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建平教授談中國EMBA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0:49 新浪財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建平教授談中國EMBA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張建平教授。(來源: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張建平教授,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同時為多所知名大學的EMBA講授“高級財務管理課程”。

  2007年7月25日,圍繞對外經貿大學EMBA項目的定位、管理和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市五洲在線廣告公司總裁助理陳金炳與張教授進行了一場輕松愉快而又深入的對話,以下為交流實錄。

  陳金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EMBA項目的定位很明確,是要把學員培養成“全球化經濟中的企業領袖”。首先請您談談這個定位的具體內涵以及提出這樣一個定位的依據?

  張建平:這個定位是我們深思了很久,但同時也是自然而然地確定下來的,主要基于我們的歷史積淀、特色和實力,同時,也合乎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經營全球化的需求。

  首先,是基于我們自身的歷史積淀和特色。因為對外經貿大學是國際化特色很鮮明、在國際化方面走在最前沿的一個大學。從建校伊始,就是一個“對外”性質的院校,我們始終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而從商學院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

  我們這個學院(前身是國際企業管理系)創建的時間是1982年,今年我們正好要搞國際商學院25周年的院慶。當時的第一批創始人,全部都是從美國

留學回來的學者。這批卓越的“海歸派”學者奠定了這個學院的基礎和基調:學院的整個教育體系,基本上遵循了美國同類院校MBA的教育體系,我們用的教材全部是當時美國MBA的核心教材。除了中國特色特別濃厚的,比如說中國對外貿易、毛澤東思想、哲學等等,其他的核心課程全部是英文原版教材,也算開了國內院校引進西方教育體系和教材的先河。而且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大量引進外國教授,這在當時的國內也是很少見的,。

  因此,從一開始,我們學校和我們這個學院,就是面向國際的。

  我們確定本院的EMBA教育的定位為“全球化經濟中的企業領袖”的另一個依據是當今企業經營全球化的趨勢和需求。

  今天的中國日益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剛開始是半主動、半被動地被卷進去,但是如果中國真的要成為全球舞臺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那么,就得主動融進這個浪潮,而且要努力引領浪潮。如果中國想在若干年之后引領全球經濟潮流,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在全球化經濟中扮演領袖角色的企業家。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過長時間思考以后,最后確定這個定位的原因。

  陳金炳:2002年30所學校獲批開辦EMBA項目,同樣是滿足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各大商學院都有各自的安排和定位。在整個商學院的EMBA項目的供應體系里邊,我們對外經貿和其他學校比起來,其獨到的特色是什么?

  張建平:我覺得有幾點是我們有自己的顯著特色。

  第一就是全球化視野。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剛才說的,有我們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也跟我們現在的這種國際交流,就是比較廣泛和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有密切關系。您知道,國際商學院下面還有兩個國際合作學院,一個是中美管理學院,是我們學院和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合作的。史密斯商學院是當前全美排名在二十五名之內的一所商學院。中美管理學院的合作項目是由史密斯商學院直接頒發學位證書的。另外一個就是中法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也有十多年的歷史。它是根據中國和法國政府的教育合作協議,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法國國家企業管理教育基金會合作創辦,于1991年3月正式成立,是迄今為止級別最高的政府間教育合作項目。我們這種中外合作不是簡單的項目合作,確實是深層次的,而且是長期的合作。此外,我們在1995年到1997年,連續三年和哈佛商學院合作舉辦“全球化管理高級研修班”。最近,我們又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開展了一系列課程合作。這些中外合作加上原有歷史積淀,就使得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擁有了比較開闊的全球化視野。

  第二,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有比較突出的特色。一是財務特色,其中包括財務戰略、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全面預算管理等等;第二個特色是領導力課程。對外經貿大學的財務領域有一批卓越的老師,這是我們強調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是因為今天的企業領導人都已經明白,企業經營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股東財富最大化。領導力課程方面,我們也是比較強的。

  企業家管理企業,關鍵有三點:第一是戰略——戰略指明了方向;第二是管理,沒有高效率的團隊,就沒有執行力;領導力要解決的就是這兩個問題:確定方向、提高效率。第三是財務,企業的基本定義是“以盈利為導向的組織形式”,所以財務利益是這個組織出現和存在的最原始的動力,而同時,所有企業的經營決策,無論是采購、生產、營銷、物流,還是售后服務,哪一塊都離不開財務的支持。

  一個卓越的EMBA項目,有兩門課程必須要立得住腳,一是財務,二是戰略和領導力,F在國際商學院的EMBA新學員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由老學員推薦過來的,也表明我們的定位和培育質量已經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陳金炳:當時批下來這三十所學校的EMBA項目,您可以點評一下現在他們各自的發展情況,還有他們將來可能的走勢嗎?

