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 正文
 

200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報告討論會實錄(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0日 20:07 《國視咨訊》
主持人:謝謝韓文秀先生。下面我們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和區域研究中心部長張軍擴演講,他這個部是研究長期發展的問題,我宏觀部是研究短期發展的問題,所以請大家聽他的演講。

  張軍擴: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剛才上面幾位演講人都講了很多關于中國中長期的看法,我想可能歸納一點,有一點大家是一樣的,就是中
國經濟從短期來看問題并不是特別大,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問題可能是比較大。在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和中國的資源環境的協調性的問題,中國經濟今后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最根本最后還是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到底怎么樣的問題。所以我想就這個問題跟大家交流一點看法,我想講三個問題。

  第一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到底怎么判斷。我想大家都在講增長方式,但是我想我們一個基本的前提應該是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有一個比較全面、客觀和準確的判斷,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談怎么樣來轉變增長方式;第二就是對中國目前相對粗放的增長方式根源是什么,最深層次的原因在什么地方;第三就是應該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在對經濟增長方式進行判斷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三個不同的概念,第一就是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或者是污染排放的總量,這是一個概念;第二個概念是在增長過程中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資源數量和排放污染的數量;第三個概念是這種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資源數量或者是排放污染的數量這樣一個變化情況。我想第二就是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資源數量和排放的污染的數量它是我們經濟增長方式的概念,而它的變化就是單位產出消耗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增長方式的變化。從這樣一個分析出發,我們前一段時間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也做了一些研究,大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歷史現狀以及現在的情況可以用這樣三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就是改革以來無論是從中國自身的歷史比較來看,還是從同時期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第二就是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甚至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當前的增長方式還是相對粗放,差距還是比較大;第三就是如果說從我們國家面臨的資源、環境、條件,面臨的國際環境來看,我們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

  為什么說中國增長方式的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們主要是基于四點的考慮,我主要講兩點。剛才講到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或者是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我們把它叫做資源消耗強度或者是污染排放強度它的變化情況,這個可以看出增長方式轉變的成效。比如說從1980年到2002年,如果按照不變價格計算的話,中國每萬元GDP能源消耗從14.34噸標準煤下降到4.76噸標準煤,22年總的下降幅度是66.8%,每萬元GDP電力消耗從7200度下降到5200度,22年總的下降幅度是22%;我們還有其他很多數據,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就不舉了。如果從國際范圍來看,這樣一個下降幅度,絲毫不遜于國際水平。比如說從1971年至1999年,按照國際購買力評價計算的話,中國單位增加值能耗強度下降的幅度是68%,而同期世界下降的幅度是7.7%,歐洲國家下降幅度是11.2%,亞洲國家下降幅度是32%。再從污染的排放來看,實際上也是一樣的,就是我們從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強度來看,中國的下降幅度也是很大的,比如說從98年到2003年這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排放的廢水、排放的工業粉塵和產生的固體廢物分別下降30.1%、55.6%和21.8%,也就是說從增長方式還是在不斷的改善,但是我們現在顯然面臨的問題很大,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我覺得主要就是我們的量在擴大,經濟總量在增加這樣一個結果。其他幾個因素由于時間關系就不講了。但是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增長方式是過于粗放,所以基礎是非常粗放的,所以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從絕對水平來看,我們剛才講的是它的變化幅度,從絕對水平來看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或者是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和國際水平相比還是偏高。

