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7中國最佳銀行評選 > 正文
2008年7月26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中國最佳銀行評選在上海召開。以下為中歐商學院金融教授許小年講話。
許小年:我想結合最近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問題談一下金融創新和全面開放。在國際市場上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美國被兩大問題所困擾。次貸危機一波未平,兩防危機又冒出來。對于這樣的金融體系中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發生這么大的事情,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分析它?以及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總結什么樣的教訓?我想今天簡單談一下這兩個問題。
關于次貸危機國內外的媒體報道已經很多了,我所看到的分析意見是兩種,一種叫做市場失靈,另一種叫做政府失靈。主張說是市場失靈的認為次貸危機是金融機構創新過頭,內部的風險和收益嚴重失衡。在追求高利潤的情況下進入了風險非常高的次案的領域,再把次案做成衍生金融工具之后風險進一步放大。這樣的說法可以大致地歸結為市場失靈。第二個認為次貸危機的爆發恰恰說明了政府失靈。政府失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監管當局的失職,沒有發現在次案基礎上做成的復雜的金融工具的風險,沒有及時地在市場上加以限定,對這種交易行為加以限定,所以這是監管的失職。關于政府失靈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次案的產生是由于流動性過剩。是由于金融體系中錢太多,而資產太少,過多的資金追逐過少的產品,追求利潤的這些金融機構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從而不斷地進入高風險的領域。
背后的推動力量就是流動性過剩,而講到流動性過剩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提為什么美國會出現流動性過剩的局面,這是因為美聯儲所遵循的多重目標的貨幣政策,在經濟學中我們知道有一個原理,就是一個政策只能盯住一個目標,但是美聯儲試圖用一個貨幣政策盯住兩個目標,這兩個目標在格林斯潘認為用貨幣政策來穩定金融體系。比如說在長期資本破產的時候格林斯潘就向市場,格林斯潘領導下的美聯儲向市場注入資金,試圖盡快地把長期資本所造成的市場波動平息下來,這樣做的結果是貨幣增發。在“911”之后格林斯潘不僅短期向貨幣市場注入資金,而且大幅度降低利率,形成了美國歷史上兩年之久的低息的環境,1%的利率。
那么流動性過剩產生的結果是什么?是金融和地產的泡沫。當泡沫破裂的時候美國經濟現在開始受到簫條的威脅。而在這樣的簫條面前美聯儲不能像過去那樣在簫條面前放松銀根刺激經濟,不能再放了,因為這個簫條的產生就是因為貨幣過多,流動性過剩,不能以更多的流動性來抑制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簫條,這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但是也不能緊縮銀根,因為經濟在下滑,因為金融市場還在震蕩。所以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流動性過剩的結果是簫條,和簫條同時產生的是通脹現象。他的通貨膨脹率,CPI、PPI現在都在上升。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現在幾乎是無所作為,那么我們追到源頭可以看到,一種滯脹局面的產生,產生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多重目標。和我們在國內看到的類似,就是既要又要,這兩個目標是不可兼顧的。在理論界我們長期爭論,理論界的回答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的。中國人講叫一石兩鳥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實踐中一而再再而三,美聯儲試圖追求多重目標,結果鬧到了今天進退維谷的局面。那么對于次貸危機解決方案是什么?
他的解決方案,非常令人奇怪的是,如果我們承認次貸危機是由于政府失效造成的,那么結論就應該非常清楚,在對付次貸危機的過程中應該是逐漸縮小美聯儲的職責,而不是擴大美聯儲的職責。但實際發生的是什么?實際發生的是在鮑爾森領導下的美國財政部在一步一步地擴大美聯儲的職責。我覺得在相反的道路上走,在這個時候不應該是擴大美聯儲的職責,應該是縮小美聯儲的職責,特別是要認真地考慮,很長時間以來就提出的一個政策主張,就是貨幣供應的增長要固定。這是由弗里德曼所提出的,特不相信美聯儲可以根據美國經濟的情況隨時調節經濟,能夠保證經濟的穩定運行,他不相信。弗里德曼認為,如果我們不認為這幾個聰明大腦比市場更加高明,我們為什么要委托他們來掌握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