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食品風波向東南亞蔓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15:53 國際先驅導報
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并不能改變中國食品在國際上受歡迎的大局。圖為6月1日,在上海舉行的一個中國有機食品交易會上,一名德國食品進口商在與中國公司老板商議價格。法新社 新一輪“中國食品恐慌”在美國發源,借著西方媒體“煽風點火”,從美洲一路東進,沿著新西蘭、澳大利亞一直“吹”到東南亞各國,并有繼續蔓延的跡象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葉平凡發自雅加達 “小心來自中國的產品!” 5月31日,這個標題赫然出現在印度尼西亞最有影響的《羅盤報》國際版顯著位置。 文章開篇引語便說:“在出現中國出口巴拿馬的產品導致消費者死亡以及美國貓狗食用中國產寵物糧食死亡后,全球許多國家都開始忙不迭地檢查中國產品。中國消費者如今在市場購買食品也異常小心。” 西方媒體渲染“中國食品安全”之后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出現,并有向更多國家蔓延的跡象。 印尼大報照搬西方不實報道 《羅盤報》一一引舉了近年來發生在中國涉及食品健康的事件,包括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因接受賄賂為不合格藥品上市放行一審被判處死刑;新華社近日調查發現重慶市面上60%食用植物油可能含有毒素;2004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娃娃”事件震驚全國…… 對中國國內與食品藥品有關的負面新聞渲染之后,文章全盤拷貝西方三大通訊社的批評文章的內容,并拋出一個核心論點:“隨著來自中國的寵物食品導致美國十多只貓狗因腎衰竭死亡,51名巴拿馬人服用中國產咳嗽糖漿后死亡,中國食品安全目前已經成為一項國際議題。” 僅僅為了證明中國食品問題確實已經國際化,該報全部照搬西方的說法,而沒有求證上述事件、數字是否屬實。文章還不遺余力地介紹說,目前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海地、多米尼加已經宣布將加強對中國食品的檢查。新西蘭食品安全機構負責人卡羅爾·英克斯特表示,將重新調查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當地百姓疑慮重重 此文一出,猶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塊大石頭,迅速產生漣漪。 隨后幾天,本報記者接到不少當地華人朋友打來電話,紛紛詢問:“中國食品怎么這么可怕?中國食品真有這么嚇人么?” 部分對中國內地情況比較了解的華人并不相信中國食品就像文章說得那樣“聳人聽聞”,也不相信此前購買的中國食品對身體產生了什么不良影響,但畢竟“入口”的東西事關身家性命,他們紛紛向記者訴說今后會“加倍小心”。 華人蔡小姐的話代表了大多數印尼華人的態度,她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是從親戚那里聽說這件事的,從個人角度說,以后買中國食品時,我肯定更堅持只買品牌而且信譽良好的,同時還會注意食品生產日期標簽和介紹說明。” 隨著中國和印尼的交流日益加深,在中國食品消費的主力軍中已現不僅僅是華人,還包括印尼當地人。 在雅加達的一處家樂福超市,剛挑選了中國粉絲的威波沃先生對《國際先驅導報》說:“我曾經吃過這種粉絲,口味不錯,所以偶爾買回家嘗鮮。中國美食可是世界聞名啊。” 當被告知《羅盤報》的那篇不實報道后,威波沃說:“中國商品在印尼市場上也越來越多,但聽說它們存在質量問題,甚至會影響健康之后,我在購買中國食品時就不會那么放心了。” 說完,他開始猶豫要不要把籃子里的粉絲放回貨架上。 新加坡拒買“中國有毒牙膏” 5月下旬中美洲國家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報告所謂“中國有毒牙膏”事件以來,也引起新加坡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緊跟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步伐,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對約30種從中國進口的牙膏展開檢查,發現所謂黑妹牙膏、黑妹鈣牙膏和美加凈牙膏含有化學物質二甘醇。當局在6月5日已發出文告,表示上述三種牙膏產品在新加坡售賣前,并未申報含有二甘醇,因此吁請公眾不要購買和使用。 但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作為中國名牌“黑妹”牙膏系列產品生產商,廣東美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于“黑妹”出現在新加坡市場感到不可理解,因為“黑妹”牙膏目前僅在中國大陸銷售,從未在新加坡以及海外委托任何代理商。美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猜測,不排除有人拿假冒偽劣產品到獅城銷售。 近日,還有西方媒體報道說,越南河內和胡志明市市面上出現了中國生產的有毒口紅。由于東南亞各國分布有大量華人,加之文化、經貿交流頻繁,中國食品和商品在這些地區都有比較大的市場,然而在“關鍵”時期針對中國食品的一些報道,的確產生了嚴重的負面效應。 