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麗: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其實關于外匯貶值的問題,現在討論2萬億沒有太大的意義,實際上我們要討論的是增量,因為乘量是通過每年的增量積累起來的。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說,要把為什么產生那么多外匯儲備的問題想清楚,然后解決外匯儲備不再增加的問題,這個其實體現的是我們的一個內部結構的問題,實際上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沒有消費,只做儲蓄,現在外國人說,中國生產能力很大,但是中國人都患上了厭食癥,其實投資和消費有差異,都變成外匯儲備了。我們這里面已經涉及到,剛才肖耿老師講到子女以后出去念書,實際上外匯儲備的積累某種程度上是和我們的人口結構 和我們的獨生子女政策是有關系的,假如我們生5個孩子我們就不會有儲蓄,也不要依靠投資拉動,靠消費就能拉動了,實際上我們內部的結構,中國的人口規模又這么大,所以不能鼓勵人口再生產。這里面關于結構的調整,現在還是需要推進,現在表現出來是一個發燒,我們說是豬流感,把它關起來,實際上發燒不能光吃降熱藥,還要搞清楚病根在什么地方。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做法,在這一塊,我們在反危機過程當中是忽略的,現在老百姓為什么厭食?其實有一點,我們的社會保障,稱為我們的消費是體制性的抑制,包括城鄉差距,還有老百姓的后顧之憂,醫療、住房、衛生、教育等等方面。我們現在是屬于中下等收入的國家,所以人人要有內在的消費需要,但是它沒有購買能力,這個是我們的一個制度,或者有購買力,但是要考慮到那么多的后顧之憂他也不敢花錢,所以在制度方面我們要做很多的安排,把國內的消費拉動起來,可以從比較基礎的層面來解決外匯出來的增加。假如結構沒有改的,現在我們面臨什么問題呢?現在說2萬億怎么辦?再過3年,我們要討論3萬億、5萬億怎么辦?會有被動的問題產生,問題太大,不能做出回答。
肖耿:我補充一下,因為提到對外投資,我覺得過去日本的經驗很重要,還有中國的經驗,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很難鼓勵老百姓到外面投資,為什么投?投了美元,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大家都拋美元買人民幣,日元當年也是這樣,很多當初在國外投資的人都虧了,如果鼓勵老百姓到海外投資,中國必須要采取長期匯率穩定的政策。
另外,關于外匯儲備太多,因為外匯儲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們的剩余,就是老百姓的儲蓄,就是剛才講的送小孩子上大學的錢,這個等于是目前的消費太少,其中有一個原因是說,我們的國民收入當中,家庭收入比例太低了,有相當的比例,只有55%,有相當的比如是在政府稅收和國有企業,這影響到中國消費的比例,中國老百姓儲蓄太多,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本身收入就低,如果你增加收入的話,你才能夠真正刺激消費。這一點,我覺得是要指出來,我們很多國有企業,他是不分紅的,他賺了錢也不敢花,因為他還有高管,他投也不知道投哪里去,國有企業都是壟斷企業,借錢要從銀行借,所以這也是很大的問題。
管濤:回答這個同學的第二個問題,這個同學提的建議很好,你提到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到國外收購資源型的行業或者是機構有很大的阻力,這是我們面臨很大的政策風險,有很多交易,企業之間都已經談好了,但是到時候安全審查會一過堂就完了。剛才這個同學提出國家之間的對話,通過交換意見,增加互信,降低對抗,這是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很好的辦法。
另外我個人也認為我們對外投資的理念要變化,習慣性的投資就是重新開始,比如設置金融機構,用自己的品牌設立,用自己的名字設立,實際上不一定的。剛才提到現在要不要收購一些金融機構,實際上從你剛才提到的問題,在一些金融機構比較困難情況下,要做充分的調查,把這個金融機構收購下來,至少把牌照拿下來,把網點拿過來,至少也可以幫助你擴張出去。還有一些資源型的企業,不一定要控股很高,我們可以采取參股的方式,只要在里面有一定的權益,將來我們也可以分享資源型行業成長的好處。對于我們來講,對于原來傳統的投資方式方法進行提高,這也需要政治上的支持。現在我們大部分的政策都是習慣于從頭開始,在很多政策上還存在不便利的地方。
