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東盟六國航權開放:政策熱 市場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0:46 中國經營報
作者:柴瑩輝 7月1日之后,中國與東盟六國的航空服務業將進一步開放。在“逐步開放中國航權”的承諾之下,民航總局謹慎地履行著自己的諾言。 然而航空公司的反應卻相對冷淡。“在行業看來,一流航線是歐美的商務航線,東南亞旅游航線只能算二三等。”一位民航高管坦率地說出心里話。 在政策開放與市場主體響應之間,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尷尬落差。 全球機票的價格低谷 近日,民航總局公布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服務貿易協定》,根據協定,自從7月1日起,中國與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文萊、新加坡、越南六國,將在航空運輸、飛機維修、訂票系統等航空服務領域取消“市場準入限制”及“國民待遇限制”。 這意味著,中國與東盟六國之間隱形的“航空壁壘”開始瓦解。 一位行業人士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表示,雖然航空公司一直垂涎含金量頗高的中美航線,但由于和美籍航空公司實力相距甚大,大步放開天空顯然不是明智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先向其他市場開放航權‘練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遺憾的是,東盟天空的開放并沒有帶給航空公司過多的驚喜。 由于東南亞的航空旅客以旅游者為主體,消費能力較弱,再加上航班密集、競爭激烈,航空公司幾乎疲于應對。“事實上,即使從全球航空市場來看,東南亞的機票都是價格低谷。”某民營航空公司的高管告訴記者,東南亞航線屬于航空公司的補貼航線:“國內航空公司經營這些航線基本沒有贏利。” 據悉,從中國出發往返新加坡的機票一度出現過2000多元人民幣的跳水價,其他熱點旅游城市的機票價格更是屢創新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航線適合對成本有很強控制能力的航空公司來飛,新加坡航空和廉價航空虎航都活得很滋潤。問題是,控制成本是國內航空公司的軟肋,無論是飛機引進成本還是管理成本,我國航空公司都比東南亞的同行要高,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市場肉搏當然處于劣勢。 上述民營高管干脆地表示:“對于東南亞航線我們唯恐避之不及”。 “雞肋”航線的存在意義 然而,在這個市場中依然堅守著一些大型航空集團,國航和南航都早已布兵東南亞。目前從北京出發前往新加坡的航班中,國航甚至達到了每天三班,與新加坡航空的每日兩班平分秋色。 “目前在東南亞的眾多航線中,贏利相對較好的是新加坡和泰國。”游易網國際部總監杜平告訴記者,住在中國的外國商人很青睞這兩個旅游國家,他們的消費能力相比國內旅客要高出很多,屬于航空公司的“優質客人”,從而帶動了整個航班的收益。 縱觀三大航空集團的國際網絡,國航以歐美為主,東航以日韓為主,而南航則主攻東南亞。目前,國航經營中歐、中美航線上都有了起色,有資本將東南亞航線作為“雞肋”;而南航的日子就沒有那么好過了。 “我們的東南亞航線集中在廣州始發,但坦率地說,效益非常一般。”南航某高管謹慎的表示。由于在市場中沒有明確定位,高端旅客被新加坡航空搶走,低端旅客又青睞國外的廉價航空,我國的航空公司形成了“兩頭不靠”的尷尬局面。 目前,航空公司的策略是與旅行社合作。上述高管告訴記者:“我們會根據航班載運率的情況,讓旅行團填補空白艙位。因為對往返日期有限制,航空公司也比較喜歡旅行團。” 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旅行團是一把“雙刃劍”。由于航空公司給予旅行團的價格非常低,因此飛機只是賣座不賣錢。“一個航班即使坐滿了,如果都是旅行團,那么航空公司肯定飛一班虧一班。” 但即使這樣,無論是國航還是南航都沒有退出市場的打算。“航空公司不可能所有的航線都贏利。”業內人士坦率地表示,一些航線存在的意義在于補充網絡結構,而不是掙到真金白銀。 政府撐腰國際航線 即使在這樣“混戰”的市場情況下,依然有航空公司迎難而上。此前,東星航空已經向民航總局申請國際航線的經營權。東星航空副總經理汪彥錕向記者證實,東星“走出國門”的第一步將選中東南亞。 “開通國際航線可不是開玩笑,一旦虧損起來會非常嚴重。”奧凱航空董事長劉捷音告訴記者,國際航線的費用要遠高于國內,單是出境航班繳納給機場的過站費就高達近萬元,航空公司一般不會輕易開通國際航線。 據悉,幾年前北京曾有一家旅行公司開通了北京到普吉島的包機,由于上座率太低,幾個月就虧損了200萬元人民幣,成為了前車之鑒。 但汪彥錕告訴記者,東星對市場做了前期調查,認為從武漢開通東南亞直航后可以將以往從廣州和香港中轉的客源爭取回來。 更讓東星有底氣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享受到武漢市政府的補貼。汪彥錕向記者證實,開通東南亞航線后東星可以享受到一個航班一天3萬~4萬元人民幣的補貼。“這種補貼我們至少可以享受三年。”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二線城市的政府往往熱衷于鼓勵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通常,市政府聯合當地機場給航空公司某些“好處”,一種方案是直接給予一定數目的現金補貼,另一種方案則是在起降費等機場收費的項目上給予減免優惠。 “政府支撐航空公司度過市場培育期,航空公司當然會很歡迎。”但業內人士擔心,如果不能明確市場定位、優化成本結構,在沒有了政策保護傘之后,航空公司如何生存?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