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投融資政策走勢與體制創新(2)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6:53 新浪財經
二,整合者 三駕馬車 民營資本、國有資本、國際資本 三個階段 1.國退民進 2.國進民退,民主產業資本退出。這將是一個長期的爭論,當年的計劃和市場的爭論一樣,將會是長期的進退。我們現在可以分析,聽到 3.新國進民退:我們知道,三億竣工曾經想邀請凱萊來,并不是一定要中國民族產業的重任,只是沒有選重他。 我們將會看到,很多各種聲音會出現,很多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有些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有些是站在民族感情的角度。從歷史長期的發展規律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達到了。 曾經有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的收購,從中國的產業整合的地圖上,下面是短期資金,我的左手面是風險厭惡型的資金,對風險承受力很低,社保基金是長期的基金,是對風險承受力也是很低的。比如說很多的溫州財團到上海炒房,炒期貨,這種資金風險偏向是很高的。在這個上限資金是時間長、風險率高的資金,中國的產業結合從哪里來?從這里來。 我們剛剛說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誰在前臺,誰在幕后。我們現在的前臺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成立收購的資本。后臺是金融資本。所以說中國產業整合,未來里面最大的力量,最決定性的力量將是產業整合的風險投資。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所有的并購市場出現的資本大多數來自于國際的資本市場,我們看到很活躍的凱雷資金,雖然是民族團隊,外國資金的頂輝,我們企業家要學會和國際資本的合作,他們不是來寫消滅你們的企業,是通過投資,幫助你的企業,來獲利的。就像樣奶粉一樣,幫助你長大的。 但是我覺得非常遺憾,中國政府應該非常注意的是,我們應該盡快的培育和發展民族的產業整合資本。民族的產業和整合資本應該在未來的十年和二十年時間,中國的整合時代產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一萬億外匯儲備,這么大的外匯儲備都用于投資到美國的國債上去,從結構上是有風險的,能不能把這種產業結構的一部分建立一個中國的GIC,投入到中國的產業的事業中來。能不能讓他們去支持蒙牛的發展,能不能讓他支持雙匯的產業整合,能不能讓他們支持舒伯爾的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中國外匯儲備非常大的課題。 所以說,今天我們的企業家面對這樣的整合時代,應該學會如何和金融資本,尤其是國際金融資本來合作,進行產業的整合。我們的國家應該想一想,在這樣的產業整合的年代,在中國這樣的新工業化的時代,在中國這樣迫切需要工業資本進行補充的時代,我們如何發展我們自己的民族產業整合資本。這是擺在我們政府和企業面前兩個重要課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來解這兩道題。 我今天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陳先生給我們帶來精采的演講。 上午的論壇有幸請到肖律師,下午撰寫上市公司資產充足的研究及被商務部六部委頒布的國際投資者北京市天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延生孫律師,大家有請。 企業并購中的法律對策 孫延生: 大家下午好! 前面聽了湯總和陳總講的一并購的一些準備,受益匪淺,大家都有同感。 下面,我講一點具體的題目。并購當中的法律對策。我想任何的并購都離不開法律方面的一種操作。在我們國家目前來講,法律的操作可能涉及到境內的并購,境外的并購。 境內的并購應該注意的法律問題?外資并購注意的法律問題? 一、境內并購中的法律對策,主要有五個題目: 1.選擇目標公司。 我們在任何一個并購案件當中,你想并購哪一個企業,首先對目標公司進行一個考核,最基本的判斷可能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這三個主題的性質不同,可能為我們下一步制訂并購方案,要有明顯的不同。 如果選擇國有企業進行并購,他注意的點和上市公司以及民營企業的并購肯定是不同的。根據我們做的干案例和幾年來實踐的體會,我們認為選擇國有企業做并購,一定要看這個國有企業在并購之后,或者現在在一種虧損的負債經營下潛力多大,這個要考核。 潛在的歷史負擔要考核。 可能會成為你收購的累贅。 國有企業的收購還有個審批流程的因素,這一點我們也要考核。所以收購國有企業對國有企業的潛在的價值,潛在的風險,負擔以及審批的流程,都要去考核。 