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國際智庫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召開。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主任克里斯坦·德瑞格爾在22日的研討會分會“中國的發展與G20的未來”上表示,如果人民幣國際化,它將會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目標。
德瑞格爾在會上談到了增強匯率彈性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他認為,雖然中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了極大份額,但人民幣卻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美元和歐元被過度利用了,超出了這些國家在國際支付體系中份額所承載的范圍。第三世界國家的貨幣,特別是來自亞洲國家的貨幣,有助于為應對全球經濟中的變化提供支持。然而,如果人民幣變得完全可兌換,它將會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目標。所以,各國需要在匯率方面進一步協調。各國應當避免為了使匯率趨向自認為有利于本國經濟增長的水平而操縱貨幣。雖然貶值有助于在短期內促進出口,但它卻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此外,貶值也無法作為經濟結構性改革措施的替代品。
針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時,德瑞格爾指出,在未來幾年,競爭將在高技能產品領域更加激烈。隨著中國的生產曲線抵達技術邊界,從吸收外國知識、技術帶來的潛在紅利將被逐漸耗盡。為了下一步轉型成功,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更多地以創新為基礎。否則,中國將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時,工資不斷上漲,而成本優勢不斷被削弱。
德瑞格爾還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對世界經濟的平穩發展也不是沒有風險的。近些年來的高增長率很可能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這是在日益增加的不平衡因素的驅動下實現的,至少局部來看是這樣。為了防止由對工業化國家出口的下降帶來的經濟下滑,中國政府已經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此外,財政刺激措施,是通過龐大的國有銀行體系釋放信貸支持國內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善國有企業信貸條件,不論這些企業運轉得是不是有效率。投資可能導致許多領域的產能過剩。鑒于信貸經常由政治而非經濟因素驅使,銀行系統內積累了大量的壞賬。政府債務水平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特別是省級層面的。與此同時,中國需要在解除金融市場管制方面有所進展,包括讓私人部門發揮更大作用,以便進一步支持經濟轉型。德瑞格爾認為,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所有這些挑戰是否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此次“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國際智庫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20國智庫會議。來自美國、歐盟、金磚國家、韓日、拉美、中東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6家智庫代表全部出席,他們就“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治理”、“新興經濟體的作用”、“中國的發展與G20的未來”等議題展開為期2天的討論。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一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一國思想和知識的崛起,中國正處在迅速的經濟崛起之中,同時也推動了思想崛起的起步。”王文表示,“中國的思想崛起離不開與國際思想界的交流,需要吸納、融合世界的智慧來促進自身的進步,而承擔思想崛起這一使命的重擔就落在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化發展觀念的新型智庫肩上。這次中國智庫能高效、節儉地邀請到20個國家各自頂尖智庫的代表一同來到北京,為世界治理與中國發展貢獻智慧,希望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嘗試,也希望能夠體現中國智庫在國際上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