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印尼企業扶貧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 17:43 經濟觀察報
2007-06-25 本報記者 安東 印尼報道 憨厚的印尼蘇門答臘島農民蘇帕爾曼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65歲的他目前擁有2公頃的土地用來種植蔬菜和糧食,另外還有一輛小卡車。“現在我賣農作物產品可以賺到 150萬印尼盾(合195美元),而且不會遠離我的家。”要知道,兩年前他還不得不冒險非法砍伐森林來維持家庭生計。 所有的變化都發生在2005年,蘇帕爾曼參加綜合農耕計劃之后。 這項計劃是由新加坡金鷹集團旗下的造紙企業,亞太資源集團專門設立的扶貧部門社區發展項目部發起的。蘇帕爾曼接受培訓后,在自家附近開墾的田地里種植各種蔬菜瓜果,養殖了項目部贈送的兩頭牛,進而不斷滾動發展。 在蘇門答臘島上廖省的克林奇鎮上,當地頗有名望的亞斯赫曼也是通過獲得幫助成功的人之一。他過去曾在工廠的一個小賣部工作,在參與了亞太資源集團社區發展項目部全額擔保的小額信貸幫助下貸款買了一輛汽車接送員工上下班。他的車隊現在已經擴充到 20輛車,每個月有1萬美元的收入。 這是非政府組織的一個有良好效果的企業扶貧案例。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社會發展部經濟學者斯波爾說:“目前,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和亞洲大部分國家還處于初始階段。我認為此舉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為企業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企業影響范圍內的當地社區家庭總收入為企業影響范圍之外家庭的兩倍多。”印尼茂物農業大學以及印度尼西亞大學對這種扶貧模式研究之后得出這樣的結論。 作為聯合國全球合約的成員之一,亞太資源集團自 1998年以來在印尼廖省推行的周邊村級社區扶貧實踐與思想,作為發展中國家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成功案例得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認可和推廣。 亞太資源集團在廖省每年用于社區建設項目的投入不少于400萬美元,聯合當地的百姓,先后建立了四個農民扶助會,幫助周邊百姓建立了 85個地方中小型企業,創造了140份工作合同和1303個就業機會。 蘇帕爾曼的范例也并非一開始就為人接受。許多村民在起初很懷疑這個項目的動機,因此并不想加入。還有一些人將該項目當成一次性的福利,把提供給他們的牲畜殺掉飽餐一頓。“但是最終我們設法贏得了他們的信任。”社區關愛扶助中心負責人馬哈利介紹說,“蘇帕爾曼之所以成為綜合農耕項目的代表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相信我們的人。” 漸漸地其他的村民逐漸相信這是有利于他們自己利益的。蘇帕爾曼的村子中共有 80個農戶,現在已經有 60戶加入了該項目。 馬哈利介紹說,社區關愛扶助中心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的作用其實只是“發起者和推動者”,有 100名培訓人員和農民吃住在一起,但農民才是真正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他們是最核心的人員。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亞太資源集團的扶貧模式注重于村級社區的可持續性發展,而非一次性的投入,注重于對農民的觀念的更新而非純技能的培訓。 “中國的企業仍然認為單方面捐建學校或者其它設施就足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兼NGO村級扶貧項目主任劉冬文說:“他們不是只追求利益,也希望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但是不懂如何去做。廖省的社區發展項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社區發展模式為中國的企業展示了應該如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當然亞太資源集團在開展這項扶貧項目中也受益匪淺,1998年印尼排華風暴中,華人背景的亞太廖省漿廠在當地農民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這種社區發展模式正在被中國扶貧基金會有意引入中國,考慮如何做到本土化,負責該項目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如果老百姓需要喝綠茶,就不要給可樂。”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