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媒體出現了怪現象,創辦人都是在一個品牌干了十幾年,一手創辦大,一手放下,再去創辦,這背后是什么原因,這就是我第二個想探討的。
我覺得背后核心一點就是互聯網和創新的沖擊。以《財經》為例,非常有影響力,營收也很大,財經這些創辦人可能想,當互聯網沖擊來了以后,我們怎么獲得其他的影響力。
我本人也是這樣,我本人也想,你的紙媒你的影響力很大,感覺跟新浪相比,我們的東西免費提供給你,你們的廣告那么大,我們的廣告越來越小,我們都成為你的內容供應商,你隨便給我點錢,不給也可以,都這么個鏈條,互聯網的沖擊讓40、50歲人感到了一個坎,我們都不愿意碰到這樣的坎。
不管是《財經》,還有原來的何力,去年做了《第一財經》,現在又在做新媒體業務。老同志在搞新媒體業務,我這個創業家我從《中國企業家》過來,過去是大佬統治的江湖,現在有一些螞蟻雄兵,大家都生活在互聯網上,你不能辦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媒體。
丘吉爾說的,老戰士不會死,他只不過慢慢消亡,大概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不主動拿起槍桿,主動迎接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挑戰,投身到這個事業創辦大潮里面去,我們會慢慢消亡,死去比慢慢消亡更痛苦,不如主動迎接這個挑戰,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趨勢。
如果是制度創新的文化體制改革的充分是第一個原因的話,我覺得互聯網的沖擊,給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帶來了新的壓力和緊迫感,人生還要博一回,就是這種感覺!敦斀洝穲F隊,大家都是這么想的。
有一個博客寫的非常好的,過去只能由別人評價去了,我只想評價未來。我的過去就是這樣的,我在中國企業家最后一篇文章,告別詞也是這個意思,回到原點再創未來。就當你十年前什么也沒有,再重新開始,但是這個很痛苦,真的很痛苦。就是說你曾經那么大的平臺,從小到大做的很好,也功成名就,都是很舒服的事。如果親臨了,要重頭來,年紀又那么大,就搏一回,這把不管成敗了,老頭子煥發青春的第二把,都有一個情結,我超越過去的成功,人最難是放大。
王石說的,你為什么登山,因為山在那邊我登完這個還有那個。趁著還有機會,怎么說也折騰一回,這個是分號,我再去迎接人生的句號,也許是逗號,也許是驚嘆號。有很多可能性,不確定性。
互聯網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價值延續
主持人:文文老師是要放手一搏,劉堅老師呢?感受到來自互聯網的強大壓力了嗎?
劉堅:這幾年傳統媒體的確遭遇了很大的壓力。傳統的紙質媒體比較好的,還有資格當互聯網的供應商,資格不好的當供應商都不要。這種趨勢很難扭轉,這種壓力會始終存在,這種壓力的確給傳統的媒體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這個毫無疑問這個現象是存在的。
但是我也不覺得這就意味這傳統媒體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因為我想既然是供應商,供應商和客戶之間,一定會有某種形式的平衡,是可以達到的。我一直想一個問題,供應商要是全死了,你說互聯網怎么辦?定位在提供內容的門戶網站怎么辦?這個鏈條不能到那個程度,現在表現的風頭很勁的是鏈條的這節,并不意味著另外一節就沒有價值,這是我的基本觀點。
還有一個取決于內容生產商能生產什么內容,無論以網絡、手機還是以其他的電子媒體某種表現形式,那只是一種表現形式,關鍵還是在于,我始終覺得一個媒體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對內容也就是說信息收集、處理、加工能力,如果你把這個能力做好了提高了,最終以什么樣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是另外的事情。
我們可能做的職業就是專注去做內容供應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至于以什么方式傳播,一定有另外的群體,尤其是掌握技術的那個群體來幫助解決的,我們要做的怎么使我們生產的內容,對于這個社會,對我們所服務的這個讀者群也好,觀眾群也好是最有價值的。如果我們能夠做好這個,我相信它的價值可以延續下去的。
