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東亞投資論壇 > 正文
雖然經濟增長對亞洲如此重要,但是亞洲現在的環境保護做得還不夠到位,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大概有1/3的溫室氣排放來自于樓宇,1/3來來自于居民生活,還有1/3是來自于農業和土地使用,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標準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來說意味著一些損失,但是在任何一個有活力的經濟體當中,這一過程也會帶來很大的活力,一方面是大力提高電能的產出,另一方面是采取節能措施,同樣一兆瓦的電力,前者節約的成本比后者高了四倍。比如說樓宇的溫室氣體排放占總排放量的30%,現在所有的樓宇都很不節能,新建的樓宇有一半在亞洲進行,而且將持續存在下去,這都對能耗產生影響,但是80%節約新成本的措施都包括樓宇節能方面的措施,而且結果都非常的顯著,對于住戶來說,節約是非常大的,經濟的回報是非常大的,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對于住戶來說都是如此,對政府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目前很多政府都在大舉建立電廠,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對企業來說,節能降耗方面的措施,經濟回報是非常大的。
另外,一家大型的投資銀行指出,綠色經濟的發展有可能會優于網絡經濟的發展,甚至將影響到各個行業和各個企業,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加州,目前加州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06年,加州出臺了一個法案,就是“全球氣候變暖法案”,要求到2015年減少20%,到202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5%,目標就是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綠色經濟體。與此同時,他們也要打造出一個新能源經濟,希望能夠很好地推進創新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有可能超過信息時代硅谷所推動的經濟增長。他們還希望能夠到2020年,新增至少2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世界其它國家或許也可以模仿。加州這個框架包括一個非常明確的長期減排目標,要保證能源價格的穩定,同時要及時追蹤報告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州政府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打造出一個平臺,設定出標準、規章制度,引領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推進他們的變革,創造出一個框架,讓企業和機構能夠做出決定,影響我們的世界,所以政府也應該有明晰的框架來引導這方面的變化。有很多跡象表明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2007年第三季度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了210億美元在清潔能源上,比2006年增長50%,當時的經濟局勢是非常動蕩的。另外,創新性的太陽能企業得到了10億美元的融資,風險機構的投資表明,他們也認為綠色經濟里有50個領域有非常大的潛力,包括節能型的建筑材料、電網管理系統、能源儲備等方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是水泥,水泥的生產流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如果能夠創造出提高能源效率的生產流程,潛力是非常大的,可以節約非常多的成本。中國的很多企業也開始采取行動了,包括中遠集團、中國移動,中國移動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節40%。匯豐銀行投入了很多錢在項目上面,還有EDF、寶潔,沃爾瑪有三個目標,首先要百分之百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第二,要做到零浪費,第三,保證出售的貨品可以保護能源,還有獨立的審計小組進入環境審計。另外,由于電價的變化,有四百家開始使用太陽能電板,還有空調和采光系統。2007年,它們售出了一億個節能燈泡,是2006年的三倍。如果這個水平能夠保持到2013年,保持五年,每年可以為消費者節約20億美元,減少的排放量相當于25個中等規模的電廠的排放。很多企業現在都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也開始采取行動。誰不采取主動,將會被擠出市場。
溫總理說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問題,政府、企業、非政府機構都要動員起來,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出臺一個框架,來解決科技應用和綠色企業投資的效果最大化,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要有宏偉的目標,設立規章、標準,來鼓勵創新和風險投資,鼓勵大家敢于冒險。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重視,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解決之道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釋放東亞地區的人才力量,包括智力、創新力。
