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貨幣適度從緊 控制銀行壞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11:44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當前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穩中適度從緊。這是近年來政府首次提出“穩中適度從緊”的方針。 實際上,過去幾年中國央行執行的是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M2的年均增長量一直保持在16%之上的水平。當然,更重要的是,流動性過剩是被中國經濟結構性變化催生出來的:今年1-5月份累計的貿易順差已達前所未有的857.2億美元高位,導致大量外匯占款;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25.9%。 “軟貨幣”促進了資產泡沫的“吹大”,例如在房產方面,資產泡沫“獸性”般膨脹,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繼續上漲6.4%,速度越來越快。在價格指數方面,5月份CPI為3.4%,相對溫和不算“過度”;而中國的M2/GDP指標目前處于2.2的歷史高位,不僅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同時也高于發達國家(一般水平是0.8)。 目前的狀況是令人思考的:流動性泛濫、M2/GDP數值世界第一,對應的CPI卻是溫和式上升,兩種相悖的東西混雜在一起,其病因就不僅僅是“貨幣主義”的方案所能完全解決的:即只是通過控制貨幣量來予以解決。 貨幣主義的方案在拉美國家是有效的,但在亞洲一直是失效的。中國的M2/GDP高企和CPI溫和的情形有點像1980年代的日本,只不過中國比日本更特殊:M2/GDP更高,而CPI更低。CPI的溫和證明了流通的現金并不過分,即M0/GDP(M0是現金)不算過分。 事實上,在1993年之前,M0/GDP是一直上升的,那是因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必然帶來交易貨幣化的擴大(計劃經濟體制下是無需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但在1993年之后,M0/GDP就日益趨向穩定,2003年之后,波動幅度已經非常窄,對應的CPI增長率也很窄。而M2/GDP卻毫無收斂之勢。 如果央行降低貨幣發行的話,更多干預的是M0,而M0不存在什么問題。問題在M2減去M0的那部分上,也就是銀行的企業存款、居民活期和定期存款上面。M2/GDP的過高數值表示,這部分貨幣 “虛增”了,其機理是這樣的:如果是在直接融資(借貸)的金融市場(例如股市或者高利貸),是不會存在這種貨幣虛增的。但如果添加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市場,甲將資金儲蓄于銀行,而銀行又將甲的儲蓄發給丙,而乙和丁仍然保持直接的金融市場借貸關系,那么M0保持不變,而M1和M2同步增加,增加量就是甲的儲蓄資金。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推導出兩個現實意味的結論:一個是用股市來吸收過剩的流動性,是過度美化股市功能的托辭;另外,M2/GDP如果很高,主要出現在以銀行融資為主的亞洲國家,例如日本(M2/GDP是1.3)和中國,而不是美國。 關鍵在于,如果“高”到一定的高度,那就需要引起警惕,因為“虛高”的部分很可能是壞賬的堆積。因為,銀行內部的貨幣可能是異質的,銀行貸出的資金形成了對企業的債權,而企業的償付能力則構成了該資金的素質,如果企業對這筆資金歸還的可能是50%,在統計上講,這筆資金應該縮水了一半;如果企業完全有能力還本付息,那么這筆錢數值沒有變化。但不幸的是,銀行永遠也不會立即根據資金的“素質”來更改自己的財務,除非進行最終的清算,否則在銀行賬目上,50%概率歸還的資金依然會100%地寫在資產報表上。一旦國有銀行最終承認了“縮水”,進行勾銷,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它們就會要求注資。貨幣不僅因為壞賬而虛增,也因為“因處理壞賬而俘獲政府”而虛增。 所以,中國M2/GDP一路走高,并不表示這些貨幣會立即變成通脹的“幫兇”,但可能清晰地意味著銀行體系里的壞賬有所上升。M2/GDP數據是總量化的、單純的、富有誠信的,它可以去掉一些“不良貸款繼續保持雙降”的數字蒙蔽。它也預示著中國控制“軟貨幣”的根源不僅在于遏制貨幣投放,而是真正地解決銀行體系內的壞賬和“壞賬衍生壞賬”的問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