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于2013年1月5日-6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上圖為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清河:在場的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這兩天學習很多,今天下午我的報告里面融合了這兩天所學習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包括我個人在臺灣學界和業界服務過程里面看到的跟大家分享。
原本我要跟各位分享的是有關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借鑒,因為這一場主題是融合內容跨界的新媒體、新業態和新趨勢,昨天晚上我特別把這兩天所聽到的做了一個整理,我的題目改成數字媒體的融合和文化創意產業。剛剛我坐在臺下,一直看上面的橫幅“文化產業”,我想文化變成產業,這個中間缺乏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剛剛吳院長報告里面特別提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兩件事情,一個叫創意,一個叫科技,從創意和科技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我開始今天的報告。
第一章特別提到兩個觀點,一個是從文化觀點,一個是從科技觀點來說明。從文化觀點來看,任何地方的工程硬件,我們都覺得它很偉大,特別是國內所有的城市,每一次來,每一次都看到很新很新的面貌,這種工程的硬件確實讓整個城市變得非常非常大,也非常偉大。但是我個人一直覺得我們有一項東西應該是我們身為中國人一個非常大的驕傲,那就是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方面,如果我們文化軟件能夠更強,我相信我們城市會變得更大,從這個觀點來看的時候,文化產業不是一個科技,也不是一個人才,應該是創意結合,文化產業是一個理想工程。
從理想工程角度來看,今天科技免不了,沒有平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平臺上面表演的人是誰?其實就是廣播、電視、視頻,包括目前城市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內容,如果可以在科技平臺上表演,我稱為熟悉的倩影能夠在陌生的舞臺上表演,我相信這個文化創意產業會更偉大。偉大的原因在哪里?文化創意產業基本上是透過科技可以跨空間、跨產業的工程。這個工程基本上是透過長時間積累,這個積累當然有來自文化的積累,來自生活里面創意的積累,這些積累非常重要的地方,一直以來我們比較希望能夠更重視的就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如果能夠發展開來,我相信在各個不同的平臺,這些陌生舞臺上的平臺表演的時候,這些所謂經濟和產業提升自然就會起來。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傳播角度來看,傳播的過程很簡單,從空間一直到結構空間,一直再回來。我們這個場合是空間化的場合,但是文字媒體出現之后,我們就把人類空間結構掉了,可是當我們有廣播電視傳媒之后,把所有人在不同的空間里面回到某一個地方做核心發展技術,但是今天是一個新媒體時代,是一個數字融合的時代,是一個三網融合的時代,我們是無所不在的時代。從這個無所不在的時代,某種程度就是新空間化的結構體,我們看的出來這里面分成兩方面,一方面是文創跟城市之間的結合,也就是實體的融合。第二個是文創跟科技的融合,文創內容會在各種不同平臺上表演,文創加科技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結合。最后是文創和媒體渠道的結合,不同渠道的結合以后,我相信我們文創自然而然變成一個非常偉大的產業。
這里面有三種不同的參與,一個是實體空間的參與,好山好水必須給它好的故事。我們有很多歷史空間,比如說廢棄的工廠和廠房,我們給它賦予歷史和故事,這里面文史敘事結合起來就活起來了,好山好水就不會孤寂,變成好精彩的地方。
第二點是科技網絡,我們不是空間化,也不是再空間化,這個時代是新空間化的時代,我們就要無所不在,最好的工具除了廣播電視傳統媒體,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電信和互聯網,無所不在科技也可以參與。
第三個是消費參與,沒有消費參與沒有辦法生生不息,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是三件事,文化是產業,我們給它一個包裝才是產業。社群消費參與是非常重要的,社群消費參與分為六類。一類是空間與構建,建物素材,另外一類是市場與詮釋,人類的消費行為只有三種:聽覺、視覺、體驗,未來文化產業應該走向深度、速度和廣度,整個文化底蘊就可以完全展開。我個人覺得應該給它一個板塊上的調整,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推廣變成一個首當其沖的事物。第二個必須加強質量的內涵,給它知識經濟的產物,在這個場合也聽到人才要有核心人才、專業人才,而且要有知識經濟基礎的人才,這樣我們才可以讓這個產業經濟化更加落實,而且必須用現代化科技做各種不同的創作,特別是個性化。還有消費者洞察,了解消費者洞察之后,個性化才可以出來?臻g的硬件跟文化軟件結合,歷史的故事陳述出來,形成雙驅動市場,這個部分才是更重要的。
把史料和敘事模式衍生開,專業化加上商業包裝,讓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發光發亮,這里面產生了很多價值鏈,這個價值鏈很簡單,其實內容跟人才在一起,另外一個平臺跟技術在一起,還有資金跟營銷在一起。當我們把資金、營銷和人才結合以后,會有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在一起,信息價值和創新服務就出現了。文化創意產業上游產業價值鏈因此變成一個多元的文創模式,而且有很多商機自然而然衍生出來。
以我自己參與業界或者學界的思考,有七個不同的層次,創意階段稱為思,生產過程叫產,復制過程是管,營銷是銷,新媒體是傳,還必須有云端概念,我們會下載,因此必須有豐富的典藏和管理,最后是空間創收,后續衍生商品的創收等,思、產、管、銷、傳、藏、收里面就需要不同的人才。初始創作太泛濫,今天文創變成有經濟價值的一定要過濾,過濾完以后要精準、個性化、區塊化。好的東西愿意跟好的朋友再分享,把初始創作變成群聚創作,接下來變成衍生創作,再排列組合可以做創收創作,最后可以擴散創作。如果我們可以從這個概念思考,其實就是從概念到獨特,個人到復合,單一到創意,創作中介到創作重整。
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思考,我們建立一個平臺,結果引進了別人的內容,賺自己的錢,其實我們應該是引進一個品牌,我們做好一個平臺,引進別人的內容,加入自己的創作,賺別人的錢。還必須不斷擴散,它不是為精英服務的產業,而是應該擴散,讓一元可以多用,不斷再使用,最后必須用企業化的經營思考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化思考會有風險和轉機,不斷積累擴散收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