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市鎮的新土地改革:紅線內突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2:24 第一財經日報
程維 在“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框架下,地方政府可能有權制訂一些突破既有模式的土地使用政策。比如,在保證耕地總量不減少這一“紅線”的前提下,可能要求國家允許重慶對轄區內的用地指標進行跨區縣調整,比如可將偏遠區縣的用地指標調整到主城區周邊及“一小時經濟圈”內,并可能通過在偏遠區縣開荒來進一步擴大“一小時經濟圈”的可用地總量 “10年后,土地得還給我,種的果樹也要給我。以后要是不打工了,還能有這么一份產業,心里挺踏實的。”周詳億對當地媒體記者說。最近他所在村的7位村民來到他家,要與他簽訂用地合同,在他的土地上種10年果樹。 周詳億是重慶市江津區李市鎮兩岔村村民,他所在的李市鎮目前正在進行土地流轉探索。 李市鎮外出務工人員多,兩岔村4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基本外出打工了,導致許多土地撂荒。但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田地不夠肥沃,沒有多少人愿意來此投資農業。另一個問題是,即使有本地或外來投資者有投資經營的意向,當地村民也無法與他們簽訂合同,因為這些村民只有土地承包權。按照我國目前的政策、法規,農民無權轉讓他們所承包的土地。 為此,李市鎮從2003年起,在偏遠的兩岔村進行試點,讓村里的能人來統一經營這些閑置土地,栽種優質果樹。 當地規定,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村民只出土地,而樹苗、肥料等一律由經營者負責;10年內的收益歸經營者所有,經營者不付土地租金,但10年后,土地及所種植的果樹全部返還農戶——這實際上是一種土地流轉方式。 國開行撮合土地流轉試驗 “土地制度改革,是重慶市啟動‘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時面臨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重慶大學教授蒲勇健18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重慶市目前推出了一個宏大的發展戰略,如果沒有土地使用政策上的突破,這個戰略將難以順利展開。 他說,兩年前,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已經開始在重慶市江津區進行土地流轉的試點。具體做法是,先將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確認為土地使用權,然后將這些權益集中起來,成立一家合股公司,對土地進行集約經營,然后租賃給外資或外來經營資本,完成土地流轉過程。 國開行重慶分行2005年4月在牌坊村召開了全村動員大會。該村農民周太仁所在的社有76戶農戶,這些“股東”以其308畝土地的尚余的23年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江津區仁偉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的股東以戶為單位,每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按每年250元計(依據畝產稻谷的價值),共計注冊資金200萬元。此外,部分土地轉承包者也順利成為該公司的股東。 國開行重慶分行此后表示,將為仁偉果業公司提供200萬元貸款,貸款由江津區政府建立的綠豐農業擔保公司向國開行擔保。同時,仁偉果業公司以其股權為抵押,向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這一系列操作,巧妙地繞過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質押融資的法律障礙。 國開行重慶分行目前在渝的操作模式,可稱銀行、政府、社會中介和企業“四位一體”,即由各區縣政府組織專管機構、擔保機構及代理經辦行等機構,搭建融資平臺。此外,由于仁偉果業公司是重慶市的農業示范點,重慶市財政部門承諾向該公司提供3年貸款貼息。 遵守“紅線”和突破既有模式 對農村土地進行集約經營,將是重慶未來幾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國開行重慶分行主導的土地流轉試點僅僅是重慶在土地改革方面的探索之一。 重慶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10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重慶市此次在土地改革上的動作將很大。 土地制度是重慶市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李勇說,目前國土資源部動用衛星監測來監管土地使用情況,要動用10~20畝土地,也要到國土資源部的3個司去批,而且全國每個月只批30個報件。盡管嚴管土地有好處,可以抑制投資過熱,但重慶是西部地區,發展需求迫切,因此重慶必須在土地使用上闖出一條新路。 在“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框架下,地方政府就可能有權制訂一些突破既有模式的土地使用政策。比如,在保證耕地總量不減少這一“紅線”的前提下,可能要求國家允許重慶對轄區內的用地指標進行跨區縣調整。 在這一思路下,重慶市可將偏遠區縣的用地指標調整到主城區周邊,以及目前規劃的“一小時經濟圈”內,并可能通過在偏遠區縣開荒來進一步擴大“一小時經濟圈”的可用地總量。 重慶市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每年轉移30萬~40萬人到“一小時經濟圈”內,未來10年內將有約400萬人完成城市化進程,并遷移進“一小時經濟圈”。沒有土地使用政策上的突破,將難以實現當地的統籌城鄉發展計劃。 目前,重慶仍未公布其“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方案。來自消息人士的信息稱,重慶市發改委已經擬訂了一個初步方案,但該方案尚未提交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不過,重慶市黨政要員已在一些公開報告中披露了當地在土地使用上的突破目標。5月23日,重慶市委書記汪洋在該市第三次黨代會上作報告稱,重慶將實施“大開放、大創新”戰略,著力突破影響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報告稱:“在今后五年時間內,重慶將實現在‘一小時經濟圈’內土地規模經營達到30%以上,在‘兩翼’地區(指渝東南地區和渝東北地區的17個區縣)達到20%以上。” 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目前有1個特大城市、4個中等城市、10個小城市、420個小城鎮;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里(重慶市總面積為8.2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重慶市未來將通過土地改革,在以主城區為核心的“一小時經濟圈”內獲得9000平方公里可規模化經營的土地,在全市范圍內共獲得1.94萬平方公里可規模化經營的土地。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