  張建平:我覺得目前國內的EMBA項目情況是良莠不齊。有少數學校的EMBA項目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也確實是越辦越好,比如說中歐、長江、清華、北大,還有對外經貿大學等等。我們希望大家都辦得好,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員們得到真知。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校辦得很一般。他們真的就把這個項目辦成了賺錢的項目、賣學位的項目,不注重品質,最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太過注重利益,竭澤而漁,最后自己就會慢慢消亡。有一些商學院現在開始吞食急功近利種下的惡果了。

  其實我們這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硬件條件不夠好,我覺得如果硬件可以跟上,至少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在管理方面,我們做得比較好,尤其是對師資的配備。師資的遴選、考核、淘汰,這一套制度我們把關很嚴格,也是我最有底氣的地方。我們的師資考核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老師在我們這個課堂上完4天課之后立即考評。滿分為5分,低于4分立即淘汰。實際上,低于4.5分者,在我們這里,就會處于被淘汰的邊緣了。所以,在我們這個平臺上,淘汰下來了許多聽起來很著名的教授和院長。因為這個平臺上的其他人都很厲害,如果你不夠厲害就站不住腳。

  很多學校的EMBA沒辦好,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門戶之見太強,固步自封;二是院長本人水平太差,私心又太重。有一些商學院的院長,或者主管EMBA項目的副院長,把這一塊交流平臺當作了交易的平臺。交易的結果就是我請你來,同時你要請我去。抱有這種目的,他請來的那些老師都會是頭面人物,但教學水平不一定行。

  陳金炳:整個EMBA教育,大家現在都在搶老師?

  張建平:對。一方面都在搶老師,但還有許多EMBA項目的管理者,他沒有真正的興趣找好老師。我們這里是真正的有這么一個理念,就是能請到最好的,就不會去請第二好的老師;或者是如果能請到最好的,會請第二好的老師作備選。其實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很難的。因為會得罪許多人。

  陳金炳:你們尋找“好老師”有什么范圍?

  張建平:我們現在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談一個合作協議,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派四個杰出的教授過來,他們派老師,我們考核,最后學員可以拿到多倫多大學的四門課程的結業證書。另外,我們已經跟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基本上達成協議,他們的一些著名教授過來的時候,要給我們的EMBA上課。除了這兩個大學之外,我們之前也找了很多國際上的老師,包括哈佛畢業的、麻省理工畢業的,還有新加坡、臺灣的。但是總體看起來,國際師資的整體反響一般,并不如預期的那么好。原因有幾點:一是這些老師對中國實踐不了解,第二是語言有障礙。實際上我們都明白,精妙的思想需要準確的表達。同樣一段意思,就是另一個人來說都不行,何況翻譯?

  本土老師我們怎么找?一個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各種關系去尋找。另外我們也通過學院網絡、校友網絡,在網上搜尋。我們只要一聽說哪個老師講得特別好,就會感覺到很興奮,就希望很快請他過來。真有求賢若渴的感覺。現在EMBA層面上的優秀師資是稀缺資源,包括講座師資也是很稀缺的。EMBA這個平臺是很殘酷的。大部分講座老師給普通研究生講課能獲得滿堂喝彩,給EMBA講課就不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員的經歷和閱歷大都較深,而總體上很高水平的師資,也提升了他們的品位。

  陳金炳:假如現在的老師資源不能滿足需求,這個培養過程應該怎樣完成?將來的EMBA教育還有哪些方面的提升空間?

  張建平:我們從下學期開始將會在EMBA課堂里配備助教,主要由一些副教授構成。這樣我們希望在為EMBA學員提供高品質教育的同時,也培養我們自己的師資。對于某些課程,我們的師資還不夠格時,我認為還是要外請。因為到最后EMBA教育項目的競爭,一定是品質的競爭。由品質打造成品牌。品字三個口,“三”就是多的意思。什么叫品牌?就是很多人,很多張口說你好,你就是好品牌,很多張口說你不好,就是壞品牌,所以品牌建立于口碑之上,而口碑建立于品質之上。

  我認為當前的各個學校的EMBA項目,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今天大多數的EMBA教育,事實上都是長時間的系列講座而已。EMBA同學來了之后,聽四天的系列講座。那么講座和教育區別在哪里?區別在于教育有課前的準備、課間的研討、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后的反饋,包括學以致用的指導和反饋。這些就是我覺得整個EMBA教育界在今后的教學管理中要注重的問題。

  陳金炳:您作為對外經貿分管EMBA的副院長,您對EMBA項目運作的本質有很深刻的理解,對品牌和品質的要求也很高,但由于體制包括資源各方面的約束,離您的理想狀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您本人認為對外經貿EMBA將來怎么樣才能夠一步一步實現您規劃中的理想狀態?接下來大概會展開哪些方面的工作?

