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彥宏:創新的目的是滿足用戶的需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21:16 新浪財經
8月18日,全國各地的著名民營科技企業家聚集北京,慶祝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新浪財經獨家報道本次盛會。以下為百度網絡有限公司的總裁李彥宏演講。 李彥宏: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來這里跟大家進行交流,我剛才坐在臺下的時候看到正好對的是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20周年的LOGO,1987到2007,我才突然發現1987年是我上大學的那一年,從1987年開始我進入了中關村地區,所以看到整個中國的變化,由于一代一代的民營企業家為我們做出的這些努力和貢獻,自己覺得非常高興也很榮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 我因為現在在做一個具體的公司,所以我想今天這個話題我主要談一談前半部分,就是企業自主創新這方面的一些體會。我可能是跟很多人剛才講的觀點不太一致,我作為一個CEO很大工作的任務就是不停地會有人跟我講,說我們有一個新的想法,我們有一個新的想法,我們準備嘗試一種新的方法,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說服他們,說這不行,我要做這個事情,這個東西不能做,等等,在這方面我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也注意到其實很多的創新者下場都不太好,我最近跟我們的首席科學家,他是今年1月份我們從美國硅谷請來的,實際上是我原來在美國公司的老板,應該說是在全球數得上的搜索引擎的專家,請他過來,也為我們技術人才做了很多工作。最近我們在談論一個問題,百度要不要搞一個研究院,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全球頂級的IT企業都有非常象樣,非常有規模的研究院,我們百度要不要做一個這樣的東西?因為很簡單的理論,你要想有創新,你要想在競爭當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一定要進行投入。 我的觀點是我們不能建研究院,實際上去建研究院,用研究院的方法做創新的這些IT相關的企業,我見到的下場都不好。第一個例子是施樂公司,施樂公司有一個很著名的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在計算機領域其實有很多很多創新的,其中有一個是改變整個IT產業的發明,后來這個東西被蘋果公司用去了,蘋果公司后來做得還不錯,但是真正的發明者,就是說施樂公司沒有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第二個例子是IBM,IBM應該說做的,就是我在美國那些年代,在IT的研究上投入是很大的,他也有幾個研究院,有很多很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他的PC后來大家知道被微軟英特爾公司獲得更大的收益。 我們有一個公司在美國硅谷也在美國有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做了一個跟我們領域相關的事情,就是搜索引擎,這個搜索引擎當時是作為他的一個研究項目,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項目呢?因為這個公司是做小型機的,他當時的小型機實際上從技術上講是非常領先的,尤其支持比較大的內存,他為了向世人證明他的小型機在性能上比其他的競爭對手更好更強,他說我就做一個應用,來證明我的性能更強,他做了一個搜索引擎,因為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大家覺得,我想可能一直到現在都有這樣的想法,搜索引擎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非常高,要求非常非常高,對于大數據量,大訪問量,而且很多時候要迅速更新甚至時時更新,我原來做在的公司就是搜索引擎做時時的更新。這種要求對計算計的無論軟件也好,硬件也好,要求都是很高的。講了這么多,我覺得為什么從我的角度來講,從搜索引擎這樣一個產業,甚至是互聯網產業在創新上面有這么多的,可以說是暗礁,很多東西在常人想來應該說是他做的最優秀的東西,他在技術上最先進,他應該獲得最好的回報,事實上我剛才舉個例子都是在美國或者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最完善的一個體系里面的狀況,我覺得有兩點原因,一點,創新要基于市場的需求,很多大公司的研究院,因為我也在研究院里面待過,他們的科學家也好,或者研究人員也好,他的業績的衡量主要是看主要一點就是你申請了多少專利,第二原因,我覺得還是跟需求有關的,很多的公司對于市場的把握或者說對于市場的變化不是那么敏感,所以我在公司里頭不停地在跟大家講,不要天天盯著創新,我們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時不時會跟我講,我們做一個創意大賽吧,我們鼓勵大家給公司提一些新的主意我們可以給他們一些獎勵,總會在某種狀況下或者某種時候提出類似的建議,每次我都否決,我不鼓勵大家做這樣的創意。