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于2013年6月28日-29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博易集團總裁黃圣博。
以下為演講實錄:
黃圣博:謝謝主辦單位邀請我參加這個論壇。影響21世紀人類的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以美國為主的互聯網的進步,這是影響人類最大的事件。第二就是中國的城鎮化,這是在21世紀是影響人類最大的兩件事。
我們現在看到的城鎮化是一個大的方向,這個絕對沒有問題,而我們今天在討論的是它的路徑跟選擇,我想用一個簡單的舉例來說。城鎮化可能是一個戰略的制訂甚至說戰略目標的制訂,但是對于路徑的選擇,我想它可能就是戰略實施或者說戰略執行的一個方案。城鎮化這兩、三年,我們看到很多城鎮化的,他們認為房地產的開發商機會又來了,又可以帶領中國房地產30年-50年的發展,這是我們對所謂城鎮化的一個誤解。所以目前我們看到很多地方,包括河北各地,我們看到是所謂的鬼城、死城,蓋了很多房子,沒有人去。
所以在這個基礎下,我認為城鎮化成功的關鍵因素必須跟產業相結合,它沒有產業,就沒有辦法有城鎮化的發展。我們把它當成城鎮一體化,所謂的產業相結合,它是一個發展的模式,而我們的發展模型在哪兒?就像我們所講的商業模式,我個人發現觀光醫療產業,因為有服務業下鄉的經營理念,所以它可能是能夠讓農村城鎮化最好的一個發展模式。我接下來用這個觀點,大家來做討論。
剛剛提到一個城市發展,有幾個名詞。第一衛星城市,第二落腳城市,我們更熟悉的是叫后花園的概念。我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上海一直在發展,上海已經不是中國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這個城市發展的非常好,但是蘇州作為上海的后花園,它也發展的非常好。為什么? 因為蘇州它不可能走上海的路徑,它有一套自己發展的模式,而我覺得未來中國城鎮化它必定是依附主要的,比如我的項目是在河南,河南以旅游文化為戰略,怎么把旅游和文化資源在企業進入中原崛起,進入這個領域,我怎么去發展一個屬于三、四線城市的產業,而這個產業觀光醫療因為很多部分可以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
簡單來講,目前有2.6億的數據,但是以產業人數的對比來看,中國可能有1.8億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這是一個數據。第二,經過這30年的改革開放,沿海城市在發展工業化之后,很多農民工進到城市去工作,但是那當初去的小伙子十幾歲、二十歲,今年我們回頭來看都已經50歲了,這些人必定會返回他的老家,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農村這部分。我們算了一下,大概有6000-8000萬人,這些人回去怎么辦?必定有一個產業讓他去就業。所以我們討論城鎮化,就是說它在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第一,均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環境。第二,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我們帶動內需以及外匯的收入,我把觀光醫療旅游,國外到中國旅游,它必定是以更漂亮的農村為主。所以在這個概念之下,我們可以把服務業帶到鄉下,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城鎮化的農村發展,三、 四線城市,也包括當地政府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很多省,包括我投資的河南省,它已經選了10個三、四線城市作為省直管縣,它雖然還達不到我們所講的地級市,但是它已經升級了,它有獨立的財政、行政能力。
所以,我們今天再談城鎮化要有一個思考,我們要不要從農業發展到工業,再走到服務業,我覺得我們不一定選擇這樣的一個過程跟路徑,也就是說,中國未來的發展它可能不是一個模式的城鎮化。從農業到服務業,我不經過工業的過程,我只要把觀光醫療產業來執行,它基本上就沒有工業化過程,直接過渡到服務業。
我們算過一筆帳,假如河南它原來的旅游是它的建設戰略,但是盧展工書記過來以后,他把旅游文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到少林寺[微博]也好,龍門石窟也好,可能15分鐘、半個小時人就走了,他可能就到了下一個行程。如果有觀光醫療旅游,人是可以停留下來的,它的停留時間是原來的4倍,人均消費金額可能是76倍,這就帶動當地的一個產業發展,也帶動大量的就業機會。
所以我講城鎮一體化,都在一個更大的理論體系下面,但是我們現在需要尋找一種差異,剛剛主持人特別提到臺灣的發展在城鎮化過程當中有一個口號,是“城市農村化、農村城市化”。所以每一個鄉鎮它所發展的是以旅游國民經濟內需為主,但是他根據當地的特色發展出來差異化的一種旅游,我們叫國民旅游概念。2008年經濟危機,那時候推動了當地差異化、有特色的旅游。
未來中國在發展,城鎮一體化,帶動了產業,而這個產業是觀光醫療產業,把服務業下鄉這種經營理念帶出來。它就是我們中國科學發展觀,30年發展之后,我們發現不能再以犧牲環境,以及我們也不再有比別人更優惠的廉價勞動力,我們受不起資源型破壞的一種長期發展。所以我覺得觀光醫療服務,直接從農業化進入到服務業,不經過工業化過程,我覺得這是一種思路。供各位參考,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