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央視315晚會 > 正文
劉戈:對,所以的話,在這個環節里面,在這個故事里面,我們看到如果這樣的一些個人信息沒有被泄露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消費者上當。
主持人:但是這些騙子為什么如此地膽大妄為,他們難道不知道頭上有一把法律之劍嗎?
何帆:因為他們善于游走在法律的邊緣,我們看到這些騙子公司他比較聰明的,比如說你像這些,我們在短片里頭看到的,賣給你電話的,其實他就是想騙你的錢,他不是要賣電話給你。那他為什么不直接騙你的錢,還非得要寄一個電話給你呢,那這個就有講究,如果他直接騙你的錢,這是詐騙,詐騙的話,警察就可以去抓他,但如果是說,他給你一個非常爛的一個手機,哪怕是爛得不能再爛了,那你如果有問題找他的話,這是商業糾紛,我說了要賣個手機給你啊,那你的確你拿到了一個手機啊。
主持人:鉆了一個空子。
何帆:對,他鉆了一個空子。另外他有時候,他會打著有一些管理規定的幌子。你比如說我們在短片里頭還看到,他利用所謂的郵局有規定,郵局是規定,你要拆開這個包裹的時候,你必須先把錢,要交錢。
主持人:也就是那個所謂的主管說,我們要把所有的責任轉嫁給郵局和其他部門。
何帆:對,那么還有呢,就是他也知道你很快呢,實際上紙里包不住火的,很快就要露餡的,到時候你會來找我,那怎么辦呢?我有意識地把你到時候告狀的門檻給你提高,你比如說你是北京發了一個訂單,那我從深圳給你發貨,你到時候你要有問題的話,你北京的這個消費者,你得跑到深圳來告我,那很多消費者一想,那這個代價太大了,他可能就只好就吃一個啞巴虧。所以我們看呢,他很像這個游擊隊,他非常靈活,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你是真的上當受騙了,你怎么辦呢,你去找警察,警察說這個事情不歸我管,這個不是詐騙,你去找工商,但是你現在涉及到的這個金額太小了,這個工商他管不過來,所以這個時候很多消費者就真的是沒有辦法。
主持人:我想如果正在看我們節目的這些觀眾朋友,聽到了二位評論員的這份提醒,也許就會在自己的生活當中,為自己的安全消費筑起一道“防火墻”。那我們在剛才的節目,包括今年的3•15晚會當中,看到這么多花樣翻新的騙術,其實我們都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怎么樣才能夠把這些社會的毒瘤根除掉呢?馬上進行我們的評論。
電話詐騙,短信詐騙,手段花樣翻新,如何提高防范意識?怎樣強化打擊力度?《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好,歡迎回來,繼續收看我們今天的《今日觀察》,在今天的節目當中,繼續我們的3•15再追蹤,今天我們關注的是騙子行騙時候的所謂伎倆,也就是話術。這一刻我們看到網友上傳了很多的漫畫,在這個漫畫當中,他們也表達了對這些騙子的憤恨,我們來看看第一幅漫畫,這個消費者呢,被兩把刀,兩把匕首緊緊地逼著,你看到這兩個行兇的,一個是手機,一個是電腦,而躲在幕后的另外一位強盜說,哎,這倆家伙搶到我們前面去了。
再來看看下一幅漫畫,手機原來是給人們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一個通訊工具,現在變成手槍了,它放在強盜的手里真的就是,除了詐騙……
劉戈:致命武器。
主持人:哎,致命的武器。所以我們在接下來的這個短片當中,為大家梳理了一些,這些騙子慣用的伎倆,也希望它能幫助大家擦亮自己的眼睛,一塊兒來看。
對于電話詐騙有幾組數據值得社會的警惕,目前我國電話用戶已超過9.82億,我國已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通訊大國,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以電話為作案工具的電話詐騙案件,近年來,手段、招數不斷翻新,僅北京市2007年以來就發現了,利用通訊工具進行詐騙的案件2500余起,涉案總價值人民幣4900余萬元。2008年初,公安部網站發布消息,提醒公眾警惕,電話和手機短信詐騙犯罪,同時曝光了幾種作案手法。冒充熟人打電話,騙取錢財,通過謊稱孩子被綁架等理由打電話進行恐嚇詐騙錢財,利用聲訊電話號碼,強行吸收事主話費,利用更改來電顯示號碼軟件,冒充受害人騙取錢財,種種案件和動向表明,電話詐騙竟然成社會治安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新華網為此發表“治理詐騙電話關鍵在電信部門盡責”的文章,指出作為移動公司防止用戶因“響一聲電話”受騙上當是應盡的責任,其實防止“響一聲電話”詐騙,并非什么世界頂尖技術,只要手機實行實名制,誰發的信息,誰在用“響一聲電話”詐騙時都將原形畢露。再說從技術角度而言,推出屏蔽,這種陌生電話一聲響就掛的服務,也不是什么大的難事,可“響一聲電話”始終根治不了,這究竟是技術問題,還是利益問題呢?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電話詐騙案為何屢屢得逞”。文章報道說,廣西柳州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通過打電話,謊稱事主兒子欠錢被綁架,旁邊則有人扮成“兒子”哭喊,通過這種被稱為做哭的敲詐手段,威脅事主匯錢,但70%事主事后未向公安機關報案。文章認為,如果說在關愛孩子的問題上,公民自身有自省之處的話,那么做哭中,凸顯出的公民法制信心不足,則需要全社會予以關注。
主持人:其實很多騙子所使用的騙術現在看起來并不是特別地高明,但是為什么他們卻能屢屢地得手,怎么樣才能讓我們避免這一切?
劉戈:我還要重提剛才那個話題,還是要保護好我們個人的信息,其實我還是想問一個問題,誰有權力來收集我們的信息,以前我遇到這樣的一個事情,我接待一個國外來的一個朋友,吃飯的時候,給我要辦一個VIP卡,那么要求我填一個單子,上面非常詳細的信息。
主持人:個人資料全在上面。
劉戈:對,他當時就非常驚訝說,他一個商家,怎么會有權力讓你填這樣復雜這么完全的個人信息呢?
主持人:但是這個在中國好像有一些司空見慣。
劉戈:大家司空見慣了,人家讓填就填吧,但是現在的話,會發現很多我們以前非常信任的,包括我們在3•15晚會里頭看到的移動公司,包括房地產商都會把我們的信息透露出去,那么我們的信息透露在外面以后,難免別人就會拿這樣的信息來做詐騙,或者其他的勾當。
主持人:所以在主持今年3•15晚會的時候,我特別高興的一點是,我介紹的這個內容當中,有一部分就是我們現在《刑法》修正案七當中,對這樣的一種販賣、泄露、倒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已經定性為犯罪了,所以我們也提醒這些不法者,打算要販賣我們個人信息的人,你要小心了,以后你再做同樣的行為的話,那就是要負犯刑事責任了。其實我們是不是也需要一個綜合的體系,來保障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才能減少被騙的可能。
何帆:對,有一件事情我一直很想不通,就是我們看在3•15晚會里頭記者曝光的,在通縣的騙子公司,可以說全國人民都知道,這是個騙子公司了,而且它的證據是非常確鑿的,那隔了一天,當中央電視臺的經濟頻道,又派出記者,再去調查的時候,哎,發現這家公司不翼而飛了。
主持人:人去樓空了。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