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 > 正文
其次,要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尤其是對技術創新更為重要。科學是艱苦的事情,是探索的過程,是沒有比照物的,創新是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鼓勵成功,允許失敗,給一個寬松環境,人們才敢冒這個風險。
寬松環境是什么?那就是允許失敗。戚發軔舉例說,在國外,為什么科技發展快?他們對那些付出勞動的、敢冒風險的,都是給予寬松的寬容的態度。如果沒有寬松的環境,勢必會出現兩種結果,一個是不創新,一個是假創新。寬容的態度是實事求是,是科學的態度。一個科研項目,前期的研制試驗允許失敗,才能保證大工程不失敗。創新成果不能簡單量化,創新是個復雜的事情,一定要營造好外在氛圍,有廣闊而肥美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創新種子,使之茁壯成長。
創新——要有憂患意識
74歲的戚發軔雖然不在一線,但他不斷梳理著思想,仍然在思考著深層的問題。戚發軔在談到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候,眉頭微微皺起,一絲淡淡地憂慮浮現在他的臉上,他說,面對21世紀的挑戰與機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與先進的國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一定要有憂患意識。
現在許多核心的、基礎的東西都還不是自己的,因此,必須有政策支持引導創新,突破特殊的、核心的技術。從認識上、政策上、社會環境上對特殊技術、核心技術要有特殊支持,不能籠統地到市場去競爭。目前,我國還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社會,因此,在關鍵領域、短線產品,要有特殊政策支持,集中力量來支持條件好的單位,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兩彈一星”的成功已證實了這一點。
創新主體在企業,但必須是產學研相結合,這一點很重要,而且各自要有不同的目標,各自有自己的特長,可以互補,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譬如,那些基礎的、原始的、前期的創新,應當由學校來做或由研究院所來做;那些出產品的由企業來做,企業如果條件不完備,大學具備條件,可以聯合起來做。不能都去搶產品,造成重復和浪費,要定位準確,產業干什么,研究所干什么,學校干什么;要思路明確清晰,在創新過程中有些探索性、原理性的應當讓大學來做,不同的單位應有不同的探索目標,不能不同性質的單位,都干一種事,都干一個階段的事。
他認為現在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在我國產品值錢,而成果不值錢。他建議:以后招標要嚴格規范條件,要十分明確,在大學、企業、研究所有所選定,各有側重,各有特點,避免資源分散、工作重復,形成整體有序的發展,當然對那些科研成果,也像對待產品那樣同樣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