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10:22 新浪財經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問題發生以后,在中國的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都做了許多工作來尋求解決這樣問題的辦法。首先就研究了發達國家和東亞國家的經驗及教訓。西方國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中期,實現了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主要的途徑是以下四個。第一、勞動力從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的轉移。第二、基于科學的技術廣泛運用。第三、服務業向各個行業滲透和它的獨立發展;第四、信息化。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從研究東亞國家和地區在實施出口導向政策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在西方國家實現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經濟學的研究。比如說梭羅的研究等等,這些研究的成果正在變成中國政策方面的實踐。特別表現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里面。第一、就是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的非農產業轉移。剛才我們已經說到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轉移任務并沒能實現。要實現這個轉移就是實現工業化,需要在農村和城市做一系列的工作。在農村來說普及九年甚至更高的義務教育。在城市里面改善農民工的生活條件,保障農民工的家庭融入城市社會,這非常重要。甚至各地在“十一五”期間正在努力地實施。第二就是基于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技術特點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而現代技術的特點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所以技術革新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了。中國在2006年以后的科學大會以后,十分強調技術創新。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有些方面取得了相當好的成就。比如說我們現在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基礎人員是世界第一的。研發R&D的投資,在去年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當然成果的質量還不是非常高,第二這些技術創新的成果商業化的轉化,因為體制的原因做的不是很好。 現代服務業從20世紀初期開始,就超過了制造業,成為社會的第一位的產業部門,中國因為過去的蘇聯式的傳統,因為著重于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所以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很落后的。現在全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只是40%左右。即使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它的服務業比重也大大地落后于世界很多國家的城市。服務業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個就是服務業向制造業和第一產業的滲透。現在從第十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有一個很流行的名稱叫做“先進制造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對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先進制造業”的含義有明確的定義。在我看來所謂先進制造業,就是說現在的制造業的特點是和服務業一體化的制造業。也就是說用宏基的創始人施振榮先生的說法,就是它的價值鏈是向上下兩端高度延伸的。施政龍先生的微笑曲線實際上都是服務業。這樣的制造業才可以稱得起是先進制造業。這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些,但是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獨立的發展。現在獨立服務業已經反映在門類龐大的部門。服務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獨立出來發展成為一個行業。而在這方面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包括中國的大城市,像上海這樣的城市,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發達國家的增長模式轉型來看,最后的一條,就是上個世紀50年代所興起的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中國的信息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有很大的發展。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誤解就是以為信息產業就是生產硬件。中國信息產業的硬件是占了70%左右的比重。而跟一些發達國家正好相反,就是我們的軟件和服務發展的還不夠,這樣信息產業的帶動作用就表現的不夠。而實際上現在中國的信息產業正在面臨突破。由于體制的原因這種突破就來的太遲。很多很好的技術不能夠得到運用,不能夠形成強大的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從出口導向這種政策的調整來看,因為它導致的問題表現出來也比較晚,是在最近幾年才表現出來的,因此應對的措施采取了就更加不及時,這方面的問題就更多。其實這個增長模式的轉型,首先是投資驅動這種增長模式必須轉型,然后又發現了出口導向用出口需求來驅動的增長模式也必須轉型。其實不管先后都提出有好多年了。像要素投入驅動這種增長模式必須轉型,中國政府正式提出這是在1995年,但是轉型的進程表現的很緩慢。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