第三產業面臨的問題是要提高效率,要改革。那么第二產業也如此,要使它的低度化向高度化發展,它目前很難擺脫它的低度化,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一個原因是它的技術創新不足,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工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國際分工的價值鏈體系所固化。那么這樣一種固化如何打破,如何我們自己能夠布局全球價值鏈的生產,這對中國仍然是一個還沒有破題的問題。
所以產業結構的調整,除了說要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外,實際上還應當加上一句話,要繼續的提高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率和第三產業的經濟效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需要提高經濟效率,在提高經濟效率的前提下,讓資源去選擇,讓資源配置依據市場的規律去選擇它流到哪些地方,哪些效率更高的部門去,我們不能主觀的去設計一個最優的經濟結構,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只能是一個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就要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要素生產率提高入手,因此要改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要素生產率。如何改善恐怕不完全是從需求端能夠解決問題,需要從需求供給這兩個方面來結合,來考慮,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能夠提高經濟效率,通過市場的手段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這大概就是我們研究所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經濟增長理論一個大支的研究思路和脈絡。因為時間關系不能多說,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