為什么呢?因為一旦你用一些比如說金錢上的回報,或者說其他什么機制鼓勵大家想這些創新東西的話,他的出發點就變了,他不是依據市場的需求來提這些東西的,而是說為了做一些創新而進行創新。但是盡管這樣,并不是說百度不是一個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事實上我認為這個公司是很有創新能力的。 首先從公司文化上講,大家穿著都是很隨便的,上下班時間都是不固定的,我們也沒有打卡的制度,上下級關系也非常不明顯,很多這種公司文化層面的東西實際上是在無形當中鼓勵創新,因為我覺得只有讓這些有創新能力的人呆在一個他比較舒適的環境里他會比較自由,身體的自由才導致了他心理或者說他的頭腦自由,他才能夠真正想事情,去做一些新的東西。但是做這個新的東西的時候不是說閉門造車,不是說關在屋子里自己突發奇想,而是他們不斷研究用戶的需求。所以在百度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的用戶想要什么,你首先要搞清楚這一點,然后再去決定你要做什么。這一點我想是百度過去七年多的歷史一直嚴格遵循的一個原則,也是很多百度產品能夠推出來之后,大家半年、一年的時間就能夠進入產業前兩名,一般來說上了首頁的服務都是推出一年之內業內的第一名,我想都是跟這些有關系的,他們很準確地能夠把握用戶的需求。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來一年多以前,我參加一個類似的論壇,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美國的VC問我,他說中國現在有很多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但是他們的業務都是僅限于中國本土的市場,你能不能告訴我什么時候中國會產生一個全球性的互聯網公司?我告訴他大概需要中國互聯網的人口數目超過美國,變成全世界第一之后是五年的時間。為什么有這樣一個答案呢?我覺得任何創新,或者說你要是能夠在市場上比別人做得好,做得先的話,你首先要有市場的需求,由于中國目前在世界上既不是第一大互聯網市場,又不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最先進的市場,所以很多的時候這個市場需且不是發生在中國的,是先發生在韓國,先發生在美國,甚至先發生在日本,當人家先知道有需求的時候人家做東西,所以人家就領先于中國,所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到國際市場上去是有問題的,是不能夠產生一個真正世界性的互聯網公司的。那么中國有這么大的人口基數,很快,應該是一、兩年之內,最快可能明年,中國就有可能變成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就是上網的人數,現在是1.4億多,等我們超過了2億的時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互聯網市場,當你的用戶基數足夠大,以前碰到的問題現在就會碰到了,你又要被迫解決,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這個時候創新就出來了。這種創新是在別的市場上,在別的國家里頭沒有的,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基礎設施上,比如說上網速度,無線互聯網的發展之類的,能夠做得比現在更好一些,我們也不指望它做得像韓國、日本那么好,能夠更好一些的話,我想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有很多很多新的需求會出來,當這些新的需求出來,而我們又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這些需求的時候,我們就會有真正有意義的符合市場的,能夠產生比較大影響的創新出來,也只有這樣我想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才有機會走向世界,在其他的國家,在其他的市場上產生相應的影響。 與此相關的,我想解釋一下為什么我們從去年年底開始提要進入其他的市場,我也覺得要想真正把一個企業做大,我最近看了一個文章,把中國企業家分第幾代,第三代企業家他說還沒有出現,第三代企業家是具備特點呢,要在主流市場,主流的產品,或者主流的產業獲得主流地位的,我想搜索引擎或者說互聯網可以說是一個主流市場,主流的產業,中國現在也還不能太算主流的市場,但如果能加上日本,或者加上一個跟我們類似的比較大的市場的話,那我們也可以叫做主流市場了,獲得主流的地位,獲得主導的地位,這樣的企業家現在中國還沒有,我們也希望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國力越來越強盛,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能夠在世界上,在中歐以外,當然還是立足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我們應該有的影響力,所以我基本的觀點還是說創新是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是市場推動的。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