如果我們收購的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是民營企業,假如說,民營企業也有不同的注意點,目前來看,對民營企業,比較關注的就是它的股權和產權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就我們在全國各地做業務得到的一個調查的意見,在全國的各個省市,在民營的企業當中有這種產權隱患,或者產權問題的大概有六萬多家。主要的問題就是股份的擴散化。法人股的個人化,職工股的社會化,都具有200人以上股東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民營企業的產權股權問題需要重點考核的。產權是否明晰,有沒有隱患,有沒有法律爭議,都需要重點考核。 對民營企業的考核還應該考核一級辦市場的關聯度,我們了解到很多民營企業對各地的產權市場,有一種依賴的關系,企業可能發展過程當中,資金有緊缺,怎么辦?跟產權交易所進行協商,產權交易所有一些單位,給你發股票,資金就搞定了。 可能會成為你融資或上市很大的法律潛在問題。所以我們并購的時候選擇的目標公司應該在這兩個點上重點把握。進一步調查的時候也應在這兩個點上進行重點考核。 假如我們選擇的目標公司是上市公司就會有另一套的規則,上市公司要求證監會的審批,所以這里頭我們總結體會是這樣的。如果把握它的點,一個是審批成本。我們大家要考慮,審批之前要提供各項報告。各項報告的提高是需要成本的。還要考核你對于所要確定的收購的殼,上市公司的殼,以及維護成本有多高?有沒有充足的準備,所以我們在選擇目標公司的時候,三個不同性質的公司作出的準備是不一樣的,調查的點也是不一樣的。 2.產業整合 (1)互補性考慮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應該是互補性有考慮。我們應該考慮到產業鏈和市場的整合因素,搞不好容易出沖突糾紛。技術人員是不是互補,資源是不是互補,這里面有個字資產問題,這些都會引起糾紛的。 所以一個企業要想整合,要想并購另一個企業,一定在互補性上做充分的考慮。互補性是跟法律方面緊密相關聯的。互補是不是合法?有些互補是很融洽的,但是可能法律考核上會有一些潛在的問題。 (2)關連交易和同業競爭 我們應該有個概念,關連交易是避免不了的,有些是必要的,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都會力不從心,或者寸步難行,一定要有適當的必要的交易在里面。 關于同業競爭,我想會有一些很務實的考慮在里面,比如一個高速公路公司,它收購了另一條公路公司,他的同業競爭怎么辦?就會認為的劃定一個界限。這就是同業競爭的安排,全國市場,全國資源,這樣市長的收購,以長江為界,江南江北劃一個區間,這是認為的一個,我們在做上市的項目當中,A股當中,很多報告方案都是這樣出來的。 (3)集團內部資源的調配。 原有的產品可能會放入到目標公司當中去,如果被整合掉了以后,放進去后涉及到一個產權的轉讓,涉及到商標品牌的轉移。涉及到知識產權的轉移。在這些方面是不是合適,以及你技術人員是不是也跟著進行調配,涉及到很多的關聯點,如果處理不好,都會引發法律糾紛。可能會使你的收購進行在半途當中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 3.職工安置 這也是中國特色并購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職工安置政策上的考慮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歷來的法律政策是放在一塊使用的。 (1)政策的考慮 所以在職工安置方面,政策的調控作用可能是更強一些。比如像國有企業職工的身份置換問題,還有國有企業的主輔業分離問題,這些問題都會成為我們在職工安置方面首先考慮的。所以這些政策我們都要熟悉,在方案中都要全面的采用,全面的考核。 (2)具體措施的制訂與實施,我們的體會是這樣。在整個一個企業當中,并購一個項目全程過程當中,具體設施涉及到一個思路的策劃、合同、協議、決議、備忘錄等等,所有包括通知,聲明都是法律文件,起草簽署要做到準確。做到有預定性。做到多目的性。不能夠留下隱患,也不能夠留下反攻的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避免反攻,避免重復勞動。 我們安置職工,這樣一種工作量非常大,如果讓每個職工簽一次字,可能會簽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如果這次只達到了一個目的,在過一個月又有另一個目的需要簽字,再把這些人召喚過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所以在法律的制定一定要做到準確,有目的性。 比如現在起草的文件比如說所有的職工同意A股上市,起草完了都沒有問題,一個月后突然市場上不去了,又決定海外上市,還得讓公司簽署文件,授權書等等,把大家叫來會很難的,操作起來非常困難,有可能這個項目做不下去。 (3)重新上崗和理性擇業 這樣一種安排,我們在做的并購項目會有這樣的情形,原有的職工待業多年,工廠癱瘓,來了新的重組方,把新的生產線帶進來了,有多少職工能夠重新上崗,有多少職工需要去其他地方另行擇業。