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老化、重理輕文、重技術輕管理是目前我國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很難與國際接軌的癥結所在,這是北京大學教授蕭灼基在“新世紀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研討會”上所闡述的觀點。他呼吁,新世紀新經濟急需新型人才。
蕭灼基認為,新經濟的內涵首先就是高新技術作用大大增強。在美國,支柱產業已經不再是汽車、鋼鐵行業,而是高新技術產業,它的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1%,而我國只有4%。其次是既懂現代科學又懂經濟管理的金融人才比重加大。但令人擔憂的是,雖然我國的金融隊伍已經有幾百萬,但人多才少,真正懂得現代金融知識的人才少。“和國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新品種相比,我國金融人才的知識已經老化。”
另外,蕭灼基教授認為,我國的管理人員隊伍龐大,可是真正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卻不多。企業里的管理干部還不屬于經理階層,因為他們大多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環境下,缺乏公平競爭的經理市場,而經理的勞動報酬與實際貢獻還不成比例。這一切都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競爭十分不利。
對此,蕭教授分析,這是由于我國教育投資過少所造成的后果。有數字統計,截止到1999年,我國在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是每人超過14美元,而美國已經達到了2000美元。這使得我國現在的人才水準已經從世界排名的第13位下滑到第25位,合格的信息技術人員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很低。目前,我國每10萬人中只有479名大學生,而俄羅斯是2000名,印度是601名。
對于中國人才培養和使用上的諸多弊病,蕭灼基教授開出的治病良方除了要加大教育投資之外還有:第一,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用挖人的方法積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花時間和資金培養人才則是在打基礎。第二,文科與理科并重。現在社會上重理輕文的現象比較普遍,企業往往對人文科學的重要性了解不夠,在文科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不夠。第三,科學技術干部和經營管理人員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