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數字報業新技術研討會 > 正文
下面進入互動環節,傳統的報紙就是我說你聽,在數字化時代是實現了更好的互動,下面進入互動環節,在座的有問題可以舉手示意。
好,我看到了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姐有問題要問,你可以點名哪一位嘉賓來回答。
提問:我剛才聽寧波日報的田總講你們的電子顯示屏項目開始運作了,我想問一下你們的效果怎么樣?
田勇:你剛才說的是不是電子顯示屏的項目,我們現在叫電子顯示屏報,第一批做的是100個,放在社區主要人流區里面,現在我們報業集團安排幾個部門來共同完成這個任務。首先就是我們寧波報業集團有個新聞三維有限公司,是我們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投資的。他們本來做三位仿真技術,現在還做電子顯示屏。電子顯示屏的技術相對比較簡單,電子顯示屏一般有2米左右的寬度,3米左右的高度,并且可以把其它的附屬功能,像廣告牌,甚至是多種的服務功能,甚至旁邊有一些小標牌,結合在一起運作。這個建好了以后,有一個專門的市場營銷公司來營銷電子顯示屏。再由中國寧波網負責內容的更新和維護。電子顯示屏報主要的內容是以視屏為主的方式,它應該以電視播出的形態,以廣播滾動的方式,再用互聯網的信息內容更新的表現形式。這樣結合起來,能夠力求把信息內容價值放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和寧波科協一起合作,把科普信息也放到那里。目前規劃已經定下來,而且內容產品也基本定形。在今年底,第一批幾十臺電子顯示屏能夠樹立在各個社區。
主持人:下面看哪位還有問題,或者也可以表述你的觀點。
提問:我是中國出版新聞報的記者,我想請問石油報的王總,剛才你講到作為全國行業報有困惑,更有興奮,我特別想知道你的興奮點在哪兒,既然你興奮,我想是不是咱們的網站經濟效益很好?我不知道是不是能這么理解。作為全國性的報紙,在市場推廣的前提下,咱們全國行業報的優勢在哪兒?
王毅鍇:經濟效益是其次的,因為中心網上面有經費補貼。我興奮的是,咱們可以想象,廣告收入最高的不是人民日報,不是經濟日報,而是我們城市報紙,因為發行半徑小,報紙到讀者手中也快,它可以分新聞早報、新聞午報、新聞晚報三次。如果空間距離拉得大,發行的時間就得長。比如我們在大慶、烏魯木齊、成都和蘭州等,我們五個地方建立了中心,下一步隨著網絡報紙的發行,但是看到前一個月前的人民日報,發表了江澤民七一講話,如果是電子報紙出來之后,縮短距離以后,宣傳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我再舉一個例子,原來中國石油報在大慶油田發行量3萬份,大慶油田報也是發行3萬份,但是現在大慶油田報發行17萬份,因為報紙是免費送到家庭里去的,大慶日報還不包括晚報,它的廣告量一年一千多萬,而大慶油田廣告量是幾百萬,中國石油報大慶地區的廣告量就非常少,雖然都是三萬份,而且是更高端,購買力更旺盛,因為除了大慶油田還有大慶石化總廠,而大慶日報還面對農村的讀者群。我們報紙的營銷形成提升了,我們以后可以在大慶搞插頁廣告,但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刊號方面能對我們松一下,我們可以出大慶版。但是在電視媒體方面我們都一樣,我們可以搞個性化的,專門對大慶的讀者出大慶版。
主持人:王總編激動的是在傳統時代,他們花了很我錢才建了4個印點,現在他的每個計算機都成了他的印點,他的印點成了40多個,這就是數字時代帶來的爆炸式的印點增長,這也是紙網結合的市場前景。
提問:我是荷蘭愛瑞斯公司的戴小姐,我想問一下寧波報業集團的田總,大家都知道你們在電子紙閱讀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成果,能不能把比較有價值的東西跟大家分享出來?
田勇:電子紙閱讀器,我們認為盡管是一個不夠確定的新媒體樣式,但是我們還是愿意走得比較深一點,因為我們對像這一的產品在以后可能成為新媒體的載體,這種可能性我們有一定的期望。像最近我們到國外去看,國外一些國家也有電子顯示屏,但它像掛歷一樣掛在墻上的,受眾還真的是很普遍,每天可以更新,就像電視屏幕一樣,介乎于電視和電子閱讀器之間。他們認為這種介質市場拓展延伸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
另外,剛才我曾說到,我們互動多媒體報在電子紙閱讀器上,我們稱它為電子紙報,為什么給它定義成報?我順便回答剛才兩位嘉賓說的問題,究竟是傳統的報紙形態,還是新的形態更適合我們的受眾?我本人是這樣理解的,我們“報”這個詞真的是太好了,手機上的短信,包括新的彩信好幾年前就有了,但自從打上一個“報”以后,叫手機報,它的價值一下增值了。其實我認為手機不是報,這個報無非是短信的疊加,本來是幾條的,現在是幾十條的,或者說原來是文字的,現在變成有圖片了。但手機變成了報,它的內容就增值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互聯網一種新的電子報紙形態最終形成以后有一個突然訪問量大增的變化呢?這是有它的道理。電子報紙實際上線,我們寧波網從02、03年就有了,當時無非是文字條目似的,但是自從新的報紙原生態放到網上去以后,這種形態一出現,一下子訪問量急增。大洋網在短短幾個月里面,廣州日報報紙總的訪問量占到大洋網總瀏覽的40%幾以上。浙江在線曾經是16%,寧波網是13%、14%,它的訪問量一下子上去得很快,看來和報紙品牌形態是有關系的,它權威、公正,報紙形態大家更加容易接受。再一個,互聯網不是信息不夠,而是信息過剩,對信息資源的整合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報紙版面語言恰恰在資源整合上有獨到之處。所以報紙形態甚至名稱在新媒體終端上保留是很好的。