這里面會有一個準備估計劃分。我們會替重組方,替目標公司設計這樣的方案,置換金確定之后不,一般是拿走現金的,跟你的就業機會相掛鉤。在競爭上崗當中,把資金預留的企業,甚至轉換成個人的股份,這都是一種出路。 對于另行擇業的可以安排提取現金,也可以留下股份。這樣一方面安定了人心,另一方面為重組資金的準備和使用提供了一種減少成本的方案和措施。 在我們操作的國企,外資并購國企的案例當中就涉及過。 (4)三金等拖欠問題的處理 這些歷史遺留問題,要及時處理。我們的經驗是對并購的時候一次性處理掉,如果不一次性處理掉,成為新的股東一個很潛在的風險。下一步入股之后,帳算在誰頭上就不好分了,畢竟是目標公司需付帳的,會成為新的股東的負擔,多多少少會成為你的問題。 所以,不要讓歷史遺留的問題再繼續成為遺留問題。無論多難,都要一次性處理掉。 4.收購方的審查 (1)目的審查 目的的審查,一個企業收購一個公司為了什么?表面上說出來,報告寫出來肯定都不是真實的目的,所以作為收購方,作為被收購方,以及目標公司的大股東,可能都要對這個方面進行全面,準確和深入地審查。要考慮輸血型的收購還是掏空型的收購,要申斥長期經營的收購,還是短期投資機會的收購。 大企業有很多的實力對一個收購公司進行不斷的輸血,還有掏空型的,這樣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是長期的看好這個產業,看好目標公司在產業當中的地位,還是短期的,如果是上市公司配合二季級市場,如果是一級辦的公司配合一級辦市場達到自己的目的。 目的審查是非常重要的。最近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收購的辦法上,涉及到如果出了問題,財務主管是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道德方面出現問題的話,收購方承擔很大的責任,逃不掉的。 (2)資質能力審查: a.業務能力,有沒有把一個公司原有的業務做大做強。 b.行業能力,c.管理能力、d.承擔風險的能力,你收購的是上市公司,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承擔風險的能力是不是有,是不是足夠。e. 對嚴格監管是不是愿意接受這樣的能力。如果收購上市公司可能證監會交易所以及不同的監管機構要對你進行嚴格的監管,評估,是不是愿意接受。 有些公司可能不愿意接受,因為做民營企業,非上市企業做久了,很隨意,老板一人說了算,開會就是一個程序,就是秘書寫文件就可以了,如果這樣的話,收購了一個上市公司,甚至收購了一個有一定水平和實力的目標公司,可能你會面臨這樣一種考驗,你愿意不愿意接受這樣嚴格的監管。 f.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能力。 如果這幾個方面的能力,審查都是合格的。應該說收購方是一個良性的收購。 5.多贏局面的形成 國內收購的法律對策最后需要考核的一點就是多贏局面的形成。 剛才前面的專家也講了,收購58%在國際上來講都是不成功的。我想也就是說,最后多贏的局面沒有形成。我們在中國的收購當中,在國內的收購當中一定要追求多贏的局面的形成。 (1)目標公司利益最大化。收購的目標公司利益如果不是最大化,你這種收購是有問題的。收購的目標公司能不能成為行業的龍頭。在行業內在經過整合之后,能不能成為一種巨頭,或者帶點的作用。能不能為做好茶葉產業的整合進行企業,一個行業的準備,能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如果達不到,這個收購顯然沒有達到最好的目的。 (2)股東利益最大化。并購只是一個杠桿,實現其他投資最大的結果或效果,并購是應該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3)職工利益最大化。 職工能夠得到一個逐年增長的工資,穩定的職業,同時有一份很安定的工作。另外,如果做的好的話還有股權的分紅,資本利率。如果僅僅局限于公司的取得,可能在現在這種經濟條件下維持生活還是達不到小康的水平。只有有股權收益的職工日子過得才比較寬裕。所以職工利益實現了公司工作以及資本的多種渠道取得利益這樣一種局面。 (4)政府利益最大化。社會秩序穩定化,經濟秩序穩定,地方的環境改善,有利于經濟社會協調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引進資本,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如果一個公司通過并購,達到了多贏的局面,政府利益無疑是最大化,無論是國資還是民營企業。 (5)社會利益最大化。 就一個企業所在的地方來講,尤其是國有企業,原來都是小社會,能不能達到一個和諧的局面,我想通過一個并購,一定要追求這樣的目標。并購之后職工去上訪,去靜坐,企業不僅沒有正常的進行營業,反而繼續停產待工,這樣的局面不是社會利益最大化。 上面很簡單的國內的收購法律對方面講了五個題目。下面我再講一下外資并購的法律對策。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