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智庫峰會 > 正文
2000年以來,雖然中美儲蓄率差距擴大以及經濟失衡在全球顯現,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日益突出,世界主要經濟體經常賬戶失衡越來越嚴重。美國政府赤字逆差上升,新興亞洲石油輸出國的盈余順差上升。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偶見經常賬戶順差,逆差規模也比較小,占GDP的比重在1%左右。
90年代中后期,美國逆差占GDP的比重持續上升,到2006年達到峰值6%,2008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占GDP的比重達到4.7%,中國經濟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從2001年以來持續上升,在2007年達到峰值11%。2008年是9.7%,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并不能完全由中國經濟賬戶的順差來解釋。
從GDP規模看,2000年以來,美國GDP占全球GDP總量比重有下降的趨勢,在2008年占23.5%,中國GDP占全球總量比重持續增長,但2008年也僅占到7.3%,中美經濟總量的差距確實很大。從逆差和順差本身的規模去看,2008年,中國經常性項目順差為426億美元,它僅為當年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的63.3%。作為世界最大的進口國,美國從世界各國進口商品,2008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貨物僅占美國進口貨物的12.1%,因此,美國經常賬戶的逆差是多個國家,特別是其它東亞國家以及中東產油國的持續順差共同促成和維持的。
儲蓄和投資的失衡造成東亞新興國家和中東產油國大量儲蓄,這些儲蓄對外反映為大量的凈資本流出,而這些資本大多都流入了美國,使美國金融市場資金充裕,利率水平低,信貸獲取容易,美國居民通過借債進行消費,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不斷增長的美國需求又進一步刺激世界其它國家經濟增長,進一步增加各國尤其是東亞新興國家的經常賬戶盈余。這些盈余作為資本輸出,再次進入美國,促使消費持續增加,房地產市場保持繁榮,資產價格逐步上升,這種循環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存在。它與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作為儲備貨幣的關鍵地位是分不開的。美國可以比較容易地為它持續增長的內、外部赤字融資并推此對其國內儲蓄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必要調整。
然而多年的債務激增,使美國經濟十分脆弱,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或者失業率開始上升,過度借貸的美國人就會相繼大量拖欠債務。這種拖欠現象反過來也會使全球金融體系陷入混亂。目前我們反思導致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對美國央行政策失當,貨幣政策過于寬松,對金融創新的監管過于放松的指責較多。但是,我們從長視角去看,美國超然的地位使得美國持續經濟失衡,并引發全球失衡,恐怕是難辭其咎。
三、重建全球失衡的正確選擇
面對全球經濟的失衡,需要各國互相協調,共同努力,加快經濟恢復步伐,促進經濟平衡,防范未來危機重演。我想提三點建議:
1)需要支出的是,中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并非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它是在全球產出體系分工之中,中國發揮比較優勢,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
2)需要改革現行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促進美國經濟回歸平衡。美國經濟低儲蓄,高消費導致其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然可以持續維持經濟運轉。原因主要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得到加強,美國可以采用發行美元,美元債券,美元金融產品的方式向全世界借債,從而維持美國經濟的運轉,維持其住戶部門的高消費,維持其政府部門的赤字,維持其經濟繁榮,使不受約束的美元成為世界主導貨幣,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主要由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兩個重要方面去決定,這就是以美國為核心國,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相互依存,相互得利的資本流動關系,這種制度下,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國家可以保持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并維持較大的順差。同時,使得以美國為代表的逆差國能以借貸的方式完成資本回流,支持本國居民的消費。然而,在當前全球危機下,這個制度屢顯缺陷,問題太多了。因此,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需要反思,如何約束美元,如何對國際金融交易進行監管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需要改革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使其能反映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世界經濟格局,能夠適應未來國際經濟和金融不斷發展的需要,實現各國在國際貨幣和金融事務中權利與義務的均衡。
3)對于中國的問題,我們也需要正視,中國高儲蓄低消費在本質上是體制改革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制度性因素的結果,對這個問題需要糾正,但這個糾正需要一個過程。
我演講完了,謝謝!
主持人: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
謝謝郭慶平行長助理,下面我們有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的司長張東生先生演講!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國民收入結構調整與消費增長。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討論消費的問題是當前我們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時期,更具有其重要意義。
近些年,中國消費增長較快,但投資增長得更快,以今年1—5月為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9%,出口下降21.8%。2001—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1%,出口額年均增長22.4%,正是由于投資增速明顯快于消費的增速,導致投資率持續提高,而消費率呈下降趨勢。由于投資過大,生產能力增長過快,國內消費不足,并加大出口。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發達經濟體、外需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下面我僅從收入分配的視角談幾點認識:
1、消費需求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消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重點和起點,擴大消費有利于協調生產和投資的關系,投資的目的也在于擴大消費,因此,處理好消費與投資之間較為合理的比例關系,對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看,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逐步提升,投資率呈現由低到高并由高到低呈現相對穩定的變動過程。當前我國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投資率上升,消費率下降變動趨勢也符合一般工業化發展規律。同時也要看到,由于主要依靠投資和資本需求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表示投資和消費失調,投資率提高,消費率持續下降。
2、促進消費著力應該提高居民消費。
居民消費是消費的主體,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居民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較高,而消費所占比例較大,因此,發展消費應著力擴大居民消費。1978—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從48.8%下降至53.3%,政府消費雖然有波動,但也基本維持在13%—15%左右。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比例34%,世界中等水平國家大約60%,中低收入國家,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平均水平為41%,居民消費率持續走低直接制約了國內市場規模,影響內部需求增長。
3)分配是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
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消費能力,消費意愿,社會增長環境等等。分配是消費的前提,分配決定了各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高低決定了消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中國國民消費率偏低,與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密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996—2005年,中國政府、企業、居民三者收入分配關系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從70.5%下降到59.4%,累計下降了1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收入占比提高2.9個百分點,企業收入占比提高7.2個百分點。根本推算,2006年以來,包括到今天,仍然延續了這一趨勢。
4)收入差距較大導致居民邊際消費差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