  首先重要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低,比如說中國2000年每一頓乙烯綜合能耗是212公斤標煤,而日本的水平為714公斤標煤。6千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能耗強度為每千瓦時385克標煤,同年日本九大電力公司的平均水平為314克標煤。這不涉及價格的變革,這說明我們單位資源消耗還是高。比如說95年的價格衡量,2000年排放水是0.5公斤,這個水平和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比較高,甚至高于其他國家2至3倍。中國增長方式比較粗放,除了剛才講的物耗這個方面之外,我們認為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高這也是一個方面。我想成本實際不僅包括物質消耗的成本,也包括交易的成本,由于中國體制方面的原因,由于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方面的原因,所以中國每筆交易的成本要大大高于其他國家。從今后來看任務還是非常艱巨,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講,一個是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維持。如果不轉變這種增長方式,環境將難以承受。即使世界的資源不向我們施加壓力,中國自身的環境問題也難以承受這樣大量污染的排放,大量的污染必然會帶來環境的破壞,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影響發展,實際上我們的目標是相悖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說我們這種增長方式不轉變的話,實際上對于我們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國際環境也是不利的,所以我想還是需要轉變。轉變我想對于中國粗放增長方式根源的分析,我簡單地講兩句,我覺得根源實際上影響增長方式是三個因素,一個是階段性的因素,一個是資源稟賦,一個是經濟體制,我們分析的結果還是認為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于經濟體制方面。經濟體制方面總的概括是雖然不能排除中國當前粗放增長是有發展階段以及所決定的消費結構的影響,但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根本原因還是在體制方面的原因,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政府職能的嚴重錯位,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應由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領域,政府權利過大,干預過多,而在政府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權利發揮不足,嚴重不當的問題過重,主要就是政府作用發揮不足或者是不當的問題。

  提出8個方面的對策建議,第一方面就是加大宣傳的力度,引導消費方式,因為市場經濟情況下消費方式決定增長方式;第二就是改革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第三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問題;第四是理順價格體系;第五是關于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第六是借鑒國際經驗,逐步形成一套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第七是采取措施發展我們現代服務業的問題;第八是怎么樣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相配合,促進關鍵技術的創新問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四位專家,我們時間只剩5分鐘,請大家提問。

  提問:我是來自OECD的,我們這一節討論長期發展的問題,但是你們沒有討論人口問題,可能會造成社會保障成本上升,另外造成更多老年人增多,更多退休人員的增多,可能這種人口組成的變化對于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挑戰。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能源的問題,我這有一個問題我知道中國也是有全面發展核能的計劃,如果長期去做是不是進一步發展這些核能,還有就是是不是要能夠去改革一些汽油消耗方面的政策,還有進一步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想中國已經在這方面有一些舉措了。杜大偉先生剛才也提到了關于水的利用,另外他還說一些動物飼料實際上可以不在中國自己生產,可以從國外去進口,我們知道實際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帶來某些食物品種類型的消費量。

  杜大偉:我剛才只有十分鐘發言的時間,我覺得至少是在再過十年、十五年,實際上中國人口組合,人口的構成對于發展來說還是有利的,就是在這一段時間里面可能出生的嬰兒數會減少,在節下去十年、十五年中中國仍然很有利于增長的。但是的確中國的發展非?,而且中國可能在迅速地老化,可能在他還沒有變得富裕之前就變成老齡社會,但是至少在接下去十五年中人口還不是問題。就核能來說,我知道世界還有其他的能源,有一些風能、太陽能,還有一些其他備選的能源,核能可能會有一些危險,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的能源都是來自于煤炭,所以如果有干凈的煤炭或者說是合理的使用煤炭,這當然是很有利于中國能源政策。另外還有關于動物飼料這些東西,我覺得中國完全是可以來進口,還有就是有一些動物的肉類,比如說像有一些肉類就可以從蒙古進口進來,這樣對于中國是有利的。

  提問:我是瑞金集團的,我想問一下樊綱所長,我非常同意我國要擴充產業結構,因為還有2.5億至3億的農民需要工作。但是你這樣會繼續增加我們和其他周邊國家的關系,我們產出的產品對他們的影響,我們現在已經加入了國際經濟社會,中國和周邊的國家或者是其他的國家,歐美的國家應該怎么去處理這個問題?

  樊綱:謝謝,當然剛才我說這都是我們的愿望,我們愿意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其他國家都愿意解決他們國家的就業問題,這里面就有利益沖突。當然希望全球的增長使就業總的增長會越來越多,但是這確實是不樂觀,因為技術還在進步。所以在這個領域里面不是非常容易,新增的部分不多,這就需要大家在一個空間里面通過各種談判、合作,在世貿組織這樣一個機制里面,在未來新的發展起來的產業,沒有在全球化的情況下更好的機制來協調大家的利益關系。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當然不會就自己,只要自己怎么樣,他是一個市場行為,是全球市場利益均衡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中國也會隨著他的發展,各個方面逐步調整自己的戰略,他的外交,他的政策,包括最近這兩年和東盟各國進行的自由貿易談判,進行更廣泛的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合作,我想這些都是中國朝著就業大國努力的一個過程。

