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大家好,這里是貴州衛視高端對話節目論道,我是李崑。首先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我們的嘉賓主持,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龍先生您好。那么接下來來到我們的節目兩位特約嘉賓呢,一位是聯合國駐中國總代表馬和勵先生。那么另一位是我們中華慈善總會的會長范保俊先生,范先生,歡迎您。
短片:
災難,這是2010年以來,全世界人們心中,一個共同的核心詞匯。從海地地震,到冰島火山爆發,到國內的西南地區的特大旱災,到發生在玉樹的大地震。 在一次次的災難之中,人們驚詫于地球的活躍,氣候的反常,也同時感動于全體的動員,彼此的關照,感受同此涼熱的感動。正是在這樣的契機。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聯合國駐華總代表馬和勵,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等首倡,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及世界各地熱心公益事業的各界著名人士、組織等共計100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發起者――共同發起的世界性公益盛會,靈山世界公益論壇。倡導全民大公益時代的來。公益是否是富人的專屬?公益與慈善,究竟是何關系?而政府又如何釋放好民間參與的熱情?今天,本次論壇兩位位發起人,以及中國慈善的先行者,一起論道《呼喚大公益時代》,敬請關注。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錄制節目現場,搬到了無錫的靈山,那因為在這里舉行了首屆《世界公益論壇》,我們一場關于全民大公益時代的呼喚,正從這里發出。那么我們在場的朋友,可以看到我們場上的嘉賓當中,有兩位都是這次論壇的發起人。我特別想請問一下這兩位嘉賓,你們當初發起這個事情,是一種什么樣的原由?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龍永圖:經過改革開放30周年,應該是我們中國步入了小康的社會,而且的話,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的話,比原來鼓多了,而且出現了一批很有實力的企業家和一些社會公民。這樣子,在我國中國的這個物質財富比過去豐富得多了的情況下,應該說做公益事業這樣一個物質基礎越來越成熟了。這個不是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衣食足則禮儀生,就是說知道吃飽了,然后穿好了才可以考慮做好事的事情。(藍色加灰條是增加的)所以我覺得,首先是我們搞公益事業物質基礎逐漸地具備了,
另外一方面,現在大家對社會的關注度也比過去大得多了。我們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來加強中國的軟實力,而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公益文化,慈善文化應該是我們中國的整個新的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中國軟實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所以基于這樣一些考慮,當時我們就和這個我們江蘇省的勞省長,這個全國人大常委的副委員長顧秀蓮女士,還有其他幾位,一起決定要發起這樣一個論壇,那么這個論壇,首先的推動者當然是無錫市委市政府,因為他們覺得靈山這個地方是很適合召開像公益這樣的論壇的,所以是他們首先提出來的。然后我們就一起決定向我們國內外100來個所謂社會賢達,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來一起來打造這樣一個論壇。
李崑:那我特別想問一下馬和勵先生,您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情懷,一起發起這場論壇的的呢?
馬和勵:首先,非常高興地來到無錫的演播室,這是一個很特別很漂亮的地方,我的回答可能和龍永圖先生有點不同,可以說,慈善事業是社會中的一些新興力量的崛起,汶川地震當中是這樣,在奧運會上我們有50萬的志愿者,有10萬的官方志愿者,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它的慈善事業的使命是要注重國家發展,因為很多發展中國家非常樂意看中國的崛起,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希望中國發揮合理正當的作用,我認為,兩個世紀之前,中國工業產出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只占4%,但是今后中國的比值會進一步上升,中國會積極參與世界事務,其中很多一部分就是要體現中國如何對待他的人民,同時支持慈善事業,讓全民參與。
李 崑:好,謝謝馬和勵先生。那么范會長,您怎么來評價這次這個論壇呢?
范保俊: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有個傳統,在出現大的突發事件和災難的時候,廣大群眾參與這個參與度很高,這個捐款、捐物、出力幫助政府解決這個救災的問題。但是,現在從需求看,差距還很大。人類的慈善意識和理念上還不是很強,盡管有很大的進步,還不是很強。
同時我們也深感到了國際上,慈善事業比較大的國家,他的籌款,有人懷疑,就說發達國家,像美國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大家占了很大的比例,實際不然。美國的善款一年,據前幾年的年度統計,幾千個億,三千多個億。百分之,不到30%是來自這些大的跨國公司,而廣大群眾的募捐,占將近80%,70%幾,看來,群眾的廣泛參與,是慈善事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
龍永圖:范會長,我看了一個數字,說是美國差不多每年的捐款,已經占了美國GDP總量的2%。而我們中國在一般的常態下,除了汶川大地震那些年頭,我們一般我們的整個公益慈善事業的捐款,不過是我們GDP的萬分之二,這個相差很大。這就說明,在我們捐款的工作方面,反映了我們這種公益文化的缺失和公益文化的不足。
范保俊:所以說我想搞這次論壇,就是進一步強化大家的慈善意識,因為慈善事業還是個社會互助,群眾參與的事業。跟政府搞公益,搞財政撥款,有計劃,列入規劃還是兩個概念。這是一個民間力量,集大家的愛心來配合政府,形成合力。就是政府和民間機構共同來推動慈善和整個國家公益事業的發展,這是非常必要的。
李 崑:好,謝謝范會長。
龍永圖:我覺得剛剛范會長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美國人公益捐款當中,70%—80%都是來自于公眾的小額捐款,而不是大家想象的,來自于像比爾蓋茨、巴非特大這些的企業家的捐款,這就說明,做公益事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怎么樣動員讓更多的民眾參與。
因為我覺得做公益事業籌款當然是很一個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大家能夠通過籌款這么一個過程,來在全民培養一種做公益事業這樣一種文化,我認為反而可能變得更加重要。我覺得這樣應該說,是為什么我們動員更多的人來參加公益事業這樣的一個原因。
我覺得這一點的話,我認為的話,也就是慈善和公益,一些不同的這樣一個意思。因為做慈善事業,好像就是一個施舍,為什么我們很多企業家他不愿意說做慈善,好像慈善就是說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對弱勢群體的施舍,而做公益就是真正一個每個人從基礎上參與,而且是自己受益的,可以說是,對于被捐助者或你自己都受益的互利雙贏的一個事情。
李 崑:剛才龍先生,他詮釋了慈善和公益的他所謂認為的不同。其實的確有很多人,有很多朋友,可能一聽到這個公益論壇,就會想到說這是一個慈善大會,我不知道對于這種觀念上的一些混淆,馬和勵先生您怎么看?
馬和勵: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上的差別,因為我們需要幫助別人,包括給比如說一些禮物等等,這不僅盡是給錢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互相的幫助。
我認為呢,有以下幾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我們要在基層上,在社區層面上開展工作,我們就知道普通的人需要什么,在這個過程中,你就為自己的社區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成為社區中的一員。
第二點,我們必須要使得法律法規以及基本的框架能夠更加地容易使得人們,鼓勵人們捐款,同時要向人們確保在那些捐款能夠得到良好的使用。所以公益覆蓋著很多的方面,包括宏觀的法律法規方面的內容,同時還涉及到微觀的,社區的人們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選擇公益這個說法是非常正確的,我們也感謝這次論壇能夠邁出重要的一步,能夠進一步增強這一方面的認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