  張建平:經貿大學的大環境我感覺還是不錯的。我覺得我們的EMBA項目做得不錯,但是,和我們理想中的目標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地方還很多。

  我理想的狀態和我們現實之間還有差距,可能是我這個人有點理想主義,所以在我底下工作的人也是有壓力的。理想與現實有落差,有些地方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有些地方是因為我們這個團隊還不夠成熟、不夠全面;有些地方可能是因為體制限制了我們的發揮。

  至于今后要做哪些事情,其實我們之前大體已經談到過。首先,要達到國際一流的EMBA教育水準,我們的師資配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二,我們在硬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三是我們在教學管理方面、學員活動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偠灾,在我看來,從頂級要求來看,我們的EMBA項目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我個人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知足知不足”:知足常樂,知不足常奮進。對我們的EMBA項目,我也是如此。其中知足是什么意思呢?我覺得我們這些同事已經工作得非常辛苦非常努力了。我覺得我們捫心自問,應該都覺得無愧于心了,這一點讓我覺得知足。但是,需要努力的地方,仍然很多,所以還需要常奮進。

  陳金炳:EMBA作為高端的管理教育項目,它也是學院的品牌,除了師資之外,這個品牌還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

  張建平:一個優秀的EMBA項目,第一要有完善的課程體系設計;第二必須配備卓越的師資;第三是加強教學活動的管理;第四是學員活動的管理;第五是搭建學員資源平臺;最后一點,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是:要真正體現出教育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價值和貢獻。

  陳金炳:對外經貿EMBA現在對學員活動有哪些安排?

  張建平:我們設立了EMBA聯合會、EMBA理事會、行業協會、興趣協會等組織來管理學員活動。比如說我們的

高爾夫球協會就是這樣一個組織。另外我們聯合學校以外的資源來開發EMBA的平臺,就是說我們EMBA的資源可以和外面的分享,但在這一塊我們做得很慎重。坦率講,我們在學員活動的管理方面,目前還做得不盡如人意,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陳金炳:對外經貿大學EMBA的校友工作是怎么安排的,EMBA學員和經貿大學是如何進行互動的?

  張建平: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理念:打造終身教育的平臺。這個概念就是一日為校友,終身為學生。只要你在經貿大學讀EMBA,那么無論你畢業了多少年,隨時都可以回來聽EMBA的課,不需要再交任何費用。我們所有的講座、所有的課堂,都是對所有歷屆的同學開放的。這是提高教育增值的一種方式。

  第二個方面,我們現在正在整合校友平臺,有意識的準備各種活動,把班與班之間的界限打破,讓學員擁有整個平臺上的同學資源。

  第三點,我們打破項目與項目之間的界限。比如說我們給MBA學員配備校外導師,而構成校外導師的大部分成員是EMBA同學。這樣一方面幫助MBA同學成長,另一方面也讓EMBA同學擁有了MBA學員的資源。

  陳金炳:平時有沒有本科生和普通研究生跟EMBA學員相互融合的活動?

  張建平:這些活動一直都有。EMBA同學回來給研究生、給本科生開講座,可能各個學校都會這樣做。但是給MBA配備校外導師,能這么安排的學校可能會少一些。講座方面,不僅僅是EMBA,就是普通的往屆學生取得一些成績后都很愿意回來做講座的。因為回到母校講座是一種榮譽啊。而且現在的在校學生確實有一種心態,就是對校友的心理認同感特別強。他們從校友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希望。聽校友演講和非校友演講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陳金炳:本科要學四年,研究生脫產是兩年,而EMBA教育每個月只有四天,怎樣才能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培養EMBA學員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張建平:第一,學院要讓EMBA學員們真切的感受到:學校辦學的最根本的宗旨,的確是給學員提供真知、幫助學員提高。因為只有當EMBA學員們感受到學校是真心的在辦教育,而不是真心的在賺錢,這種認同感的源頭就產生了,他們就會比較容易把自己看成是這個學校的學子,而不是把自己看成這個單位的顧客。為什么顧客往往不能對公司產生很強的認同感呢?就是因為他覺得我們的關系是交易。而學子為什么會對母校產生游子般的感覺呢?就是因為學子不會覺得是和母校在做交易。

