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張新民:以所謂的國際潮流來衡量中國大學不恰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22:37 新浪財經
7月10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張新民做客新浪財經嘉賓聊天室。(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更多財經新聞圖片 對于從國外引進的EMBA項目,雖然在中國已經歷五年風雨,但是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7月10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張新民、《英才》雜志社社長宋立新攜手北京市五洲在線廣告有限公司總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財經嘉賓聊天室,就諸多熱點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以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張新民演講。 張新民:您講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是特別重大的一個問題。因此給一個判斷也是比較困難的。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里面,有一種風。我也擋不住這種風。比如高水平的大學教師,你的價值在什么地方?在我們國內最好的學校里面,他的評價可能不是在中國發表論文,可能不是為中國的發展,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可能不是在學校里面做的很重要的學術報告,而是到國際所謂的一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他不再關心誰能讀得懂,而是關心你到哪里去發表。這是過去高校里面出現的潮流。就是在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大學里面,以所謂的國際潮流來衡量我們的大學是不是恰當?我們現在恐怕還得再走一段時間。 還有國際認證一陣風。大家覺得ISO9000一開始認證的時候,我們是什么感覺?大家可以去評價。大家認為走國際認證,商學院有歐洲的認證,有美國的認證,當然英國和美國形成了兩大系列。大家認為,你的高質量的商學院,應該通過國際認證,認證了就是商學院了。大概幾百所國際大學,通過了美國AACSB的認證。這個認證通過的大學里面,絕大多數是美國的大學。 這個數字本身說明了什么?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點,這個國際認證,所謂的國際認證,屬地化,或者本地化的色彩非常濃厚。這個數字本身絕對說明這個問題。為什么沒有歐洲的學校?同樣的道理,歐洲的認證,也大量的是歐洲的學校,歐洲外的學校很少。也同樣說明了這個認證區域色彩非常強。 所以談的第一個問題,區域色彩非常強。第二個問題,眾多的一個國家的大學,都紛紛通過認證了,難道這種認證就一定代表高質量嗎?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絕不相信五百名的學校,比歐洲的沒有入他的十幾名的學校水平高,我絕對不相信。 我們現在看到一種非常可悲的現象,國人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不去談這些東西,而是反復的以加入這些東西為榮,當然應該為榮,因為他們做的確實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加入這樣的潮流呢?我覺得有條件的可以加入,沒有條件的不用加入。我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能力加入這個里面,畢竟這種認證就是重在建設的過程,認證的過程,實際是提升你的全方位的,比如你的辦學理念,讓你的目標連在一起的很重要的過程,我覺得未必是認證的一種結果,讓大家看到的是一種過程。 我們的這種價值表現,我們的質量高低,是不是一定通過這種認證來表達?那是另外的事情。所以我是對這個認證談這樣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也強調關于國際化的問題。國際化在我們過去幾年高校里面也談得非常多了。去年就有一個記者問我,他發現美國的大學也在談國際化。我們中國大學也在談國際化,他說有什么區別嗎?這個問題對我來講,我就在思考有沒有差別?有非常明顯的差別。美國的大學,或者發達國家的所謂國際化,一個核心概念是市場;我們的國際化,一個核心概念是差距。 就是教育的供給相對充分,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做的市場招生的行為,絕不是提高質量的行為。而我們中國的內涵是差距。就是通過國際化的進程縮小和發達國家大學的差距。但是我們現在用偏了,認為國際化就是高質量,其實國際化代表往高質量發展的過程,這是我理解的國際化的過程。 第三個問題在國際化的進程里面,不能失去自我。我們中國的國際化要有自己的骨氣,就是不能到了迷信的程度,已經不是崇拜了,已經在商學的同行看來,對美國的商學教育,不僅僅是崇拜了,已經是迷信的程度了。 我們說不能失去自我,如果僅僅有單向學習的能力,你永遠不能得到他的尊敬,在國際化進程里面,我們應該有我們的東西,比如我們的案例是可以提供的。至少我們中國很多很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我們的一些特色的東西,完全可以在國際上去討論,或者是借鑒的。為什么自己的東西不去學,反而用舶來品呢?這個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東西。 我們大量的學校是以中外合作辦學,是以給外國人貼牌為榮,展示自己國際化的能力。很少有的學校為什么不向國外輸出我自己的教育?我們從去年開始,我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開始辦了純英文的教育,這個辦得非常好。當然本土輸出也是可以的,他來讓他走,同時必要的時候,我們到國外去輸出我們的教育。大學到國外去,跟他合作辦學,授予我們的學位,這才是我們應該想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向國外學習。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