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銀行的資產必須具有流動性,銀行的貸款應該能夠轉讓和交易。現在的銀行貸款有什么問題呢?不管你放出去的是3年、5年、8年,甚至10年、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一般來說銀行都需要持有到期,企業才能還本,付息是另外一個概念。也就是到時候,你才可以收回你的貸款,這和按揭貸款、住房貸款是有一些差異的,這主要是企業建設需要的貸款。這樣就造成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銀行風險肯定是永遠擴大,為什么?你的貸款規模永遠在增加。第二個問題是銀行業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就必然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要逐步下降的。
這兩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我想不要說中國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會有問題,我覺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有問題。因為中國的銀行已經走向了世界,你必須執行國際統一的游戲規則,比如說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到時候銀行的放貸能力肯定會受到約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甚至賴以支撐的重要的因素,銀行信貸的增長就很難以繼續保持了。怎么辦?我想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讓銀行的信貸資產,讓銀行的貸款可以轉讓,而資產證券化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渠道。
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美國的資產證券化,尤其是貸款證券化所能夠帶落的風險。比如說美國的次級房貸,就是一種對于信用水平較低的借款人,把這個資產統統打包賣給一些金融機構,所以資產證券化會不會有所謂的這些問題?但是,我想所謂的銀行資產證券和就是把銀行發放出去的貸款標準化以后出售給投資者。
但是,人們最擔心的是你出售給投資者以后,你這個貸款的質量發生了問題,貸款收不回來了,不就造成了投資者的風險了嗎?美國的次貸,就是由于美國的房價下滑,美國次貸的借款人的違約率的上升,而造成了這個資產證券產生了問題,進而影響上了市場上的其他的資產證券。
首先,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期待哪一種投資是沒有風險的。如果認為只有一種產品完全沒有風險才允許進入市場,那么就沒有金融市場的概念了。關鍵是我們能不能識別這種產品的風險和控制住這種產品的風險,我想其實貸款證券化以后,究竟有沒有風險,究竟有多大的風險,關鍵是看這一批貸款、這一包貸款,它未來的收入和現金流能不能逐漸償付證券化以后等額的還息。如果他的本息額控制在現金資產未來的收入額之下,那么這個證券資產的風險就是很小的。
我想,一個貸款包、一筆貸款或者是一大批貸款,在標準化、等同化的過程中,我們是可以從技術上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比如說按照資產證券化基本的原理,把這些證券分成不同的等級,有低收益級的,但是低風險,有相對高風險的,但是收益可能會較高,把它分成不同的等級。
現在在國外,通常監管機構并沒有要求搞資產證券化的放款機構,包括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在自己的貸款證券化的時候,你一定要持有多少多少。關于貸款證券化,銀行是把所有的資產證券出去,這個時候它的收益全部轉讓了,它的收益也全部轉移了。如果中國一開始不放心,我們可以強制要求銀行必須持有一部分高風險級的,也就是相對高收益級的證券。這是一種強制性的信用征集手段,這使得其他的風險控制在相對較小的范圍。
有人又說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風險會不會積累和增加呢?其實很簡單,如果這些貸款質量不好、收不回來,本來這個風險沒有證券化之前也是留在銀行的。只是把這些資產在貸款資產不同或者是債務資產不同而已,并沒有造成風險的擴大和增加。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