牛文文:我非常同意;ヂ摼W沖擊,以美國來說,互聯網沖擊是個現實,但是在互聯網沖擊下如何把主動權抓過來,可能是全世界值得思考的。我們這種出版人,我們是最后的恐龍了,或者是我們是秋天的葉子,一片一片掉下來了。美國時代周刊要?虡I周刊不好辦了,我們的榜樣都紛紛遇到這樣的沖擊,一個接一個?。這是一種變革,一方面我們要堅信內容生產者,受過訓練的嚴謹的內容生產者的價值。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得主動思考市場和渠道。如果滿足于做內容生產者,不以互聯網的思維來生產你的內容,是無法生存的;ヂ摼W的本質是互動、及時和無邊界的傳播,每個人都是內容提供商,每個人都是受眾,都是互動的。我們傳統的媒體,我們由第三方,我們的記者編輯來收集信息,經過梳理再傳輸給更多的人,我們是一個中間商,是信息來源,我們采集加工再給提供商。
我特別想說的,這些老同志做這些事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么新辦的這些媒體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和做法。怎么個說法呢?我昨天在上海見了我尊敬的企業界的大佬,他的觀點我的贊同。他說你想象一下,這是一個客戶體驗,你生產的東西要給客戶體驗的,媒體分為兩種,快、及時,可能是通訊社,可能是手機,你用手機會知道很多快的效益,手機時代連網絡都要有問題,大家不上網,在手機上很快知道一些東西,像微博一樣。
還有一類像我們這樣的媒體,需要加工,需要判斷,思想和判斷的價值,這種價值你要想你的渠道是什么樣子,那個你沒有渠道商了,這個有可能不是報紙、雜志,有可能是電子書。跟書一模一樣的電子閱讀器,和書一樣的東西了。你的用戶體驗就是跟一本書差不多,薄薄的東西,不是電器一樣的,是書一樣的東西,源源不斷可以讀書,可以互動,可以寫。
終端和渠道對媒體的生產思維有一些影響,我這段時間腦子里想的最多的問題,B2B我生產內容,廣告商買單,老是這樣,很可能有問題。將來要重新發掘信息加工的支付價值。我生產這個內容,要有電子書,賣內容小額大量的付費。現在出報有一個問題,巨大的印刷環節,還有物流,我們渠道費占總成分四分之一,或者是更少。要有閱讀器就不用,我們就生產內容。只要有人點擊,通過互聯網的點卡或者是什么付費方式,付給我們費用,我們就可以生存,按理講是這樣的;ヂ摼W的思維讓內容生產方式,你的終端方式變了。
劉堅:我非常同意,技術的變化帶來不僅僅是技術的變化,是商業模式和運營思維的變化,這個是可以看得到的。
剛才你講的到底未來是手機,還是某種形式的閱讀器,還不知道,但是一定會出現一種為廣大的受眾接受的,大家覺得方便的,又沒有渠道商。
過去的傳統媒體,報紙也好,雜志也好,印刷、物流是非常大的費用,不光是費用,還使運營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不方便的程度大大提高。如果有了這種技術的話,現在好像美國已經有了這樣的東西。這種東西的出現,我覺得對于媒體的經營模式而言,可能是革命性的,是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
牛文文:GOOGLE時代讓人通過PC免費檢索內容,到了閱讀器再往后,等于說讓人通過新創的閱讀載體,閱讀終端付費閱讀一些東西,不能老免費,免費跟盜版一些,是最可怕的,也許這個技術沒有發明,我們只能這樣,我們明明辛苦花這么多心思,我們是貼錢賣。
劉堅:免費還是收費關鍵在于你提供的東西有沒有價值。用戶對有價值的東西付費是天經地義的東西。我最近在跟其他的同事溝通,看電影、看電視,看電視和看電影,特別有意思,你要仔細想想。兩個行為兩個本身是一樣的,讓你今天晚上花5塊錢看電視你覺得很難接受,讓你花50塊錢看電影,你覺得是應該的?措娪暗穆闊┏潭缺入娨暩撸乙粋地方,可能還堵車,停車還收費,你會心甘情愿掏錢,這兩個模式的差異,值得媒體人思考。
牛文文:對,互聯網的沖擊,技術的變化,讓我們這樣的人真的是面臨很大的洗禮。商業模式,咱們剛才說的技術,還有商業模式,原來我們是廣告模式,將來可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一定有其他的方式,美國為什么這些媒體都活不下去了,GOOGLE和雅虎的存在,廣告商已經到互聯網做廣告了;ヂ摼W把廣告拉走了,我們的成本還在增加,但中國人力成本還沒有那貴, 所有辦互聯網的人都強調一個事,客戶體驗,過去讀者是不是喜歡要很長時間驗證,他的體驗怎么樣,一般不考慮,F在的情況下,你有互聯網工具了,可以把你的內容用博客、微博寫出來,看看點擊的人多不多,可以有測試版的,你簡單寫一個東西,如果誰也不點,你就別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