提問:關于投資,現在投資有一個非地震性的問題,中國的企業你出去對外投資,我覺得風險是大于收益的,比如有的時候我們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很少,但是相反的是,外資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我覺得他是收益大于風險。同樣前幾天我聽到一個美國的企業花了30億在山西收購了一個煤礦,后來他賺了200億美元走了。現在中國投資海外風險大于收益,外資投資中國是收益大于風險,這個現象如何解釋?我覺得國內有很多企業,比如國內的銀行,中國有很多資源企業,為什么我們要引進外向型投資?為什么不引進自己的企業獲取收益?我們部分資源行業,有很多外資企業參股,我覺得更多的投資應該放在國內。
袁宜:你買一樣東西的時候,付出什么樣的價格,獲得什么樣的回報,這是取決于這個東西給你帶來的效用有多高,帶來多少要付多少費用。你提到的這個問題,我們在對外投資和海外投資我們的時候,相互之間的訴求,它的訴求點不一樣。比如投資海外,在很多程度上面,對方是缺錢的,所以我是給他錢,這個時候對方愿意付出的價錢就是這筆錢的資金成本,我們引進外資需要什么?比如銀行改制上市的時候,我們要獲得對方的技術、管理、聲譽,美國銀行高盛在國有銀行改制過程當中賺了很多錢,但是賺錢最多的是誰?是我們的政府,因為它持有股份最多,沒有當時金融機構的入股,他們想在香港上市沒有那么的容易。所以對對方的訴求不管是資金,還有管理等等,每一項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你提到煤礦這樣的企業,我們希望獲得對方什么呢?一個是錢,另外是當地政府需要獲得FDI的指標,這就是我這邊理解的。
管濤:剛才你提到的問題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是不斷成長的市場,邊際投資回報率都是比較高的,這是主要的原因。還有一點,這也反映本身金融機構的體系還任重道遠,其實中國不差錢,但是就是金融體系不發達,不能有效把儲蓄轉化成投資,這恰恰說明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推行金融體系的建設,
肖耿:剛才我提到中國老百姓希望把自己的小孩送到美國讀書,其實美國有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這些世界頂級的大學我們還沒有,所以沒有辦法,我們把孩子送到美國去,實際上把孩子送到美國也是一個投資。另外剛才提到了,美國銀行從建行退出的時候,國內的投資者進去,這也是相當于錢投出去了,因為原來是別人投,現在是替代它了。
提問:我想給主持人提一個問題,我們發現美國政府在印鈔票,也看到實體經濟沒有好轉,最近香港的股票、股市等都有70、80%的上漲,包括石油、黃金都在上漲,是不是新一輪的通脹要來臨?有的說要來臨,有的人說不會來臨,我想問一下你,能不能給我們企業和老百姓一個預測呢?
何帆:現在美國采取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短期現在還沒有出現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現在盡管是美聯儲砸了很多錢,但是大家都把錢放在口袋里面,所以現在還沒有看到通貨膨脹。但是可能出現一個誘發的因素,比如初級價格上漲非常快,對美國有一個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美元的時候,如果美聯儲能把流動性既是收來,可以收住,但是如果收不住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還有一種是流動性做的非常好,會把流動性擠壓到外面去,這些錢可以放到中國進行投資,都說現在中國市場不錯就進去,而且中國第一季度又有很多新增貸款,所以他們都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他們都到股票市場或者是樓市。如果中國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和國外的熱錢流入在中國資本市場勝利匯師的時候,那中國的泡沫就要起來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通脹的信號,但是資產的價格更值得關注。
提問:國有企業積累的財富是國民所有的,他們在境外投資的時候,是不是需要第三方對它進行監管呢?這次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過于放縱,這些需不需要監管?如果需要監管,要由誰來監管呢?