  主持人:謝謝。這一節討論結束。

  主持人:我們這一節的題目是中國的國際貿易和外商投資,我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張小濟,很榮幸能夠在這里主持這一節的討論。我們這一節有三位發言者,我們為了節省時間,希望每一位發言人能夠把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第一位發言是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李景臺院長,李景臺先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也是我們DIC的老朋友,我知道他在2001年之前就是KPEP的院長,我們那時候有很多的合作,后來又到韓國OECD當大使,現在又回到KPEP做院長,我們很高興他能夠參加我們的會,下面請他來做發言。

  李景臺:首先我很榮幸受邀來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如果我們一直跟蹤中國經濟發展的數字,我們實際上是能夠得到極為鮮明的印象,也就是在幾年前就貿易額來說,中國還是排在世界第十位,但是兩年前它已經是第六大貿易國家,但是我最近在準備論文的時候,我聽說貿易量中國已經占到世界第三位。所以我們必須要隨時跟蹤注意中國這些經濟表現,另外中國從GDP來說已經是第六大的經濟體。毫無疑問中國這種飛速的發展肯定是會給整個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它會對東亞地區的國家造成影響,因為我們在地理上是非常地接近,而且跟東亞這些國家本來這種經濟聯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今天作為一個來自東亞地區的觀察員,我來談一下中國外貿,還有外資的一些情況。首先關于中國外貿,追過的貿易量跟25年相比已經增長了30倍,去年中國的貿易量已經達到了11540億美元,除了貿易量極大的增長之外,更有意思的發展是在于中國是在迅速地改變它的貿易產品、出口產品的構成。比如說在紡織和服裝業的比例,就是紡織和服裝占總出口的比例是從98年27%下降到了2003年18%,另外就是一些電氣機械的設備,還有就是一些其他的部件出口是從98年15%左右增長到2003年21%左右,這就是一個出口產品構成的極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就使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包括像東盟的一些國家和臺灣地區都會覺得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在加劇,就是說在那些高附加值方面的出口,來自中國的出口也更多了,甚至有一些東亞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在高附加值的領域里面一些市場份額可能就會被迫縮減。中國現在是東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國,所以我想中國應該有責任來維護和加強在這個地區新的勞動分工,要根據市場的力量來進行分工。有一些像日本、韓國這樣比較成功的東亞國家,他們是出口一些資本性的貨物,還有是把一些部件出口到中國來,另外中國的公司可能在裝配這些部件,就是利用中國比較便宜的勞動力來裝配。另外還有一些來自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可能轉移到中國來,接下去就會在中國當地進行裝配再出口到世界各國去,相當一部分是出口到美國、歐洲這樣一些國家去的,對于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來看,他們可能是有著一些貿易的盈余,而美國和歐洲國家跟中國來對比,他們是處在一種貿易斥資的情況下。這實際上不是來自于政府的干預,這是在這個地區市場力量發生影響的自然的結果,我覺得中國應該要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勞動力的分工,來維持它的發展。通過中國也要能夠和東亞這些國家和地區保持和諧的發展。