那么我們是不是只要有原版報紙形態呢?我覺得是可以改進的。我們在電子閱讀器上也會放原版報紙,但是我們覺得放原版報紙作為市場營銷一種方式是可以的,但從實驗角度和市場營銷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有新的形態疊加進去,它的價值會有另外的拓展。實際上我們做的電子紙報,既是單獨制作的形態報紙;同時又就可以作為后面40版、更多版原版報紙內容的提要、檢索。你一點就可以點到更多的報紙里面去。而且因為報紙形態一打散以后,它固定的格式打破了,滾動播報就可以實現,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能夠電子報紙的市場作用。但是在這里我絕不回避,實際上傳統報紙搬到網上,效果還是非常大的。即使在國外,它也只是改變了方式,屏幕邊緣可以翻頁更加方便,這樣的話效果是非常好的。但這并不排除對新的形態,包括剛才說的2.0、3.0的嘗試,我想這個過程一定會向前推進,要不然老是停留在報紙上,可能價值實現就有制約。
主持人:在現在紙網結合中有兩種趨勢,一個是主張尊重讀者的閱讀習慣,把原來報紙是什么樣的就搬到網上去,還有一種發展網絡就要用網絡的表現形式。剛才田總很聰明,他誰也沒得罪,兩頭都照顧到了,再次對他的和諧給點掌聲。
提問:主持人好,各位嘉賓好,我是傳媒雜志社的記者彭春燕,我有一個問題想請問錢江晚報的負責人,我想了解錢江晚報如何實現報網互動的,受眾的反饋情況怎么樣?
李曉鵬:我現在最好還是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可能說起來更好一點。因為我們現在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也是我剛才所講的,不是我們怎么樣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能力轉移到網上,我覺得這個是報網互動和數字報紙的一個核心內容,如果說這一步做成功了以后,我們的道路就是非常寬廣,前景也是非常光明的。我們在辦自己的網絡版的時候,一些新聞性的東西,我們給讀者(網友)呈現的東西并不是純粹新聞性的東西,如果讀者愛看新聞性的東西,他可以點擊我們的數字報紙,這是一個。
第二個,我們現在主力打造一個大眾播報的頻道,大眾播報頻道結合了兩個渠道的來源,一個就是我們有一個超級信息崗,我們有一個熱線,這個熱線會24小時電話打過來,他會告訴我們哪個地方發生了車禍,哪個地方發生了火災,或者哪個地方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把這些東西也作為網站的內容。他打電話過來以后,我們經過一定的篩選,就把一些即時性的新聞,馬上就放到網上去,這是一個渠道的互動。
第二個渠道的互動及我們叫做讀者播報新聞。我們在網絡版上專門留了一塊讀者來播報的一個上傳區間,有什么新聞,他可以通過上傳區間來上傳,然后我們后臺再稍微篩選一下,我們一般都會代他發布上去,這樣就有兩個渠道。
第三個,我們還重點突出了服務性的互動內容,比如說去年高考前填報志愿期間,我們邀請30多所高校招生負責人來我們網絡做客,讀者可以通過電話、網頁留言,給30多位高校的負責人提出自己的問題。當時的留言有3000多條,有長達幾十頁的留言,嘉賓也即時給予答復。所以,我們的互動一定要作為網絡版今后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也是我們內容生產能力的一個具體抓手。
主持人:剛才李曉鵬先生講的也非常好,也突出了互動的概念,他剛才也講到1.0和2.0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互動性上。其實網絡的互動性是網絡媒體相對傳統媒體的優勢。
剛才李慧麗女士講到河北日報報業集團,領導用十個字定性如何面對新媒體挑戰的,我非常感興趣,積極應對、主動參與、為我所用、趨利避害。我非常想問河北報業集團的李慧麗女士,就您本人來看,趨利避害的利在哪里,害在哪里?
李慧麗:謝謝張社長直接提問,這十六個字確實是我們集團黨委針對數字時代,數字報業發展的現狀做出的一個總結,或者是做出的這么一個發展思路。我個人理解,因為數字報業,它作為一個新形式,利—現在還都沒有看到,但是作為傳統媒體,不是說遭遇到了嚴冬,但是已經感受到報業媒體發展的困境,我們的經濟收入已經普遍下滑,包括我們集團內部也有些媒體確實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利用新技術尋找一條出路,對我們整個傳統媒體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利”對我們來說還沒有看到,但我們有這種耐心,在探索中、行進中去尋找利,當然這個利不僅僅代表金錢,它有利于提升我們的影響力,擴大我們的影響力,這樣可以提高我們作為傳媒最重要的一個輿論引導能力,我覺得這個“利”是不能忽略的。
我們現在在網絡上的資源信息確實是非常泛濫的,作為媒體、報紙來說,我們和網絡結合的時候,我們能有多大的力量去抗衡這些東西,我們也是在探索。我們感覺設立報網互動,有些東西反應特別快,過去傳統媒體做一個新聞報道,可能大家都知道,會有方方面面的,包括中宣部,包括一些主管部門,他會從各個方面進行約束,進行管理,但是作為現在網絡時代,大家反應非常快,再加上互動功能,讀者自身也是信息的發布者,也是參與者,這時候可能在我們媒體中如果沒有一個應急機制,很可能一句話,或者一條消息,一個新聞出去了,可能給我們帶來的負面效應要遠遠大于我們自己平時努力塑造起來的形象。所以,這種“害”也不得不考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