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武漢15年城市總體規劃解讀:未來的武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3:40 武漢晚報
城市定位: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總規將城市性質定位為: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樞紐。 城市建設目標: 將武漢建設成為宜居城市、創業城市、生態城市和文化城市 城市規模:1180萬人口 預測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為118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990萬人,主城區人口為502萬人。 居住:人均35平方米 集中成片建設后湖、古田、南湖、四新、東湖、盤龍、湯遜湖、流芳、金銀湖等9個大型居住區以及黃浦、站北、關山、青山、豹澥、白沙洲、蔡甸、常福等中型居住區。 至規劃期末,都市區人均居住用地面積28.7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35平方米,達到小康社會居住標準。 城鎮體系:1個主城和11個新城 至2020年,構建1個主城、11個新城、15個中心鎮和29個一般鎮的城鎮體系結構。 主城是城鎮體系的核心,在三環線以內,集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提升現代服務功能。 11個新城包括吳家山、蔡甸、常福、紗帽、紙坊、北湖、豹澥、陽邏、盤龍、邾城、前川等,重點布局工業、居住、對外交通、倉儲等功能。 中心鎮包括新溝、大集、湘口、雙柳、烏龍泉、長軒嶺等15個;一般鎮包括花山、柏泉、鄧南、山坡、木蘭、辛沖等29個,是城鄉物資集散的中心。 以主城區為核心 布局6大新城組群 都市發展區大致以外環線為界,總面積326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80萬。“以主城區為核、多軸多心”進行布局,設立6大新城組群。 主城區重點強化第三產業,發展金融商貿、行政辦公、文化旅游、科教創新、信息咨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服務功能。其中,中央活動區集中建設兩江四岸濱江活動區、王家墩商務中心區、漢口中心商業區、環沙湖公共服務中心區、中南路-中北路商務辦公區五大中心城市職能區域。 同時,圍繞中央活動區,建設四新、魯巷、楊春湖3個城市副中心。 由主城區向外沿陽邏、豹澥、紙坊、常福、漢江、盤龍等方向形成六大新城組群。其中,東部新城組群包括陽邏新城、北湖新城,重點發展重化工、紡織業和港口運輸等;東南新城組群包括豹澥、流芳新城組團,重點發展光電子、生物醫藥、機電一體等高新技術產業;南部新城組群包括紙坊新城以及黃家湖、青菱、鄭店、金口和五里界等組團,重點發展教育科研和現代物流;西南新城組群包括常福新城、紗帽新城和薛峰、軍山等組團,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配件、電子信息、家電制造和包裝印刷等;西部新城組群包括吳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馬嶺、黃金口、金銀湖等組團,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現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區;北部新城組群包括盤龍新城和橫店、武湖等組團,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和綜合居住。 建設5大產業聚集區 未來建設5個大型產業聚集區。即以青山、陽邏地區為主體,向北湖、左嶺等地區延伸,形成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以沌口地區為主體,向常福、軍山、紗帽等地區延伸,形成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以關山地區為主體,向廟山、流芳、藏龍島等地區延伸,形成光電子及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以吳家山地區為基礎,向走馬嶺、徑河延伸,形成食品產業聚集區;適當保留江岸堤角、漢正街等都市工業園、形成都市工業聚集區。 建成5條軌道線 對外開城際快車 預測到2020年,全市機動車擁有量將達到190-250萬輛,都市發展區出行總量為2500萬人次/日,公交出行比例大于35%,軌道交通比例不低于30%。 在都市發展區里,建設由13條快速路、13條主干路、7條軌道線組成的“雙快一軌”的交通走廊。其中,到2020年建成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160公里。 城區規劃擴大內環線至漢陽馬鸚鵡路,新建馬鸚鵡路過江通道,并與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形成貫穿城市東西的快速路。