  剛才樊綱教授就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個觀點,樊綱教授說中國要進一步發展重化工業,去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能夠吸收更多的來自農村的勞動力。當然中國工業結構可能也會轉向這些重化工業,中國將繼續獲得經濟增長,不斷改進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不容否認的,而且我們也不可避免這一點。但是我在這里想要強調的是對中國來說,而且對于其他整個東亞地區來說,中國以及中國政府最好不要去發展那種由政府所推動,由政府干預所形成的這種重化工產業,就是不要政府人為去加速重化工產業的發展,因為中國在東亞地區是一個主導性的國家,從進口和出口來說已經占了主導地位。如果中國不去遵循市場力量,不去自然延伸它的產業結構,也許中國和東亞一些國家經濟沖突或者跟東亞以外地區其他國家的經濟沖突可能就難以避免。我覺得這對于中國來說不是什么好事情,可能難以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形成一種和諧關系。我想在這里跟你們說一點,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還有中國外資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吸收的外資大約是占到流入到東亞地區的外資一半左右,有一些國家就擔心這可能就會產生一種擠出效應,其他國家就比較難吸引這么多的外資,因為中國的吸引力太大了,把大部分的外資都吸引到中國來。有很多東亞的國家也在中國進行投資,像韓國、日本、美國,還有臺灣地區,在中國進行外資投資的四大領先國家。我們現在暫且不看美國,在中國四大外資投資國實際上都是來自于東亞地區,就是韓國、日本,還有臺灣地區,還有一個就是美國。這種外資實際上也會使各個國家在東亞地區雙邊貿易關系進一步增強,我可以更加詳細地說幾句。比如說在2004年的時候,韓國公司在中國投資了63億美元,2004年韓國就成為在中國最大的投資國,自從92年以來,大約有3萬家韓國公司,一共在中國投資達到200億美元,根據我們研究所的研究,去年在中國的韓國公司他們銷售的62%是出口,還有他們采購中的42%是來自于韓國,這實際上就表明了像韓國和臺灣地區這樣一些制造部門,實際上他們可能不用擔心什么空洞化的問題,對于到中國來進行投資最大的受益國可能還是這些東亞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很大一個政策重點就是在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增長,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沒有創造多少就業機會,也就是說中國的GDP增長率盡管這幾年達到7、8%,但是在制造部門里面新的就業機會卻沒有出現很大的增長,甚至是在減少了,尤其是在九十年代末以來。這是90年至98年的情況,但是外國直接投資是由東亞國家進行的投資,更加勞動力密集,所以東亞國家外國直接投資能夠在中國創造的工作機會比那些更發達、更先進國家更發達。另外我要提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走出去的政策,中國已經積累了超過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現在正在國際上收到很大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所以如果中國增加外國直接投資,肯定會減少中國面臨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主要是來發展一些自然資源,比如說鐵礦、原油,而不是投資于制造業。但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取消了一些對海外投資的限制,中國一些大的制造公司。比如說計算機、電子、半導體和汽車業,開始到海外進行投資。隨著中國不斷地放松對海外投資其余的限制,我想中國將成為東亞地區很重要的外國投資直接來源國。事實上2002年中國海外投資23%都投資于亞洲,這就補償了東亞國家之間中國所謂的黑洞或者是空洞對于其他國家的抵消或者是沖淡,而且能夠推動欠發達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

  最后一點,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對建立東亞社區的一個作用,隨著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外貿迅速的發展和外國投資者的增加,中國應該在這個地區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來促進地區的一體化,中國已經在這個地區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區,韓國、中國、日本共同進行聯系,能不能搞一個三國的自由貿易區,今年韓國和中國將推出一個聯合研究,在我的研究所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來研究一下建立國家之間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但是中國看起來關于自由貿易區的方向好象有所變化,中國看來是想計劃和東亞區以外的國家多搞一些一體化合作,比如說海外合作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等等和這些國家進行一體化合作。有一些研究人員他們發現中國在從事自由貿易區談判的目的主要是獲得一些自然資源、用于中國的發展,而不是在于東亞區域的合作,所以我們在未來還要拭目以待,看看中國是不是在今后擔負起重要的內容,擔負起全面穩健的經濟合作關系。

  總結的時候我要說中國正在成為東亞地區重要的國家,它的國際貿易不斷地增加,外國投資不斷上升,另外還在外國進行投資,在這些情況下中國迅速地發展和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是相互促進的,必須有一個前提的條件,中國要在建立區域合作體系當中中國要更加積極。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李院長。下一位發言人是尼克.巴克勒,他來自于BP集團,是BP公司開發副總裁,1987年加入BP,除了承擔BP高層職務以外,另外還在一些咨詢機構和大學里面做一些事情,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請他來向我們介紹做發言。

  尼克.巴克勒:女士們、先生們,主席,下午好。我很榮幸在這里參加會議,開始的時候,我想感謝你們,感謝英國石油公司,感謝你們友好、熱情。在過去25年我們在中國做了很多的投資,我們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們表現的耐心,因為我們是一個外國投資者。我還記得在我們總部的時候,25年前我坐在倫敦辦公室里面,我們看到成為第一個獲得機會能夠進入中國,被得到邀請來到中國尋找就業機會我們是何等興奮,在幾年以后我們又感到很沮喪,因為幾年以后我們開采工作沒有找到多少石油天然氣,這里面在25年我們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其中就是我們要堅持不懈,而且好朋友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價值。他們不應該認為每一個外國投資商都要成功,盡管大家希望他能夠成功,但是他們不一定都成功,大家要認識這一點。

