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評選方法
通過對國內外企業公民相關評價體系(包括美國《Business Ethics》和加拿大《Corporate Knights》等媒體所公布的最佳企業公民排行榜)的綜合研究,并結合中國當前狀況,提出如下基本評選方法:
一、企業公民的定義
波士頓學院企業公民研究中心的定義是:“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是指一個公司將社會基本價值與日常商業實踐、運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為方式。一個企業公民認為公司的成功與社會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關,因此,它會全面考慮公司對所有利益相關人的影響,包括雇員、客戶、社區、供應商和自然環境等。”簡單地說,企業公民就是企業不僅僅是為股東(Shareholders)創造利潤回報的經濟單元,而且是應當對所有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s)負責的社會公民。
體現上述理念并廣為使用的其他理念還包括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公民中社會責任是產生最早,討論最多,也是貫穿所有理念的問題。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社會責任一般產生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決策和行為對社會的影響,需要討論的是企業對社會做了什么;一是來自社會本身的問題,需要討論企業能夠為社會做些什么。現代的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超過了單純的經濟活動,并且受到越來越多的管理者的主動接受和支持。企業家認為“追求利潤和承擔社會責任是不矛盾的。”他們認為企業的其他責任并不意味著與經濟責任相抵觸,這些責任彼此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你不可能將他們截然分開。企業的經營行為必須具備社會意義,就像企業的社會行為具有經濟意義一樣。
二、企業公民行為的范疇
世界經濟論壇認為,企業公民包括四個方面:
(一)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價值:主要包括遵守法律、現存規則以及國際標準,防范腐敗賄賂,包括道德行為準則問題,以及商業原則問題;
(二)對人的責任:主要包括員工安全計劃、就業機會均等、反對歧視、薪酬公平等等;
(三)對環境的責任:主要包括維護環境質量,使用清潔能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等;
(四)對社會發展的廣義貢獻:主要指廣義的對社會和經濟福利的貢獻,比如傳播國際標準、向貧困社區提供要素產品和服務,如水、能源、醫藥、教育和信息技術等,這些貢獻在某些行業可能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的一部分,成為企業社會投資、慈善或者社區服務行動的一部分。
三、評選標準
結合國外企業公民定量分析排行榜的指標體系設置,并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與其它國家的不同之處(如美國對企業用工的種族多樣性有專門的評價要求,因此需要專門評估企業使用少數種族員工(Minorities)的情況),本次評選將企業公民行為的參選范疇確定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公司治理和道德價值:主要包括對中國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防范腐敗賄賂等交易中的道德行為準則問題,以及對公司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二)員工權益保護:主要包括員工安全計劃、就業機會均等、反對歧視、生育期間福利保障、薪酬公平等等;
(三)環境保護:主要包括減少污染物排放,廢物回收再利用,使用清潔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等;
(四)社會公益事業:主要包括員工志愿者活動、慈善事業捐助、社會災害事件捐助、獎學金計劃、企業發起設立公益基金會等等;
(五)供應鏈伙伴關系:主要包括對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提供公平的交易機會;
(六)消費者權益保護:主要包括企業內部執行較外部標準更為嚴格的質量控制方法,對顧客滿意度的評估和對顧客投訴的積極應對,對有質量缺陷的產品主動召回并給予顧客補償等等。
四、對參選企業的總體要求
(一)所有參選企業必須為在中國境內合法注冊并經營三年以上的獨立法人企業或企業集團,近三年累計利潤未出現虧損,并且沒有因違反中國法律而受處罰的重大經營過失;
(二)企業對于企業公民或相關概念(如企業的社會責任等)有明確而清晰的認識,并且在企業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準則中對此有明確的提法;
(三)企業有實際的企業公民行為,而且這些行為符合如下特征:
1、提供行為發生的記錄和實據;
2、有時間上的持續性;
3、產生了實際的效果和影響力;
4、行為動機并非出于法律等外部因素的強制而能體現企業的主動性。
(四)參選企業范疇:
1、不分企業所有制,民營、國有、外資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均可參選;
2、不分企業規模,但考慮到評選的時間和調查研究能力有限,原則上以信息較為透明和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大型企業為主;
五、評選步驟
(一)收集企業公民行為信息
1、在《21世紀商業評論》、《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等媒體上以廣告形式公布有關本次評選活動的背景、目標和評選方法,并提供熱線咨詢電話和申請表格網站下載支持,征求相關信息反饋;
2、利用數據庫資源,通過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等形式向企業直接發出征集問卷;
3、面向具有更高知情權和發言權的群體,包括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咨詢顧問、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記者、知名商學院校友、非政府組織成員和部分政府官員等直接發出有獎征集問卷,歡迎各界提供可參選企業名單;
4、課題組將充分利用其它媒體和社會組織對與企業公民行為相關的企業行為的調查報告和排行榜,主動發現可參選企業。
(二)初步甄別
1、通過審核初步資料,剔除明顯不符合參選企業總體要求的參選資料;
2、通過網絡搜索等方式多方求證,剔除申報不實的參選資料;
3、剔除在企業公民行為范疇中的某方面有較好表現,但在其它方面表現不佳,且已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參選企業資料。
(三)分類整理
將參選企業公民行為按其所屬范疇歸為不同類別,如以社會公益為主的將歸為社會公益一類,而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將歸為環境保護一類。
(四)分類別評選
1、每一類別企業公民行為按其所屬范疇的特點設計相關的評價指標,并邀請專家參與指標的設計;
2、根據指標對每一類別中的參選企業行為進行評價,并選出候選企業;
3、通過21世紀經濟報道以專題報道、網站專題頻道的形式對外公布候選企業評比指標和企業形象資料,由21世紀經濟報道讀者和網友對候選企業進行投票;
4、綜合各類別評選情況,形成入圍企業名單。
(五)深入調研
課題組將對入圍企業進行較為深入的案例式研究,包括進一步收集企業內部資料、外部信息收集、現場訪問、參選企業公民行為實際參與人員訪問、受益人訪問和企業負責人專題訪談、《21世紀商業評論》、《21世紀經濟報道》讀者和網友對入圍企業投票情況等。
(六)最終名單形成和發布
將調查結果提交評選委員會,接受最后質詢,并投票評選最佳企業公民行為。
(七)有關評選結果的重要說明
1、由于企業公民行為評選主要依靠企業主動參與和配合,因為評選小組無法保證所有代表意義的企業和企業公民行為都已納入本次評選范圍,因此評選結果不能保證具有絕對的完整性
2、由于企業公民行為有多種表現形式,不同形式之間實際上無法區分其先后次序或有高下之分,而且盡管我們將在評選中參用部分定量評價方法但總體而言定性評價仍將在評價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較大作用,因此評選結果不能保證絕對的準確性
3、最終入選企業公民行為名單不是排名榜,沒有先后次序之分,不同行為將體現不同行為范疇、不同行業特征或不同所有制特征等典型意義。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