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8日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8-29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中國網現場直播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在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李源潮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再次進入危機以后的轉型調整期,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快調整轉型,謀求建立經濟科技競爭的新優勢。美國積極推進再工業化,歐盟實施“歐洲2020戰略”,新經濟體紛紛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
世界經濟要徹底走出危機,還需要各國進一步創新理念、增進共識。在加快本國轉型發展的同時,推動世界經濟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包容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建立“合理公平、普惠均衡、充滿活力、穩定有序”的經濟全球化新秩序。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李源潮: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召開,各國智庫專家、政界人士和企業家以“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為主題開展研討交流,我代表中國政府向參加智庫峰會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當前,全球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孕育著新的突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全球總體呈現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和平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來說發展仍然是頭等大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顯現,主權債務危機反復沖擊市場信心,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如何增強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實現穩固復蘇,需要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合力。我們認為,結構轉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世界經濟走創新之路擺脫危機的最現實可行的選擇。
李源潮: 下面我分幾個面來講講我的觀點。
第一,轉型創新發展。2008年以來發生的金融海嘯和經濟萎縮實質是全球化危機,是經濟全球化自由無序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現象。20世紀后期,經濟全球化大潮席卷世界各個角落,以市場全球化為基礎,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資源全球化、勞動全球化此起彼伏,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但是,在全球化進程中,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增長格局大大不同于原先世界資本和財富的分配格局。一批原先發展后進的國家成長為新興國家,一批發達國家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轉移和產業轉移,還有一批不發達國家被進一步的邊緣化,使原來就很不平衡的世界經濟更增加了失衡的因素。全球化當中,借貸支撐消費、出口主導投資的增長方式逐漸導致了生產與消費、投資與需求的地區錯位,并且最終造成了由信貸過度膨脹導致的金融危機和由投資過度膨脹導致的生產危機。因此,原先的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式,包括金融投資方式、生產貿易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市場消費方式都要做調整和轉型。縱觀歷史,危機、復興、調整、復興交替貫穿世界經濟發展的全過程,靠轉型發展走出危機是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經驗。上個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引導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主要國家通過信息化技術的突破改造傳統產業,走出了石油危機造成的“滯脹困境”。新世紀以來,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擺脫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再次進入危機以后的轉型調整期,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快調整轉型,謀求建立經濟科技競爭的新優勢。美國積極推進再工業化,歐盟實施“歐洲2020戰略”,新經濟體紛紛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
李源潮: 我們認為,世界經濟要徹底走出危機,還需要各國進一步創新理念、增進共識。在加快本國轉型發展的同時,推動世界經濟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包容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建立“合理公平、普惠均衡、充滿活力、穩定有序”的經濟全球化新秩序。
中國正處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中國長期形成的低勞動力成本、高資源能源消耗的發展戰略已經難以為繼。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轉型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壓力和強勁的轉型動力。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依靠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內需拉動,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實際的情況看,發展轉型是一個需要付出代價的痛苦過程,但是只要堅定不移地創新前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依然看好。專家們綜合考量了改革紅利,城鎮化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等正面因素,認為未來十幾年中國經濟仍然可以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長速度。中國將加快自身轉型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努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李源潮: 第二,合作創新發展。合作是各國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發展捷徑,也是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必然選擇。現在絕大多數經濟體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經濟鏈條越擰越緊。過去二十年,全球商品貿易規模擴張了近五倍,跨境投資的存量增長了近八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已經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經濟體之一。2012年,中國貿易總額達到了387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出口國家,實際使用外資113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對外非金融直接投資也達到了772億美元,并且在迅速的上升。中國的發展得益于開放合作,也為世界經濟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堅持合作是世界各國最終戰勝危機的重要保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初期,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但是這種合作很快就面臨了嚴峻的考驗,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正在世界各地抬頭。比如,設置貿易壁壘增加外國投資限制、強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阻止新興技術擴散、無限制的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導本國貨幣貶值等等。
李源潮: 根據WTO發布的《第七次貿易限制措施的監督報告》,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6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各個成員國采取了近二百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保護主義從來都是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大規模的貿易戰、匯率戰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當前,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潛在風險的突發性、擴散性、危害性不容低估。各國要增強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堅持開放合作的方向不動搖,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通過協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維護穩定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國的大門將繼續對各國投資者開放,也希望各國的大門對中國投資者進一步敞開。各國應該共同努力,開拓世界經濟復蘇繁榮的新空間。
李源潮: 第三,互利創新發展。互利互惠是持久合作的基石和動力。三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之一。2012年,外資企業創造了中國一半以上的進出口和七分之一的直接就業。同時,外資企業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根據上海美國商會的調查,2011年三分之二的在華美資企業營業收入的增幅都高于母公司的全球增幅。有的國際人士進一步評論,發達國家投資中國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其好處最終被全世界的消費者所分享。擴大互利是深化合作、加快轉型的助推器。近些年,有許多經濟體積極推進自貿區的建設,相互降低或者免除關稅,消除投資障礙,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建成三年以來雙方貿易額迅速擴大,2012年比2009年增長了一倍。我們主張各國都應尋找利益的交匯點,擴大共同利益,深化利益交融格局,以此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繁榮。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超過十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可能達到五千億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過四億人次。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各國可以從中分享巨大的紅利。
李源潮: 第四,共贏創新發展。共贏是全人類的希望,非洲有句諺語說“一人獨行可能走得很快,但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人民都能分享發展的成果,人類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目前世界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根據世界銀行[微博]對全球120個國家財富分配情況的調查,世界上最富裕與最貧窮國家人均財富相差三百多倍,全世界大約有12億人生活在每日收入不到1.25美元的赤貧水平,有8億4千萬人挨餓或者營養不良,有10多億人看不起病、上不了學、喝不上干凈的水,有13億人用不上電。一音獨奏,難成樂章。世界的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些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后的基礎上。爭取共贏需要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
我們主張,各國要摒棄你輸我贏、你窮我富、你弱我強的零和思維,要樹立共享、共富、共進的新理念,發達國家獲得新的發展之利,要為富有道、為富有仁,在實現自身發展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窮國家實現發展,發展中國家要自主自強,開明開放,積極融入國際大市場,發揮后發和比較優勢,努力追趕縮小與其它國家的發展差距。
李源潮: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國家,長期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習近平主席最近提出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夢是一個與各國人民的夢相通的夢,是一個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古代大史學家司馬遷說過“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天下安危更需謀略。各國的智庫匯集了大批專家和人才,承擔著為全球和平發展出謀劃策的重要責任。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希望全球智庫峰會秉持同享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的宗旨,坦誠對話,深入研討,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貢獻智慧。
最后,祝全球智庫峰會越辦越好,為各國人民增進了解和友誼搭建智慧之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