  我想在這里講一講外國投資總的情況,我想在變化當中我們的特點、我們的特性在變化期間非常重要,我們自己也處在變化當中,對于中國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國投資是在八十年代開始進入中國的,當時非常認真、嚴肅的進入中國,特別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外國投資得到邀請,來到中國,如果他們不來中國做不了的事情,這種做法實際上持續了大概十年之久。在過去十年里,特別是在過去五年態度有一些變化,現在對于外國更加打開門戶,允許外國投資,這樣在過去五年、十年外資投資增長60%多,主要的投資進入中國的制造業,同時很大程度上還進入中國的房地產業,還有在中國的主要十個省份。我的感覺是這樣的,你看一看這些數字,和人交談到底發生什么情況,什么樣的情況下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外國投資現在仍然還在增長,美洲大概有10億美元進入中國,但是投資總的比例下降了,這是因為國內資本比例加強了,這表明外資投資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想主要要集中于更加一些專門的領域,更加要和中國一些具體的需求相關,和過去有所不同。我還覺得很有可能而且是和中國按照伙伴關系來進行投資,而且現在最有名的報導卻不多,我們現在發現有這樣的變化。也就是說中國公司領域,中國的公司在過去十年發生了很多的質的變化,現在這些公司也成為很主要的投資方。在現實的世界當中意味著什么?我只能講一講我們的感想,我想我們在這里吸取的教訓也可以應用于其他的行業,我認為在我們的行業當中,越來越多的投資會針對這個國家的需求而做出,這主要是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考慮。

  在這里如果不講油價就能發表講演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所以我就不講油價,但是我想不久未來石油的價格不僅能夠引起中國,還會引起其他的國家的注意力,讓他們日益關注能源的安全問題。如果能夠實現能源安全就意味著我們對技術進行投資,而且技術可以使我們進一步釋放這個國家所存在的資源,并且將這些資源轉化成為可以重復使用的資源或者是能源。我認為對于每一個大的進口國來說,這種能源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賴于幾個非常小的供應國家,而在一些供應國當中又存在著不安全以及政治上的不穩定的因素,與此同時我們要想實現能源的安全也不能夠依靠軍事方面的方法,我認為要想實現能源方面的安全,我們必須要看一看目前現存的資源,以便進一步開發和使用技術,將這些資源轉化成為可使用的方式,這是我們第一個投資。

  第二個投資就是我們現在外國對華投資也是在不斷地發展之中,不僅是在那十個省份,而且在整個全國各地都是如此,而且這也要進一步考慮城市之外農村欠發達地區的情況。我認為我們不關注中國的需求,而且不考慮中國獲取低成本能源的需求,我們的投資也不能夠獲得成功,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參與發展的過程之中,中國所生產出來的這些能源應該是具有競爭力的,因為它自己本身并不是一個最終的產品,而是經濟當中許多不同的產品和行業的一個投入品。對于外國的投資者而言,還有第三個挑戰,那就是我們要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做出投資,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我們才能夠真正跨越人們對于更好的生活水平的需求,以及經濟增長之間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為人們在需求希望更好生活的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并且使這種發展是可持續的。同時我們所做出的這種投資也必須與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同步發展,它不能夠強加于中國國內市場。比如說中國零售業做出投資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從事的這些活動和行為,應該是與這個行業當中的變化密切相關的,這就是說我們的一舉一動不會對目前中國已經現存的環境或者是格局造成損害,換句話說我們一定要實現國外投資與中國國內發展的協調一致。同時我們一定要對知識進行投資,我們要投資于人們技能進一步的發展,人本身素質的發展,以及中國內部技術的發展,而不是完全的依靠進口來實現上述的目標。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知識的質量以及對于教育的長期承諾,我認為那些希望到這里來進行投資的企業應該進一步發展目前已經做出的承諾和取得的成功,而且我相信也是外資投資企業希望做到的一點。下一個階段這些投資者從根本上來講應該是更復雜一些,要遠遠超出過去幾個階段那些投資者諸多的考量,他們更多想到是一種協調的問題,他們要實現公司的利益和我們正在投資的國家的利益之間的一種平衡和協調。我認為未來應該是一種伙伴關系,是一種外國投資和中國公司之間的伙伴關系,這是它的最大的特點。我認為在我的這個行業當中,過去曾經有人存在一些幻想,他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非?焖偎接谢倪M程,而且很快中國能源的價格也會與世界的價格完全地接軌,我想這樣一些簡單地想法都太不切合實際了,我們一定要建立伙伴關系。因此在我們經營過程中要有全球的觀點,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當中重要的一員,世界經濟的增長,去年達到了將近5%,而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中國在經濟方面所取得成就。我認為中國要認識到世界已經發現并且準備好了中國在今后幾年投資外國的世界。在我們的行業之間,英國的石油公司非常高興看到已經簽署有關的協議,我們與中國共同開發石油資源,我們認為這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項努力,因為這將對中國長期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最后我還想說這些國際性的公司也一定要及時針對中國的形勢做出調整和反映,這對中國來講尤其如此,如果我們這些投資者希望取得成功的話,我們必須要對你們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做出努力,我們一定要幫助你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說對于你們目前所面臨的持有較大的外匯儲備的一種愿望,比如說你們目前整體的平衡狀況的調整,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對于你們這種目標和愿望,以及你們所面臨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做出反映。我知道中國也有就業的問題,從西方的角度來講,我們過去曾經主要的想法是要依靠更少的人來生產更多的,更好質量的產品,可是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從長遠來看,在中國未必是行得通的?偟膩碇v,如果要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最終的成功要取決于雙方之間的互信合作,而且也取決于我們這些外資投資者能不能非常仔細傾聽中國所存在的優勢和需求。

