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新版雙城記:成來渝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 18:0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張延龍 重慶、成都報道

  這樣兩座城市,有太多的故事說不清楚——成渝民間的口水戰,看似彼此都認真得不得了,都能挑出對方的一大堆缺點,而在通曉世事者看來卻像是兄弟間的離合。

  其實彼此都明白,誰都離不開誰,最在乎重慶的是成都,最在乎成都的也正是重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雙方政界、學界都有這樣的共識。但雙方卻總像是在賭氣,咽不下這口氣向對方服輸。一位研究成渝合作的重慶學者就曾這樣反問記者,“為何叫成渝經濟圈,為什么不把重慶排在前面?”

  斗氣總有終結之時,合作和競爭并不相悖,當兩座城市的命運被“新特區”正式綁在一起,你才發現原來當初的擔心都是多余的——正好像初春的一樹青果子,夜來風雨,叫人擔心著,曉來望去,卻發現有些熟了。

  “恩怨情仇”

  生活中,許多重慶人都有幾個成都朋友,而成都人也往往隔三差五地去一趟重慶,看望好友或者親戚。成都人都承認,重慶人豪爽、耿直;重慶人也大都認為,成都人溫和、細膩。在某城市論壇上,市民性格的差異被好事者概括為“重慶文化是一種雄性文化,成都文化是一種雌性文化”,引起巨大紛爭。

  也許,兩地市民的性格也恰好代表了兩個城市的性格。巴山蜀水,巴人出武將與勇士,蜀中多文人與謀臣,一個粗獷,一個細膩;一個濃烈,一個淡雅。如果說重慶的朝天門代表的是寬廣的碼頭文化,那么成都的都江堰代表的則是深厚的農耕文明。

  來重慶首先應該到朝天門,在那里可以看見重慶的輪廓”。朝天門廣場面向滾滾東去的江水,碑上銘刻的《朝天門廣場賦》中有這么幾句話,或許可以一睹這座城市的性格與抱負: “貫六峽兩江之匯,率九宮八卦之冠,總扼西南之樞紐,遙牽吳楚之群船。”

  許多重慶人很惱火被誤認為四川人的說法, “我們不是四川人,都直轄10年了,你還認為我是四川人,只能說明你無知。”羅大佑成都演唱會時,重慶當地報紙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則廣告: “作為重慶人,你可以不喜歡成都。但作為羅大佑的歌迷,你可以去成都觀賞這場演唱會。”

  那么,作為重慶人,為什么要不喜歡成都? “這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民間情緒,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說。

  “重慶為成都白打了幾十年工”,成都一直為四川省會,素有 “得成都可安四川”之說,成都近代的繁華程度為重慶所不能相比。然1895年《馬關條約》后,重慶成為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開埠的城市,20世紀初,重慶工業化程度已經完全超過了成都,并在上世紀30年代被國民政府定為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時至40年代末重慶已經成為全國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

  在此期間,重慶一直是四川省第一納稅大戶,根據1984年的協議,重慶 50.5%財政收入上繳中央,12.5%上繳四川省,39.5%自留用于城市發展。一年以后,這個比例改為:39.5%中央,23.5%四川省,自留比例不變。重慶還要時不時在財政上支持四川的一些項目。這讓重慶人有了被盤剝的感覺, “完全是 ‘抑渝扶蓉’政策,對重慶人不公平”。

  直到1997年,重慶直轄后,1999年,重慶市GDP達到1488億元,歷史上首次超越成都,當年成都僅為1190億。這讓很多成都人開始覺得有錯位感,認為重慶的發展是基于中央給予了過多的優惠政策。到底是誰對誰不公,誰虧了誰,誰又欠了誰?誰又能說清楚。

  競爭?合作?

  2003年6月底,隨著三峽工程實現125米蓄水之后,一個被經濟學者不時提及的“西三角”一詞浮出水面。是年8月底舉行的重慶發展論壇上,首次提出了“西三角”(四川、重慶和宜昌地區)經濟區。9月,重慶擬訂了一份“西三角”規劃,方案中提出將分三步走打造西三角:先以重慶為中心,培育重慶主城區、成都、宜昌三個增長極,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之后三個城市之間將加強經濟聯系,形成三角增長區;然后以重慶、湖北、四川為中心構建“泛西三角”地區,帶動云、貴、鄂西、陜南。重慶毫不掩飾地宣稱,重慶將成為“西三角”的中心。

