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10:22 新浪財經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做主旨演講。 吳敬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轉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我想盡量在20分鐘里面為這么大的一個問題做一個框架性的介紹。 中國經濟在30年的改革開放里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F在已經步入人均2000到3000美元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新階段里面,中國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的挑戰,需要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中國過去經濟增長模式的特點,是由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這種增長方式曾經有效地支持了中國經濟的超常的高速度增長。但是一些問題在近年來逐步的顯現。從要素投入驅動這個角度去看,出現了這么一些挑戰,而且變的越來越嚴重。第一個、就是因為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資源的投入,造成了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破壞。第二個、是由于資本要素的超常的投入,引制了投資和消費的失衡。第三個、這個超高速的增長是靠大量的勞動投入實現的。在早期階段大量的廉價、低成本的勞動投入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近年來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這里我稍微講一講,這個問題現在在國內是有爭論的,雖然談這個問題在Gustav Ranis面前有點班門弄斧的意思,但是這個問題牽涉的很大,所以我還是稍微說一點。 就在三年以前中國社會院人口研究所的所長蔡昉教授,根據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一個論點,就是劉易斯轉折點已經出現。這就意味著劉易斯說的勞動無限供給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出現了勞動力供給的緊缺。他們后來發表在2006年的人口所的綠皮書上,他調查的情況。他是由許多經驗數據支持的,這個經驗數據主要是兩個數據,一個是他們做了大面積的調查,發現包括邊遠地區的農村,可以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基本上轉移出去了,這是一種數據。另外一種數據,農民工的工資開始上升,從2003年開始持續的上升。這是一種觀點。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美國一些研究中國城市化的學者認為蔡昉教授做的論壇是不準確的,根據他們掌握的數據中國現在農村至少還有1億的勞動力需要轉移,沒有轉移到城市的非農產業。我曾經也請他們兩方做過討論,做過對話。我的判斷是這樣,就是他們兩方說的都是有道理的,蔡昉教授說的是可能夠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基本上都轉移出去了。他并不否認現在農村還有大量的應該轉移,但是沒有轉移出去。另外一邊說的,在工業化過程中需要轉移到城市非農產業的,還有大量沒有轉移出去。這里的關鍵點,有一部分農村的勞動力,因為體力的原因,因為有家務負擔的原因,因為文化和技術水平太低的原因,不能也不可能轉移出來。所以對于城市非農產業來說,勞動力的供應確實出現了一個轉變,就是過去的無限供應情況已經不存在了。而這個對于繼續用過去的增長模式來支撐我們進一步的增長,就發生問題了。這是從要素投入。 從出口需求來驅動、來支撐我們的高速增長,這個角度看,問題發生的比較晚一點,大致上在本世紀初期,中國也出現了東亞這些采用導向這種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大致在20年前出現過的很類似的問題。這就是出口企業、出口產業技術水平低,主要是從事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然后又出現了因為數量擴張所以造成的和我們貿易對象國的摩擦加劇。貿易條件惡化,同時,外匯存比大量增加。本國貨幣(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出現,這么一種狀況,就像日本、韓國、臺灣一樣,繼需要調整出口導向政策。但是它沒有得到及時調整的情況下,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本幣升值,負擔就非常重。使得貨幣政策實施的空間變窄。因為大量收購外幣,所以就造成了貨幣超發和流動性泛濫,以至引起資產價格和CPI的上漲。就是說引造了泡沫的形成,資產泡沫的形成和通貨膨脹。所以這種情況就使中國有迫切的需要,把經濟增長模式或者現在用政府的文件語言叫做“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轉向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驅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