  謝謝!

  主持人:謝謝巴特勒先生的發言。最后一位發言人是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也是我的同事隆國強,他是北京大學畢業,取得博士學位,曾經在美國從事客座研究。他現在在對外經濟研究部也是主要從事貿易和外資方面的研究,我們請他來做發言。

  隆國強:謝謝主席。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我主要講一下中國的貿易發展。講四個內容,在回顧中國貿易發展的基礎上來分析一下中國貿易快速成長的原因,同時我們也要分析一下中國貿易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最后是展望中國貿易發展的前景。

  這張圖表是中國在過去26年中貿易增長的情況,大家可以看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圖,增長得非常快。在過去的26年里面,中國貿易從進出口額大概是200億美金到2004年增長到1150億美金。其中出口和進口增長速度都是非?,在全球貿易地位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1978年是第32位,到去年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國,也是第三大進口國。在過去26年中,增長的速度出口達到了17.1%,進口達到16.4%,在貿易結構上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這張圖表是1993年和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產品的比較,從這張表上比較可以看出來貿易結構的變化反映中國基本的國情,也就是說中國出口越來越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而進口越來越多是資源密集型的產品、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這是由中國基本國情而決定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一下雖然增長的速度在不同的年份有高有低,總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三年終,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是連續三年進出口的速度都保持在20%以上,特別是過去的兩年里面,中國的增長速度在35%以上。我們可以說中國貿易出口的一個基本的特征,第一就是快,高速增長;第二就是結構的快速演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快速發展?我想基本的原因一個就是中國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的出口導向的戰略和政策,這里面非常突出的幾個政策,一個就是加工貿易的政策,也就是說對在中國用于再出口的進口產品實行免關稅和免增值稅,這樣把中國對加工貿易來說相當于是自由港。正是由于實行這個政策,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出口里面55%是采取了加工貿易的形式,在過去26年的增長過程當中,超過60%的出口增長是來源于加工貿易。第二個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對出口實行出口退稅的政策,也就是退掉在出口過程中所存在的間接稅。第三很重要的政策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特別是在1994年以前,人民幣從80年1.5:1美金,到94年到8.6:1,這種貶值,那一段時間表現出中國出口競爭力不夠強。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面,由于美元的走軟,實際上人民幣跟隨著美元相對于日元,相對于歐元也在貶值,這個貶值也刺激了中國的出口。更重要我想中國在過去20多年中持續來進行的外貿體制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放松對貿易權的管制。