  而與此同時,成都也喊出了中國“第四城”的口號,并在中央發出西部大開發的號召之后,第一個提出了要做西部開發的一個支點的構想。成都還發布 《上海與成都經濟發展戰略比較》,不僅將成都與上海相提并論,更出現了這樣的字眼: “成都要當仁不讓地建設成西部金融中心。”

  規劃層面之外,兩個城市圍繞各種項目的爭奪也屢見不鮮,2004年的德國領事館事件,2006年的開利空調事件,2007年的川渝中煙事件——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圍繞中石油在成都建設的80萬噸乙烯項目配套集群,雙方也暗自較勁。

  2006年11月召開的西南六省區市經濟協調會第21次會議上,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稱, “80萬噸乙烯項目已落戶四川成都。我們希望,本著支持三峽庫區建設和發揮現有產業優勢的原則,該項目的下游配套產業能夠放在重慶。我們將歡迎四川企業和各大石油企業參股。我們看重的是帶動就業,而不是增加稅收。”而對此,四川方面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乙烯項目配套牽涉多方利益,各方應進一步加強協商。應該遵循的原則是,以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盡量按照市場規律操作。”

  “如果僅從項目的爭奪來看,中國任意兩個城市都會存在這種競爭關系。”重慶工商大學校長王崇舉說。而成都方面政策部門的官員也表示,“成渝兩地商業競爭肯定存在,但從產業結構來看雙方更多的是互補。比如成都的優勢在于金融、商貿、高新技術產業、旅游,而重慶的優勢在于汽車摩托車產業、裝備制造業、能源、物流,兩者幾乎沒有什么雷同,完全有條件協同發展。”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早在重慶直轄之始,一份旨在成渝合作、由兩地學界共同調研完成的《成都平原經濟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指出:成渝兩地的發展戰略幾乎沒有什么差別,雙方必須合作,建立以重慶和成都為兩極的長江上游經濟圈。而直到2004年2月,重慶市市長王鴻舉與時任四川省省委書記的張學忠、省長張中偉在成都握手,簽訂成渝合作“6+1”協議,打造成渝經濟帶,成渝合作正式啟動。

  協議所指的成渝經濟帶即成都、德陽、綿陽一條城市帶,南川、遂寧一條城市帶,以及長江干流城市帶,這三條城市帶,構成了成渝經濟帶,重慶、成都處于首尾兩端,能夠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

  “從產業布局上看,重慶和成都競爭關系并不大,重慶長于工業,成都長于商業,兩地更多的是互為市場的關系,更多的交流可以帶來共同發展。”王崇舉說。成都市社科院的專家則認為, “未來兩地更多的合作需要消除地區封鎖,打破市場壁壘,建立統一市場。”

  2007年4月,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率團再次拜會成都,低調宣稱為“取經之旅,合作之旅”,雙方約定“不利于合作的話不說,不利于合作的事不做”,汪洋稱,此行目的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成渝合作必須打破行政藩籬和區域分割,培育能夠聚集更多市場主體和各種市場要素的平臺。”

  對此,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坦承,成渝之間關系是有些微妙,但是,彼此就是競爭合作的關系。

  此行中,重慶市長王鴻舉和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共同簽署協議,從七大方面進行合作,包括共建成渝經濟區、加快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區域一體化市場、引導產業分工合作、構建城市群和城市連綿帶、共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以及建立統一的工作協調機制等。

  根據協議,川渝將以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為龍頭,以成都綿陽等14個沿

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黃金水道的市和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23個區縣為載體,共同爭取成渝經濟區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共同爭取國家編制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成渝經濟區建成國家新的增長極。

  “目前,兩個城市經濟輻射范圍彼此間是斷裂的,如何將兩個城市通過中間地帶連接起來,是未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 “從總體上看,大多數中間城市的規模比較小,沒有形成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未來需要將一些有重要影響的產業布局到中間城市,形成城市之間合理的產業分工和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培育一批新興工業基地,提高城市化水平。”依據川渝兩地的 “

十一五”規劃,未來5年,川渝兩地將投資1.5萬億元資金,建立川渝工業群。這1.5萬億元資金中,5000億元資金將由重慶出,1萬億元由四川投資。

  而對于兩地共同獲批國家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有專家表示, “建設‘試驗區’對兩地最大利好不是具體政策、項目的支持,而是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這意味著成渝兩地可以針對現實問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將是一場深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全方位改革,必將極大增強兩地發展的體制優勢。”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