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在過去,我一直不知道,我孩子要到美國上大學,學費到底從什么地方來?今天聽肖耿老師一說,我就知道錢在哪里了,在管濤哪里。我想問一下何東老師一個問題,在出去之前我們一定要想明白我們缺什么,現在我們缺金融的人才,這次出去投資的時候,很多人說要到華爾街抄底,這樣的話,是不是會有很多人才、尖端的金融機構可以買過來,剛剛袁宜也說這個風險很大,我們自己不會玩,那你覺得金融機構需不需要買,如果買回來之后該怎么辦呢?
何東:我對這方面確實沒有太多的間接,所謂的直接投資概念和證券投資概念是不太完全的。就像直接投資從理論來講很多時候,比如到市場你要占領哪個市場,如果當地有貿易壁壘,從貿易上得不到東西,你可以通過直接投資到市場占領他們的市場,這是解釋投資很重要的理論。但是從金融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金融本身也有它這個行業的復雜性,不是通過內在的增長來實現,通過外買直接投資方法,其實我有很多的疑問,我沒有做太多的研究。回到另外一個問題,剛才你們談到外管局的資金怎么用,有一個說法不正確的地方,說2萬億的錢都是中國的國民財富都可以拿來自由支配的,這個說法不對,就像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2萬億是一個所謂的在資產方的外匯資產,相應的在中國負債方,還有很多負債對外國的,比如有外國的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所以這一部分,2萬億的外匯是為外國人對我們的債券的支持,真正的2萬億,中國人的財富,從理論來講叫做境外匯資產,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只有30%是中國人的財富,所以外匯據說要保持資產高度的流動性、安全性,而不是追求收益,這個是很正確的。
何帆:本來剛剛聽肖耿老師一說我的錢在管濤那里很高興,現在才知道管濤的錢不是我的,不是讓我送孩子去上學交學費的,而是讓星巴克在中國投資用的。最后有請潘英麗老師回答一下,剛剛我問何東的問題,他還沒有完全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比如我們現在有很多投資,華爾街投資的機會,那現在是該買還是不該買?以前我們都想學人家,有人出了一個奇怪的規定,中國商業銀行要上市一定要有境外戰略投資者,那個時候,我們就想用這個辦法,從人家那里學習到東西,現在人家已經開始賣花旗銀行,賣這些金融機構了,那我們要不要出手呢?
潘英麗: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持有一點外國的金融機構股權。
何帆:是買一點點花旗,不要都買下來?
潘英麗:可以派董事,每年派多少員工過去,或者是高管也要安排我的人進去,這樣可能會比較好,全部買下來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同意肖耿老師的意見,花旗本身是一個全能型的,買下來跟工商銀行競爭還是怎么樣?還是讓工商銀行收購下來讓工商銀行變成全球的巨無霸,這個沒有太大的意義。原來我給北京做的一個研究報告當中,我提到了,現在主要的障礙是美國的政府或者是美國的金融行業,它會有門檻不讓你收購,當時政府跟美國政府談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提這個要求的,美國要求我們購買他的國債,美國政府拿了我們借給他的錢去購買花旗銀行等股權,現在擔心債券要貶值,所以我們可以用他的讓美國政府拿商業銀行的股份給我們的債券融資做抵押,但是這個可操作性可以探討,既然政府持有的金融機構的股權,本來就是我給你錢你去收購的,我可以要求,我買你國債的時候,要把多少的金融機構股權轉讓給我,那么可以消除準入的門檻。
何帆:謝謝潘老師。現在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時刻,現在有請在座的各位觀眾,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進行踴躍提問。
提問:美國和中國發行的貨幣量,《金融時報》有一個數據是1.8萬億美金一個是8萬億美金,中國是美國差不多是一樣多,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有請專家談一談,這意味著什么?
何東:每個國家的貨幣存量占GDP的大小,這都是很不一樣的,在中國所謂的貨幣存量,M2占GDP160%,比世界其他國家很多都要高,這是什么反應?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人以所謂的銀行存款的方式持有他們的資產,而不是購買債券、股票,這是金融深化度不夠的體現,單純比較這兩個變量,它沒有太大的意義。
潘英麗:我同意何東的意見,實際上現在簡單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其實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美國家庭消費是用信用卡刷卡,中國的消費是用借記卡刷卡,借記卡是記錄貨幣存量的,而貸款是不記錄存款的,所以在美國,存款和銀行M2現金加存款的比重是很低的,但是老百姓習慣是透支消費,實際上他的狀態比中國老百姓,中國的金融或者是經濟的狀態更好,其實它是更加差,問題在哪里?因為家庭假如拿信用卡刷卡,實際上它有一個償債能力要支撐,如果不能支撐金融體系就要崩潰,現在貨幣已經不是原來的貨幣概念了,M2早就落后了,因為有很多新的相當于貨幣的東西都出來了,比如說信用卡里面的透支額度,跟貨幣供應量其實沒有什么區別,都構成對商品、資產的需求了,都把泡沫可以同樣吹起來,所以這不是簡單用原來的M2做比較,已經沒有意義了。
提問:剛才聽你們說鼓勵中國的企業走出去購買國外的資產,在本次金融危機當中如何抄國外的底呢?QDII基金在國內表現特別的差,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表現特別大,對于他們來說如何來做呢?
何帆:首先你要告訴我,你有多少錢。
袁宜:第一,你要自己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投資實力,你是否準備好。我前面舉的例子,我的朋友做美國股票已經N多年了,只是原油市場他沒有涉足過,所以去做,一開始沒有發現問題,但是后來他仔細研究了這個問題。對于個人投資者,你要自己做,首先要問自己你熟悉那個市場嗎?你熟悉哪個產品,熟悉哪個投那個,不要看東西很便宜,即使在最佳的時點進去還是會虧錢的。確實現在國內提供了這樣通道、QDII的制度,但是首批出海的QD表現并不好,如果把他們排序會發現,第二批出去就會表現更加好一些,一方面他們出去時間的問題,另外經驗的積累也是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對于個人投資而言,我的建議是,第一,能不能找到有可以給你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然后委托它來做,這對于有一份全職工作的人而言是最佳的選擇。如果你是一個職業的投資者,那么對于某一個市場的熟悉程度,這是你進行投資之前的先決條件。
提問:謝謝各位專家,很榮幸提問。第一個問題給潘老師,現在美元是我們的全球貨幣,中國有2萬億的外匯儲備,那我也看到最近有一個觀點是說人民幣國際化,包括涉及到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我個人認為,如果人民幣國際化,那勢必就會引起美元有一個貶值的預期,那人民幣國際化美元會貶值,我們持有的美元資產也會貶值,貶值看來是一個悖論,但是如何處置手中這么大的一筆外匯儲備資產呢?
第二個問題提給管濤先生,涉及到中國海外投資,剛才各位專家也提到海外投資,大家都在說證券、房地產,其實我認為,就像袁宜先生說的,中國最缺是資源,或者是買美國高科技的東西,核心的技術,但是我們想買這些但是他們不想賣,所以我們看著這些資產很無奈。美國財長來中國讓中國買美國國債,我也同意潘老師提出的觀點,為什么我們在不斷購買美國國債的同時,其實也可以推出戰略對話的形式,我們可以有一些條件的,因為要求我們買美國國債,是借錢給你們花,為什么不可以給我們開放一些資源,或者是高科技,甚至于我們中國的商業銀行在美國開設分行都非常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