謝謝大家。
秦亞青:
十分感謝鮑毅先生,我們也會談到人類所面對的一些重要問題,比如說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及相關問題,我也同意您的觀點,很多機構和部門,還有中小企業都應該有一個框架,有一個共同的愿景,這樣才能夠解決共同面臨的全球威脅。
下面一位發言人是江瑞平教授,他來自中國外交學院,他在地區合作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投資金融合作等等。
江瑞平:
非常感謝主持人給我發言的機會,也非常感謝大家聽我講演。
我在許多場合都提醒大家關注兩個日子,一個日子就是1997年的7月份,第二個日子就是2007年的7月份,恰好相隔十年。這兩個日期對東亞區域的合作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在1997年7月份之后,由于泰珠貶值,逐漸擴散到東亞所有的地區,在東亞爆發了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之后,啟動了以10+3為框架的東亞經濟合作,這十年來,東亞經濟合作取得了進展,但是進展是不平衡的,其中進展最快的就是剛剛在10+3第十一次財長會議上達成的協議,建立了一個外匯儲備庫,最低的額度是800億。與之相比,我們的投資合作是滯后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提出了一個觀點,金融危機啟動東亞的經濟合作,現在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東亞合作還有沒有足夠的動力能夠繼續向前推進。在探討、置疑的過程當中,2007年的7月份,由于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帶來了次級債務市場的危機,這個危機不斷擴散到全美的金融,乃至引發全球的金融振蕩,誘發了影響非常深廣的全球經濟波動。這次全球經濟波動就像十年以前的東亞金融危機一樣,又對東亞經濟合作產生了直接的動力。而這一輪的東亞經濟合作,就像前一輪的東亞經濟合作以金融為合作主體一樣,是以投資為主體的,這就是我的基本觀點和主張。
我分三個部分闡明觀點:第一,簡單回顧一下東亞金融危機從哪些方面催生了東亞經濟合作。第二,提醒大家充分認識全球經濟波動的嚴重性。第三,我的觀點,這次全球經濟波動要進一步加速東亞投資合作。
第一、十年前、十年間和十年后的基本想法。
東亞金融危機之后,由于汲取東亞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15個月之后,東亞10+3高層領導人開啟了合作機制的建立,前四次領導人探討的議題就是金融危機。十年當中,東亞經濟合作取得了全面的進展。關于這個進展,提醒大家關注四個要點:
1、合作的范圍不斷擴大,從最早的東盟六個成員開展的經濟合作,之后擴大到10個成員,然后開始了10+1,11個成員,然后有了10+3,13個成員,現在東亞峰會又擴大到16個成員。2006年底的APEC的非首腦會議上又提出了要建立APEC自貿區,這意味著和東亞有關的合作又擴大到21個國家。從6到10,到11,到13,到16,到21,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2、合作領域不斷拓寬。現在東亞區域合作更強調的是EPA,強調全面的經濟合作,而不只是局限在貿易或者投資,或者金融的某一個方面。
3、合作層次不斷深化。
4、合作目標不斷提升。由最初只是為了短期的應對危機到追求長期的共同利益,這是在十年當中東亞經濟合作所取得的進展。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在東亞經濟合作的框架下的還存在很多不足:
1、不同的框架相互重疊,21、16、13、11個,很多成員都是交叉的,這是一個值得非常探討的問題。
2、不同的領域進展失衡。總的趨勢在我看來是金融合作超前,貿易合作跟進,而投資合作嚴重滯后。
3、制度建設明顯滯后,功能性的以民間企業為主體的合作進展非常快,有關政府的參與尤其是達成一些制度性安排方面,明顯滯后。
4、主導力量定位模糊。10+3也好,10+6也好,它的成員在經濟實力、影響力等許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主導力量是什么?我們要借鑒歷史經驗,我們知道在歐盟的框架下,法國和德國作為主導力量,對歐盟一體化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那么我們的亞洲、東亞應該怎么辦?顯而易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回顧了十年的東亞經濟合作之后,有一個疑問產生了,既然東亞經濟合作和金融危機有直接的關系,是主要的動力,現在金融危機過去了,東亞合作是否失去了動力?這個問題恰好是我重點要解釋的,于是就有第二個層面,要充分認識全球經濟波動的嚴重性。美國的次貸危機,或者全球金融振蕩,或者說全球經濟波動,到底目前的全球經濟波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跟大家非常簡單地做一個描述。
首先,次貸危機在愈演愈烈,造成的損失,按照最新的估計是9450億美元,而且現在深不見底。
第二,通脹壓力空前增大,這和石油價格的上升、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美聯儲的降息等等都是密切相關,中國宏觀經濟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通脹壓力的問題。由于通脹和經濟停滯又結合在一起,于是有一種觀點認為,全球經濟時隔三分之一世紀以后,又回到三分之一以前的“滯障”時期,是否聳人聽聞,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