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28-29日,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在中國大飯店舉行。6月29日上午,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前副局長魏本華在會上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為全球經濟復蘇所作的貢獻也超過了發達國家所作的貢獻。以下是魏本華的發言實錄:
各位尊敬的來賓,首先請允許我感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邀請我出席這次會議,有機會與這些有名的專家分享對新形勢、新格局之下的個人看法。第一,我認為世界新的經濟格局一個顯著的變化,在上世紀最后30年和本世紀前十年中,經濟全球化確實是持續蓬勃發展,導致全球貿易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另外一個特征,由于發展中國家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總量的比例在不斷提高。我們常說的,經濟重心東移,向太平洋這邊移動,向亞洲區域移動。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在全球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中的地位份額也在穩步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為全球經濟復蘇所作的貢獻也超過了發達國家所作的貢獻。
第二,伴隨經濟全球化的加強,國際貿易也空前發展,在過去十幾年中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頻頻簽署,但是多哈回合談判沒有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WTO是世界貿易規則主要制定者,世貿組織成員應該繼續努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的進展,直至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第三,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將20國集團G20推向了歷史舞臺,彰顯了G20在制定全球經濟、貿易、金融規則中的主導作用。盡管G20自身存在著一些缺陷或者不足,在第一節的討論中,伯恩斯先生我的老朋友專門談到G20代表全球GDP的85%,但畢竟還有15%的經濟體比較小,規模沒有能夠概括進來、包括進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G20也應該研究。當然,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貿易、金融規則制定的機構中代表性和話語權,與他們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還是不一致的,目前可以說還是被壓低了,我認為這種狀態必須要改變,這也是G20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舉一個例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執行董事會在2010年11月5日達成決議,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增加一倍,至7560億美元,并將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給他們增加大約6%的投票權,同時減少兩個歐洲國家的執董席位,并且要求這些決議在201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之前完成生效手續,但是迄今,因為美國尚未投票,所以以上協議迄今不能完成,因為這個重要決議需要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5%的投票權同意才能通過,也就是說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仍舊享有一國否決權的地位。這種問題、這種局面,我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方面要認真研究,我認為G20,作為剛才幾位發言人都談到全球經濟規則的主要論壇、一個平臺,也應該推動這個事情的發展。
最后有一點之前的發言人沒有談到,我在新加坡東盟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工作了一段時間,我認為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一個新的特點,除了全球這些主要機構之外,區域性如何建立起自己的“防火墻”,或者建立起自己對危機的救助機制,英文縮寫是RFA,亞洲在這方面開了一個頭,把清邁協議多邊化付諸實現,目前清邁協議多邊化有2400億美元的承諾,并且也建立了自己的經濟監察機構,我認為我們亞洲國家應該繼續努力推動這個機構的發展,因為通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下面它自己的金融救助機制,ESFS和ESM加在一起在6000-7000億歐元規模,亞洲在這方面從實力上來講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方面也應該繼續加強。謝謝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