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 > 正文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國經營報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辦的“2008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大會。圖為著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吳曉波。
吳曉波:謝謝主持人,我做一個報告,我非常喜歡不可復制,說明過去中國企業的成長是缺乏科學性的,不符合某種邏輯的,到今天全球的金融危機到現在中國的宏觀調控的情景下我們回顧30年中國企業的發展以及我們處的十字路口非常帶有啟發性。
我們談談中國企業完成的三個任務,第一個是體制內的國有企業改革的實驗的整體失敗,一直到1998年之前我們的國有企業一直希望通過放權讓利的方式完成改革,但事實證明到今天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是中國經濟進步最主要的力量。大量民營企業家的成長成為了中國的試驗點。我們看到1998年以前我們一直希望通過放權讓利進行改革,后來進行產權清晰化運動,我們又形成了壟斷的力量。在國有體制以外一大群農民在78年的時候,這些農民創造了中國的歷史。下面這些企業家,從柳傳志、張瑞敏、王石等等,這些人在80年代都不是中國最主要的國有企業領導人,他們的企業都是因為企業家精神帶來的企業成長的結果。第二我們完成了整個中國經濟從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的轉型,整個80年代中國的所有工業企業成長基本都是以進口替代為主,我們從韓國、美國進口了大量彩電冰箱等等生產線,在引進消化過程中,1990年完成了消費品市場的繁榮。92年大量民營企業主掀起了本土公司的崛起。所以中國經濟在1998年之前基本是內需消費品為主的特點。第三是中國半個世紀之后,再一次出現了中國企業家階層,在1958年搞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把所有私營企業全部消滅等等,58年到78年中國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到今天我們出現了完整的中國企業家階層。中國企業家階層和中產階級在2008年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命運。
30年改革基本形成了國有、民營、跨國三種資本,在競爭舞臺上巨大的博弈。這是我們完成的三大任務,在08年看我們面臨的變數和困難,主要有四個,第一1998年以后,中國大公司培育模式發生變異,我們今天想,所有的飲料、食品品牌,所有服裝品牌、家電品牌全部都是98年之前樹立起來的,過去10年基本沒有誕生大的國有品牌,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中國經濟發生了增長模式的轉型,而這個過程中,中國大公司培育模式發生了變化。1996年國家經貿委宣布過數據,說我們培育六家公司,最后這個宣布被放棄。98年我們的中國大公司培育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異。第二98面之后形成了三大引擎,第一中國制造、第二地產繁榮、第三固定資產投資,未來10年中國經濟有沒有成長空間,就要判斷這三大產業的表現而已。中國制造基本是成本制造為優勢,品牌優勢、營銷能力、團隊等等都沒有發揮主要的作用。我們在制造業本身的很多優勢喪失,我們靠的是環境污染、勞動力等等。因為過去10年里,中國靠這三大引擎拉動經濟成長,使得中國公司的成長路徑出現了轉軌。第三大變異是當今中國形成了看上去很像美國的公司群體,我們加入WTO學習美國的治理結構,但是因為我們中國的公司的成長的制度土壤跟美國有重大區別,所以使得中國公司在兩大方面,在公司壯大過程中出現問題,第一我們缺乏資本市場支持,中國當今兩大股市基本是強大的投機性市場,是個大賭場。第二因為中國的經濟的發展三大引擎拉動,所以中國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的技術新沒有成功,所以98年以后幾乎很少看到非常風光的企業家在此之后有任何進步。國內市場沒有一個,因為不是最重要的利潤來源。第四個問題,所有制仍然成為中國市場型公司成長的玻璃門。在這些企業出現了一大堆倒下的企業,在08年1月份,中央開始搞宏觀調控,東南沿海大量的民營的制造性企業因為缺乏信貸而紛紛倒閉。其實中國這些企業家在06年1月份看清了這樣的景象。這是民營企業家的《投降書》中寫到:中國民營企業要偏安做一些小買賣,積極行善、修路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