馬來西亞報紙參與炒作 事實上,除了對西方媒體的跟風以外,東南亞的某些媒體也曾炒作過類似“有毒花生”、“有毒罐頭”這樣關于“中國食品威脅”的主題。 2006年春節前夕,馬來西亞中文報紙《南洋商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名為《中國瓜子花生有毒》的文章,引發當地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恐懼。在一年之中最旺的銷售季節里,中國食品銷量一下猛跌三成左右。 事件緣起于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在年貨質量檢查報告中指出,廣東市面出售的瓜子、花生、開心果等食品中,半數以上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報道出來之后,馬來西亞政府很快出面澄清進口的中國瓜子、花生沒有質量問題,代理商也表示在馬出售的中國食品必須印上進口商的名稱及營養成分,消費者在檢查有關認證后可放心購買。但媒體報道產生的民心戒備已不可能馬上消除。 當時受到同樣遭遇的還有中國產鯪魚罐頭。由于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2005年底查出部分中國大陸產鯪魚罐頭和澳門產臘腸含有超標孔雀石綠、花紅粉的消息。馬來西亞衛生部對24種中國鯪魚罐頭的樣本進行化驗,其中有3個樣本的孔雀石綠和還原型孔雀石綠含量超標。 經過媒體報道,鯪魚罐頭在馬來西亞的銷量猛跌九成,一些合格產品也受極大牽連,而曾占馬來西亞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臘制品也因澳門臘腸的影響遭遇冷落。反觀當地產品,乘著這機會在價格上浮10%的情況下,銷量還增加了50%。 其實,以上這些案例有的是媒體出于某種目的的炒作,有的是進出口標準不統一形成的誤會,也可能是一小撮唯利是圖的不法商販一手造成。而事實上,只有客觀、公正、合作,才能最高效地解決國際食品安全問題。 印尼華人商販沖出謠言重圍 為了避免當地媒體的不實報道給中國優質產品帶來惡劣的影響,華人商販通過召開發布會主動辟謠,并且成效顯著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葉平凡發自雅加達 對江玟良來說,5月31日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正常情況下,每天能批發500箱以上的罐頭食品,但是31號這天卻連一箱貨都沒有發出去。”6月9日,這位廈門“古龍”牌罐頭食品在印尼的代理商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幾年來,銷售業績頭一次遭遇零紀錄,《羅盤報》的那篇不實報道是造成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 優質產品無故遭受損失 “那天,突然接到許多客戶和朋友打來的電話,詢問《羅盤報》上相關報道,一些人還說再不敢購買中國食品了。”回憶起當初的情形,江玟良仍難掩心中的憤慨。 據他介紹,“古龍”系列罐頭是中國罐頭行業至今惟一獲得“中國出口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三項榮譽的企業。經印尼衛生部、農業部和商業部批準,2002年打入印尼市場,很快被印尼消費者所接受并且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至今還從未發生因質量問題遭投訴的情況。 通過這幾年市場開發,江玟良代理的產品不僅在華人社會中獲得良好口碑,還打入巴厘島、巴布亞等印尼本地市場。 “《羅盤報》這篇文章屬于典型的‘一棒子將人打死’,讓我們經營中國優質商品的商人無故遭受損失,讓中國那么多質優價廉的商品也一并被詆毀了。所以無論如何我要站出來說句公道話。” 辟謠之后銷售更好 憑著一己之力,江玟良在6月3日邀請當地十余家印尼文和中文報紙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方面澄清《羅盤報》援引西方媒體過于片面和偏激的報道,消除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食品的優良品質。 “因為我對自己代理的產品有信心,也不希望中國合作伙伴無故受冤枉,所以我要為‘古龍’罐頭說話,為在印尼銷售的中國食品爭取權益。”江玟良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很快,他的老主顧又回來了,銷售也恢復正常。“甚至比以前還要好。”前些天還焦急不已的江玟良眉頭已舒展開來。 擔心不實報道再次出現 而其他中國食品滯銷的局面也并沒有出現。據記者調查發現,《羅盤報》的這篇文章刊發一周時間后,包括“古龍”罐頭在內產自中國的食品仍在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正常銷售,沒有受到影響。 據家樂福印尼總部公關部負責人蘇萬托介紹,6月初雅加達地區家樂福各大超市銷售的中國商品銷售沒有出現波動情況,也沒有銷量明顯下降趨勢。 “我還沒有聽說中國食品有毒的傳言。”蘇萬托對《國際先驅導報》說:“我們的進貨渠道主要是當地經銷商,一般上架的貨品都屬于知名品牌或是有質量保障,而且銷售前會經過專門檢驗。” 但是,面對當地主流媒體的主觀武斷,有些華商還是顯得憂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冒出類似文章影響正常經營。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