  這張圖表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外商投資,大家都知道從1993年開始中國一直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投資最多的國家,累計到去年已經超過了6000億美金,在華的外資存量到2003年年底大概在2300億美金左右。在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大概60%左右是投資于制造業,而在這個過程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前,中國政府一直對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出口業績要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取消這種要求,這種要求和鼓勵實際上對來中國的外國投資者起到一種篩選的作用,也就是相當高比例來華外商投資企業是出口導向型的,盡管有一部分面向中國市場,但是和很多國家相比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導向的傾向相對更高一些。我們可以看到,在2004年的時候,外商投資企業占中國出口的57%,這是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情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和外資相掛鉤就是國際跨國產業轉移。東亞很多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把他們最終出口的下游生產環節,特別是組裝環節,勞動密集型組裝環節轉移到中國,產業轉移以后從日本或者是其他的經濟體向中國出口,然后再到美國出口,所以可以看到中國對于亞洲地區扣除香港以外,中國對亞洲周邊經濟體貿易逆差是1600億,其中比如說臺灣有500億對內地的順差,韓國有350億,日本有200億對中國貿易順差。

  中國雖然增長很快,可是我們出口可以說面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一個就是日益增長的貿易增長,這是對中國反傾銷案例的增長數。第二就是中國面臨越來越多技術性壁壘。按照商務部科技司的一個調查,在2002年由于TPT使得中國損失70億美金,30%的出口受到了影響。還有就是在中國在進口國碰到非市場經濟的困擾,還有特殊保障條款的困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和美國貿易極度的不平衡,最后我想還有來自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未來貿易增長的前景,盡管國內有一些人在討論中國貿易依存度已經很高了,但是中國基本國情決定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不得不采取一個繼續開放的政策,只有通過進一步吸收擴大貿易,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增長。前面很多發言人提到中國市場對海外資源的依賴,還有對更高技術的設備依賴,投入品的依賴等等,這些就決定了中國必須實行高速的貿易增長。還有是貿易結構的升級,中國初級產品的進口會越來越多,最后和周邊國家的貿易關系會越來越緊密。

  最后一分鐘時間我講一下中國貿易政策的前景,中國要實行和平發展和國際社會雙贏的戰略,這樣在國際社會里面將會在全球貿易體系里面,中國會發揮一個更加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同時在雙邊層面可能要努力為爭取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而努力。在區域層面上會更加主動積極地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內部會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在貿易體制上面按照政府的決策將要改革匯率形成的機制,真正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管理機制。最后要和國際社會、出口國、進口國共同合作,來保持國際社會特別是初級產品的穩定,真正實現雙贏。

  謝謝!

  主持人:謝謝隆國強。下面是提問時間。

  提問:我是來自福田汽車,我想問韓國李院長一個問題,韓國現代、LG在全球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請李院長對中國的企業,比如說我們的汽車企業在實行全球化方面有哪些可以向韓國的企業借鑒、學習?謝謝。

  提問:我想問一下李先生和隆先生,中國現在在亞洲地區迅速地發展崛起,你覺得對于跨國企業以及中國國內的企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不是會增強他們這些跨國企業和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讓他們更多進行合作?謝謝。

  李景臺:非常感謝你剛才提出的問題,我本人并不是專門在汽車行業里面的,不是在汽車公司里面做的,所以我并沒有直接的親身關于汽車行業公司的經驗,但是你提到韓國公司像現代,還有其他的一些汽車公司,像大宇這樣的汽車公司都是做得不錯,當然大宇在他們財務危機之后被GM所兼并,似乎這些韓國公司在生產基地全球化方面是做得不錯的。我自己的體會是韓國的政策或者說韓國的戰略如何去發展汽車業的戰略和政策,是跟中國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自從七十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就一直是秉持著這樣一個政策,就是說要去發展那些本土的、民族的汽車產業,我們實際上沒有過分的去依賴那些國外的跨國企業或者是過分去依賴他們的資本。像大宇、現代這樣的韓國汽車公司,他們融資或者說是資金的來源完全是來自于韓國自己的所有者、業主,這跟中國的經驗就有所不同。