  第二,就是學校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把教育品質、管理品質、服務品質真正提升起來。管理EMBA學員,也難也不難。難的是EMBA學員的閱歷都已經不少,品質好壞,他們往往能一目了然。不好糊弄。當然,我們也不會糊弄。不難的是:大多數真正見多識廣的人,會更加包容,往往更能體諒別人,只要你真誠相待,努力付出,還是很容易得到他們的諒解的。我感覺最難的地方,是不容易建立一套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來推動項目品質的提升。因為培育卓越的品質,光有理念還不行,還要有好的機制。

  陳金炳:我們的主流媒體對各大商學院的EMBA項目有一些相關的報道,您也接受過某些媒體的訪談。在我看來,商學院是一個平臺,媒體也是一個平臺,您現在怎么從商學院的角度去理解這兩個平臺之間的關系?您認為兩者將來可能怎樣更好的互動和整合各自的資源?

  張建平:商學院和媒體從大的角度來講,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幫助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應該這么說,一個負責任的、有使命感的商學院,和一個負責任的、有使命感的媒體,他們都應該意識到,他們的使命應該是幫助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商學院幫助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方法和途徑是通過培育出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學子;媒體的社會責任應該是本著社會良心、社會良知,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能夠較好地引導社會的思潮和認知。

  其實評價一個媒體是不是卓越的媒體,我想根本點應該在于它是不是有社會良知,而不是看這個媒體賺了多少錢。我覺得在這個層面上,負責任的媒體和商學院應該是共同的。在這個共同點上頭,再談具體的合作就會比較容易。

  陳金炳: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會跟商學院合作,比如請教授開專欄,開展訪談,合作論壇等。商學院這一方的收獲大概有哪些方面,請您從自己的角度給媒體提一些建議,我們將來怎么合作得更好?

  張建平:現在這種合作越來越多。我認為這是很好的趨勢。媒體的人比較敏銳,能夠抓住社會的熱點;商學院的優勢是在于有較厚實的學術積淀,有一批專家可以對熱點問題做系統的闡述。所以兩者結合是很好的現象,而且一定越來越成為潮流。這也算是相得益彰,強強聯合。

  我希望媒體和商學院能夠常常聯系,更密切地合作,能夠把一些商學院做得好的地方總結出來,這樣大家也可以相互學習。 此外,一個財經媒體,也可以適當地獨樹一幟——不妨本著社會良知,對學術界的有些弊病進行相關的討論和抨擊。因為在當今的學術界,腐敗之風已堪稱史無前例,學術機構行政化、官僚化極其嚴重,學閥學霸很多,但大多數人都敢怒不敢言。其中,不僅是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總體上的懦弱性,也因為,有些學者在抨擊教育時弊之前,不得不顧慮會對自己所在的學校和學院會產生哪些不良后果。

  陳金炳:五洲在線從2000年成立到今年是七周年,我們長期以來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推動不同商學院之間的交流,好的經驗讓大家分享;另一方面,我們將通過整合商學院和財經媒體的資源,與更廣大的企業管理人員和社會公眾融合。比如我們原來做的商學院院長論壇和現在做的商學院EMBA高爾夫球巡回賽,就是想推動整個管理教育市場的發展。您對我們做的這些事情稍微的點評一下,或者說建議我們將來怎么做得更好?

  張建平:我覺得很好。你們也在推動中國EMBA教育的進步。我知道,作為一個媒體,一個公司,還得考慮盈利問題。但一個公司一開始在良知和盈利之間往往是沖突的,所以這里頭就有一個權衡的問題,也是一個藝術問題。如果你太注重利潤,你失去了良知,有良知的機構可能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但是你太注重良知了,你就成了公益機構,最后你這個公司就得關門。所以權衡良知與利益,對個人、對社會、對未來都是很重要的。借此機會我也向各位媒體朋友表示感謝!

  至于建議,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可以發起成立一個中國EMBA慈善基金,用來支持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等。這樣其實也是在推動和發揚中國EMBA群體的社會責任感。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江南水鄉商業開發反思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攜手新浪共創輝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