在二環線上,新建二七路、楊泗港2條過長江通道。在主城南部預留沌口至武昌黃家湖地區的過江通道和古田橋、龍陽橋2座過漢橋梁。 在對外交通上,開通聯系周邊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城際列車;構建武漢城市圈“三縱五橫”的公路主通道,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1小時通勤圈;將天河機場建成國際性航空樞紐,形成每年客運2600萬人、貨運35萬噸的運輸能力。建成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等3座區域鐵路交通樞紐,建成新榮村等10座客運主樞紐。 環境: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 至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6.8平方米,綠地率達38%,綠化覆蓋率達45%,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構建“兩軸兩環、六楔入城”的生態框架,以長江、漢水及蛇山、洪山、九峰等東西向山系為“十字”型山水生態軸。控制大東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湯遜湖等六大放射形生態綠鍥,并深入主城區內部,建立聯系城市內外的生態廊道和城市風道。 在“十字”型山水軸的基礎上,按照“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的目標,完善各級園林綠地體系,建設王家墩、漢陽江灘、北洋橋等市級公園和后襄河、新華、戴家湖等區級公園,因地制宜地建設街頭綠地和街頭小游園。 建立黃陂——新洲片、漢口——東西湖片、漢陽——蔡甸片、武昌——江夏片等四片區域性水網。 形成四級商業網 兩大金融貿易區 在全市形成“中心商業區——市級商業中心——市級商業副中心——社區商業中心”四級商業服務設施網絡。以中山大道、解放大道為主軸,建設形成輻射中部地區的中心商業區;完善中南路、鐘家村兩大市級商業中心,新建四新、魯巷、楊春湖等3個市級商業副中心;結合青山、后湖、南湖等大中型居住區,分別布局社區商業中心、便民超市和商業服務網點。 構建王家墩——建設大道、中南——中北路兩個金融貿易區,形成輻射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 以承辦世博會為標準,建設四新國際博覽城、王家墩商務會展中心、豹澥科技會展中心,提升完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形成“一主三輔”的會展設施體系。 規劃建設東湖、月湖、首義等6處大型文化藝術區和四新、楊春湖、關山等9處中型文化中心。新建、擴建塔子湖、沌口、盤龍、豹澥、湯遜湖、黃家湖、武鋼等7處大型體育中心。 改擴建武漢科技館、武漢美術館,新建四新、流芳兩個主題科技技術館和系列中小型科技展覽館。 在流芳、陽邏、四新和后湖各建一所三級綜合醫院;在南部新城組群、西部新城組群和化工新城各建一所二級綜合醫院。建設武漢傳染病救治中心,增設漢口、漢陽、武昌急救站點。每5萬人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0.1-1萬人設置一所社區衛生服務站。 在全市新建3個大型和6個中型老年康樂中心,新建市優撫服務中心,建設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及救助分站,結合城市居住區布局福利型和消費型養老公寓。 10片區域為歷史文化地段 加強對漢正街傳統商貿風貌區、漢口原租界區、漢陽舊城風貌區、武昌舊城風貌區等4片舊城風貌區的保護。 將江漢路以及中山大道片、青島路片、“八七”會址片、一元路片、曇華林片、首義片、農講所片、洪山片、珞珈山片、青山“紅房子”片等10片區域確定為歷史地段。要劃定保護范圍和控制地帶,并將前5片歷史地段申報歷史文化街區予以重點保護。 強化盤龍城遺址公園、祁家灣-李家集石器時代遺址、湖泗窖址等3處古文化遺址以及大余灣歷史文化名村、木蘭古建筑群的保護。 新建8座水廠、15座污水處理廠 在城鎮供水上,新建軍山、化工新城等8座水廠,改擴建白鶴嘴、邾城等14座水廠,使全市供水能力達到630萬噸。 在水污染治理上,主城區擴建三金潭、南太子湖、沙湖等12座污水處理廠;在新城新建15座污水處理廠;在中心鎮和一般鎮,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至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465萬噸/日。 在垃圾無害化處理上,都市區新建陳家沖、灄口、群力村等8座生活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同時,在主城區新建30座中型垃圾中轉站和15座環衛車輛停保場。按每萬人2.0-2.5座標準,新、改建公廁不少于1100座,公廁總數不低于1300座。 記者 黃峰 通訊員 何孝齊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