  在這幾十年中,韓國的汽車公司一直在一邊學,一邊進步,或者說一邊做一邊學習,在這條曲線上不斷上升,他們改進了生產技術,改進了他們營銷的能力。在開始幾年中,韓國當地的市場是這些汽車公司的主要市場,當時沒有多少的出口,后來這些汽車公司在技術方面,在他們其他技能方面更加成熟之后,他們開始進行了出口。而最近他們就把一些生產基地移到海外去了,其中有一些基地可能是移到了中國來。這主要是因為在韓國國內去生產制造汽車,可能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已經是不太有競爭力的,因為韓國本土的工資水平、勞動力水平已經很高了。我想中國的汽車業的發展歷程可能是跟韓國不太一樣,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中國到底應該怎么做,或者說在多大的程度上我們韓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這些經驗對于中國來說是有益的,或者是能夠被你們所借鑒的,我不知道你們汽車業是不是能夠來參照我們韓國汽車業的發展,因為情況是各不相同的。

  第二個問題是涉及到跨國公司和國內公司合作還是競爭的關系,我覺得這不是說一個非此即彼的關系,為了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各家公司肯定會激烈競爭,但是在另外一些情況他們也可能會合作,所以我想我們很難做出一個簡單的是合作還是競爭這樣一個答案來。

  隆國強:簡單回應一下第二個問題,你問的是亞洲區一體化對于企業的影響,我想我們可以先簡單地說什么叫亞洲區域化,實際上就是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消除貨物、服務和投資的制度性障礙。這樣對已經進入這個區域的投資者來說,它的好處是可以在一個更大的市場里面來配置資源,他會面臨一個更寬闊的市場,他可能更好的享受市場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但是他可能不好的是這樣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進入這個市場,這個市場競爭的程度可能會增加。對于那些與中國或者是與區域一體化其他的成員國,作為出口制造基地的企業來說,他的影響基本上是正面的,也就是說由于在其他領域競爭的加強,由于他上下游企業、服務企業這種跨境流動障礙的減少,對他來說,他的配套企業,他的服務企業給他的支撐會更高,在這個地區里面進行投資,把產品出口到區外去,他的效率會更高。所以總的來看,區域一體化應該說會增加整個區域成員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推提高他的競爭力。謝謝!

  主持人:謝謝。我想給巴特勒先生提一個問題,你從一個長遠做石油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來說,全球對于能源問題是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還是你持一個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中國人太多了,我們大家都想開汽車,世界上還有沒有那么多的石油給我們用?

  尼克.巴特勒:主席先生,我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是結束我們這一場討論最好的問題。能源實際上還是挺多的,但是所分布的位置不太合適,這種傳統的能源儲備至少還能夠持續40年,只集中在世界上的三個地方,也就是中東、海灣地區國家、西非,也就是尼日利亞,還有安哥拉,另外就是在俄羅斯,只有這三塊地方才有。根據一項預測,這三個地區他們在接下去的十年中石油的貿易占到全球石油貿易量80%,而石油貿易量實際上會占到總的石油需求量70%,到2020年的時候實際上每4桶石油會來1桶石油來自一個國家,那就是沙特阿拉伯,這不是我們的預測,而是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這里面可能有一些政治上的不現實性,因為像中國這樣主要消費的國家,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油開車,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能源提升他們的經濟發展,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所以我覺得可能這些數字所提到的依賴性可能從政治上來說不太現實,但是還是非常有意思的數字,我們要去找一些其他的能源,比如說是不是有可能用氫能來替代,另外是不是有其他的更加經濟的能源,就是如果石油價格還是在每桶30美元以上會不會有其他的能源代替它,所有其他的國家都在找其他替代能源,像重油,還有非傳統性的能源在加拿大做一些研究,去把天然氣或者說把煤加工成為液態的油,這種技術可能將來在總的世界能源需求中占到更大的比例,在接下去20年中,可能替代的能源占這里面的比例更多。這里面也涉及到能源安全性的問題,如果說這些能源都是分布在合適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間各個國家都有合作伙伴關系,如果相互之間都能夠互利,的確是能夠有著非常好的技術的領先性,而且也應該是創造就業的良好機會,所以我可以告訴你應該來說是有足夠的能源。但是可能我們到接下來幾十年和后來幾十年中能源構成會有一些變化。

  主持人:我就放心了,今天晚上我就可以睡好覺了,因為巴特勒先生告訴我們能源不會有問題,謝謝各位的合作,謝謝三位演講人,今天演講到此結束。

[上一頁]  [1]  [2]  [3]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SKII化妝品遭投訴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花樣滑冰世錦賽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們
深圳提高購房貸款首付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