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7年東亞投資論壇媒體懇談會7月6日舉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10:52 新浪財經
“2007年東亞投資論壇”媒體懇談會7月6日在外交學院舉行,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副會長、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與媒體記者暢談東亞投資的潛力和熱點,并闡述“2007年東亞投資論壇”的舉辦背景和意義。 “2007•東亞投資論壇”將于7月14-15日在北京喜來登長城飯店舉行,主題為“優化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策略”,旨在匯聚官、產、學精英,聚焦中國企業“走出去”歷程,“走出去”戰略開拓新視野。 在6日的媒體懇談會上,吳建民提到,東亞投資面臨三大機遇。 首先是,東亞“錢又多又少”,創造渠道把資金留在區域內是關鍵。 有關統計顯示,東亞地區外匯儲備達3萬億美元,其中60%左右流向美國,這其中又有60%左右購買美國國庫券。而在民間方面,各種儲蓄達14萬億美元,這是“不得了”的錢。與此同時,東亞地區又缺少資金。例如基礎設施建設今后5年需要1萬億,但投到這一領域內的資金卻非常少。 一方面有錢一方面又沒錢用,這是因為東亞地區好的投資產品不多,沒有使區域內資金得到良好利用。我們投資美國國庫券回報率僅為5%,美國反過來又以11%的回報率把這些錢借給東亞。試想,如果我們能創造渠道,把流向國外的錢留在東亞,即使僅有5%,便能帶來相當可觀的效果。 其次,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深層次發展需要區域內的投資合作。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后,東亞10+3經濟合作迅速發展。如今,區域內國家間貿易已占東亞地區外貿總額的55%。東亞已經即歐盟、北美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共同體。但我們應該看到,東亞貿易發展朝前,但投資合作落后。有關專家估計,東亞95%的資金均流出區域,而在區域內的投資每年僅有250億左右。與貿易相比,投資合作更具有穩定性,更能夠推動東亞經濟一體化發展。 第三,東亞投資合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全球經濟近年來正處于經濟大發展時代,連續5年保持5%的高增長率。這股旺盛的增長勢頭來自何方?過去靠的是美、歐、日等地區經濟的帶動,如今東亞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和作用大大增強,已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點。按目前趨勢發展下去,東亞經濟發展以及東亞投資合作必將更有力地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吳建民說,東亞地區投資合作前景廣闊,而三大領域的潛力最應受到關注。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能極大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有關這一點,上海到南京高速公路的修建對滬寧經濟的推動作用,能給我們提供啟示。如今中國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有了長足發展,但老撾、緬甸和柬埔寨等我們的鄰國,基礎設施建設卻非常落后,而那里恰恰存在經濟發展急需的資源。因此,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的投資合作,將互惠互利。 其次是服務業。 有關部門統計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目前主要靠第二產業拉動,服務業發展尚有巨大潛力可挖。另一方面,服務業增長能有效減少能源消耗。據估計,中國服務業每增長1%,便能減少2000多萬噸標準煤的消耗。在服務業領域,東亞區域內的日本比較發達,可以借鑒和交流。這也說明了東亞區域合作有很強的互補性。 第三是能源和環保產業。 可替代性能源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和發展趨勢,中國政府也積極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在這一領域內,中國潛力巨大。例如,中國有廣闊的沙漠地區,據估計,如果這些沙漠地區有6%的面積可用于太陽能采集和生產,就可以基本解決中國的能源需求。但同時,技術成為創造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瓶頸。而日本擁有不錯的技術,這再次體現了東亞經濟合作的互補性。 吳建民說,東亞投資合作和東亞經濟一體化面臨機遇,我們希望通過東亞思想庫網絡(NEAT)和“東亞投資論壇”這樣的途徑,促進東亞一體化,推動東亞投資合作,為學界、產業界和政界創造交流和合作渠道。 當有記者問到東亞投資合作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關系時,吳建民提到: 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受到全世界關注。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而東亞地區國家歡迎中國的投資,這將成為雙方共贏的新亮點。正如錦濤同志幾年前所說,中國企業走出去,亞洲地區是重點。 當有記者問到中國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走出去遇到的國外“中國威脅論”論調時,吳建民說: 中國需要能源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全世界。中國出口60%來自跨國公司,中國購買的石油并非完全是中國人自己在消耗,也是在中國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區的跨國公司在消耗;鈬H社會不公言論需要廣闊的思路,加強同外部世界的溝通。同時也可以組織各國專家聯合研究,中國的能源消耗對世界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對世界有什么好處。 當有記者問到如何塑造中國企業海外形象時,吳建民強調: 中國海外企業的形象有的好,有的不太好。中國企業走出去缺乏綜合機制,缺乏行業內的相互協調。中國企業走出去內部競爭激烈,最終結果是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受損。這是初級階段不可避免的,但中國企業需要逐漸成熟起來。 吳建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建立行業協會,在中國企業內部協調各自利益和關系,這一點日韓企業可作為借鑒。其二是中國企業需要致力于自身形象建設,有些企業尚未認識到這一點。企業可以與當地媒體和主流社會多接觸,多交流,讓當地人多了解中國企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其三,中國企業需要外交資源,利用外交資源了解國外情況,與國外打交道,樹立自己的形象。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