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28日消息,“2013陸家嘴論壇”6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召開,在28日晚的“浦江夜話七:經濟發展與區域金融風險防范,地方政府的角色”討論中,上海交通大學[微博]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麗表示,地方政府盲目投資可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潘英麗: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談三個問題,第一個談談地方經濟發展模式,和內部隱含的風險。過去,其實我們地方政府真正發揮作用是從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開始,地方政府成為經濟推動,甚至于自己也成為重要的經濟主體。從發展模式當中,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開發區。開發區我們知道,它的流程首先是征地,然后是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硬件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是投資硬環境的改善。然后是招商引資。通過開發區實現一個是工業化,城市化,第三個是失地農民的就業,這樣的模式中有三大風險。三個地區性的風險和一個宏觀風險。第一個風險,地方政府很可能存在著盲目投資。我最近有一個案例,學生告訴我。
中西部有一個省會城市在未來的五年還是十年內要上二十條地鐵。這樣一種盲目投資,可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這是一個。第二個風險,很可能在招商的環節上沒有兌現,就是招商失敗,那就是我們很多開發區曬太陽,05年中央政府整頓的,6千多個開發區,后來就整頓掉很多,招商失敗、土地占用了、農地占用了。這就很失敗。
第三個我們發展過程中不能解決就業問題。農民失地不能解決就業問題社會矛盾激化,城市經濟發展本身是不可持續,這就是現在很多中心地區出現了巨大的鬼城,成片房地產賣不出去。這就是說當地經濟發展不能解決就業問題,就不可能有人氣,不可能有派生經濟的發展,你的商業都不可能成功。解決了就業問題,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你能夠吸引人口來,你有人氣,你應該是一個宜居城市,你能吸引人氣,能夠創造就業崗位,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
我也在考慮,接下來,干部考核制度,在我們目前的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當中還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們未來恐怕考核指標要做重大的調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減少,或者是取消GDP的考核,增加就業的考核,這也許對于地方政府的發展模式,可能產生一些好的效果。
第四個是宏觀經濟的風險,我個人認為目前的發展,需要避免的是個體的理性帶來集體的非理性。就像企業也一樣,我們一窩蜂去做風投,去做太陽能,最后大家都破產。那么所有的項目都往一個領域投,最后出問題。
舉一個案例,有一家肉制品公司,到東北上了第七條生豬屠宰的生產線,按照他的產品生產只需要四條就夠了,他已經有六條,已經有50%的產能過剩,為什么還去東北上第七條生產線?因為不好意思,地方政府太熱情了,給了多少多少的優惠條件,土地幾乎不需要成本,所以實在不好意思就去投了第七條。這就說明什么問題?其實我講的,地方政府在發展本地經濟的時候,帶來了產能的過剩。重復建設和產能的過剩。我們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么?競爭性行業,企業的數目90%甚至于99%是多余的,地方政府保護,比如說家用電器,90年代的時候是兩萬多家,現在不到兩百家。
也就是說經過這些年的產業的重組,其實99%的企業已經消失了。假如90%甚至于99%的企業是多余的,那么這些小企業很難有一個升級或者是技術創新,或者是品牌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的維護。原來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現在利潤都在流通企業,生產企業為什么不賺錢?我說:很簡單,因為生產領域競爭太多了,而渠道是壟斷的,所以這種狀態就說明競爭性行業企業數目太多,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保護招商引資,然后發展,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愿意關掉本地的企業。
第二個問題,中央跟地方在金融發展過程中,到底監管也好,或者是發展也好,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我個人認為,地方政府在金融發展過程當中,最大的一個風險,或者是中央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投資的軟預算約束,可能是把銀行的資金當財政來花了,也有可能把融資平臺的錢當財政來花了,地方政府可能還本付息不怎么考慮,那是下一屆甚至于下幾屆政府來承擔這個問題。軟預算問題,所以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解決。我們中國很大,它肯定是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軟硬件的投資,所以地方政府的融資,有它正當的權利,有它正當的合理性,但我們怎么再滿足地方政府正常的融資的同時,能夠給它一些硬約束,這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我接下來進入第三個話題。我有一個方案。這就是什么呢?我最近寫的文章《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金融市場推進機制》。我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允許地方政府,到香港去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地方政府債券。通過香港的法律制度,以及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對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進行衰減和約束,同時地方政府應該推進行政的民主化改革,增強它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和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些配套要改革,首先第一條,中央跟地方的財稅關系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