管濤:我沒有說區別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現在對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外匯管理政策上是放開了,但是在外匯管理政策放開并不意味著其他部門就不管了,有的項目要走發改委,有的要走商務部,大的項目或者是重要的項目要走發改委。至于國有企業,大家不是說國有企業都是國資委來監管嗎?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要由國資委來監管,如果投資損失要追求高管,是問責制,上市公司是通過股東大會,通過內部治理來控制風險。對外投資更多是要靠企業自己去把握風險。
實際上我們在04年以前,外匯管理局在管理境外投資的時候,還有一個審批叫做對外投資風險審查,后來把它取消了,我們從學校出來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后來取消了,這個是要在事先做準備做調研的,如果不是,他們肯定會編說他們會賺錢,所以這是很困難的,所以投資有沒有困難,而是買者自付而不是通過監管部門來控制風險,有一些是可以從外部提出監管的要求。
袁宜:你進行什么樣的投資,對任何不管是國內、國外監管機構也好,第一是沒有這樣的能力來搞清楚你的投資是不是合適,他沒有這樣的義務和責任來管你,但是需要管的是什么呢?不要投資失敗也把別人脫下水,這是他要管的。所以放任自由還是加強管理是這樣的問題。主要要做到的就是資本充足率的問題,你失敗了最后遭受損失的是你的股東,而不要把其他人也拉下水。第二對于不具備相應能力識別的人,這是對消費者的保護,比如銀行簽訂的某些條款,推銷的某些刺激抵押貸款,消費者沒有能力識別,這個是需要監管部門介入的,所以它是分為這兩兩個方面。
提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中國和日本80年代相似性,認為中國現在要加快對外投資的腳步,現在我們也清楚,日本在80年代后沒有多久就進入經濟衰退期,在日本加快對外經濟投資很快就陷入經濟衰退之間是不是存在關系?從這個案例來借鑒,中國是不是在中間會有一些什么舉措來避免中國一步一步走向日本的結果呢?
第二個問題,我們研究了中國對外投資的一些案例,這些案例之中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我們認為這存在一個問題,雖然現在不缺錢,但是對于如何投資、往哪里投,如何投,是在技術上能力上的缺陷,對于企業來說它沒有這個能力,沒有很大的必要在這個方面做的很專注,這就需要有投資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這一類的機構來協助他們處理這些事物。在中國國內本土機構的發展是非常脆弱,還達不到國際化,支持中國企業走向外部,是不是我們可以在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候,也需要鼓勵中介機構更快的發展,也逐步的走出去呢?
肖耿:剛才何老師談到,我覺得其實中國跟日本完全不一樣,中國還是在一個城市化的過程,日本出現經濟蕭條的時候,已經是完全城市化了,而且已經有了很大的泡沫,然后泡沫破滅。中國現在是屬于經濟增長還有相當的潛力,城市化速度相當的快。我也提到中國和日本類似的地方是關于匯率政策,中國如果是我們的匯率政策不是很明朗,對對外投資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沒有辦法考慮。所以我是希望,外管局中國人民銀行看的很清楚,如果要鼓勵老百姓到外國投資必須要看的很明確。
何東:我畫的圖顯示日本的經驗,并不是說中國會走日本那條路,只是從日本資本項目開放以后,他的證券投資一塊非常大,現在看日本國民資產負債表和非官方的結構就不一樣,日本的私人部門對外的一部分是非常的大,而中國私人很少有,當資本項目開放以后,可能私人會有很多他自己的資產重新組合,也有分散風險的過程,這個會導致更多中國私人投資海外的證券投資,比如日本經濟增長來衰退跟日元資產下降有關系,這都是有關系的,如果中國進一步的增長都要高于其他地區,增長速度很快,所謂居民對外投資意愿也會稍微弱一些,當時我顯示的這些圖都是相當于中國第一的投資水平,從長期來看是有潛力的。
袁宜:我回答第二個問題,現在放行QDII制度,不光是基金公司賣這個產品,銀行也有相應這樣的產品,在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賣的非常伙,基金大規模的銷售都是在那時創造出來的。他們出海的經歷現在回顧來看他們的損失還是非常慘重的,主要的原因是出去時機的問題,他們自己的操作業績也好、各方面也好和海外跌幅也差不多。不光是我們個人需要經驗的積累,我相信對于經營海外投資的機構也好,他們也需要借鑒,他們會從海外聘請一些高級人才,只不過在這次金融危機當中只能說一點進入的時機不好,這是系統性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玉石俱焚。
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把一些資金委托給專業機構來進行打理,比不具備專業嘗試和沒有時間管理的個人投資者而言,獲取收益的可能性更多。
何帆: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的探討就要到這里結束了。感謝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主辦這次討論,也感謝在臺上的幾位嘉賓給我們做了很好的闡述,感謝剛剛提問的各位同學,感謝大家的參與,最后預祝大家在今年不管是海外投資其是海內投資都能膽大、心細,祝愿大家能夠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