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 > 正文
——一航成都研究所創新文化建設紀實
2006年4月,大家對于“梟龍”飛機的研制成功一定還記憶猶新,這是中國第一種采用國際合作模式、面向國際市場研制的主戰飛機。它從簽定協議到01架飛機上天,僅有23個月,因此被世人譽為“梟龍”速度。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戰斗機,它的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壯舉。
2006年12月29日也是一個在中國航空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正式宣布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戰斗機殲十裝備作戰部隊。這一消息震撼了國際社會。殲十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使公司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殲擊機研制技術,形成了自主研制、生產新一代殲擊機的能力。與此同時,殲十飛機工程的獲獎,標志著我國航空武器裝備自主研發能力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而這些成績的背后是中國一航成都所作的大膽嘗試和探索,他們大力倡導創新文化,從組織、管理整個系統的全面管理創新,建立能夠保證創新能力的文化機制,推動著中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的步伐。
堅持“非對稱超越”
邁克•波特把競爭優勢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生產因素導向、投資導向、創新導向和財富導向。前3個階段是進步性的,通常會帶來經濟繁榮,在競爭優勢的發展中,創新導向尤其占有特殊的地位。
成都所的管理者充分認識到我國航空產業發展已到了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階段,競爭力將主要取決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技術領先和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組織發展變化等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等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一航肩負著打造中國航空事業,建立中國航空核心競爭力的重任。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決戰。成飛只能依靠自主創新、自辟蹊徑進行超越,突出世界強手的重圍,此外別無選擇!
一航成都所把“創新”納入了可以管理的范疇,他們認為關鍵不在于要不要創新,而是如何成功地創新?只有持續穩定的創新才能獲取成功。
一航成飛創新型研究所管理體系主要分創新戰略、外部聯系、實施機制、創新組織、評價體系五大部分。
成都所在內部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創新文化愿景,即引領我國航空和空天飛行器綜合技術發展,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和諧研究所。建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創新型研究所”成為所有成飛人共同的理想。
一航成都所黨委書記戴亞隆認為:“中國航空工業必須擔負起我軍和我國未來安全的責任,必須要有戰略力量、空天一體、首戰必用、全程使用的裝備和保障實力。我們不僅只考慮給用戶一架性能好的飛機,而是要給用戶克敵制勝的戰法,進而建立一個戰略體系,幾次高技術局部戰爭特點表明,戰爭已摒棄了過去傳統和單純的兵對兵、將對將、機對機、彈對彈的對稱對抗戰略戰術,而是如何構成自身的非對稱優勢,以最小代價獲取勝利。”
堅持“非對稱超越”是在技術發展方向上,以提高綜合作戰效能為立足點,強調飛機各系統的綜合優化,強調技術上的獨創性和新穎性,牢牢把握航空領域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構筑自己的非對稱優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