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一:
代幣卡究竟合法不合法
記者:代幣卡是否合法,目前爭論較多。有人認為代幣卡作為一種支付手段,是市場經濟派生的一種金融工具;有些商廈也叫苦,說當初制卡、售卡都是與銀行、企業聯手的,手續健全,不能說禁就禁了。這些說法對嗎?
王國剛(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代幣卡“合法性”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它是否對人民幣構成挑戰和傷害。你提到的那種說法在學術界頗有代表性。我認為,任何一種支付手段,都不能違反金融法規。
我國職能部門其實一直態度鮮明。去年實施的《人民幣管理條例》中明確指出,各類購物券、代幣券等的出現“都是違法行為”。因此,商家、企業、銀行聯合實施代幣卡行為,明知故犯,應該受到制裁。
困惑二:
“能因為有人用彩電行賄,就不準生產彩電了嗎”
記者:很多人為代幣卡叫屈:有人用彩電行賄,但為了反腐敗,政府難道就不允許生產彩電了?現在是有人用代幣卡送禮、拉關系,可卡本身有什么錯?
王:討論載體的確毫無意義。從最早的煙酒,到現在的禮券,就算代幣卡被徹底禁住,也肯定有其他送禮形式。但代幣卡與彩電有質的區別,代幣卡從印制的第一環節就違法了。卡券雖與腐敗、洗錢沒有必然因果,但制造、發售代幣卡的部門,卻是看中代幣卡便于避稅、拉關系的龐大“市場潛力”。代幣卡絕大部分都是公款支付。因此,禁卡刻不容緩。
困惑三:
禁卡該不該“一刀切”
記者:但是,買代幣卡送禮,更高雅、得體、實用,“刷卡”也很方便。有人認為禁卡應把重點放在區分公款與私款消費,不要“一刀切”。
王:商廈通過售卡來贏得消費者,無可厚非。個人有錢,想送親戚朋友,用什么樣的方式都不應受到限制。真能區分私人與公款消費,代幣卡存在便有其合理性。
不過,要區別代幣卡公款與私款難度相當大。有會計制度、稅收制度上的漏洞,更有現存產權制度帶來的難以根除的弊端,等等,這些不消除,代幣卡的功能大部分注定是“灰色”的。比較起來,“一禁了之”能更快更早扼制此種違法現象。
其實,辦銀行信用卡更方便,更沒有時間及消費地點的限制。所以,取消代幣卡對正常需求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困惑四:
禁卡與金卡工程相悖嗎
記者:取消代幣卡,對各地正在實行的“金卡工程”是不是潑冷水?
王:這是誤解。并不是你手中持有十幾、二十幾種卡,就叫“金卡工程”實現了,而是說要使網路暢通,實現“一卡通”。
困惑五:
卡怎樣才能徹底禁住
記者:“禁卡令”不是今年才有的,可代幣卡還在出。有人說“明的不用,暗的照用,還不如不禁”。對此該怎么看?
王:錯。難道說制定法律后犯罪仍不斷出現,就連法律也沒必要了嗎?
禁卡是個原則問題。它首先確定這種現象的違法性。至于能不能禁住,怎么禁,那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問題。
長期“有禁不止”確實值得好好審視,最大遺憾是違規后的處罰措施沒有跟上。好像還沒有哪家銀行、商廈或購卡的企事業單位因為制卡、售卡、買卡而受到嚴厲處罰。通知發出后,絕大多數商廈在打時間差,把2月28日當作代幣卡使用的“死期”,有的商家甚至置之不理。且不說這公然違反國務院通知,最起碼也是執行不及時。可是,未見有關部門處罰誰。如果真能抓住一兩個違規大案嚴肅處理,自會讓銀行、商廈不敢冒此風險。
要解決代幣卡現象,還必須解決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怎么管”和“管什么”才能“管得住”的問題。比如,讓企事業單位財務公開化,徹底杜絕商廈開假發票現象,堵住會計制度上的大小漏洞,迅速適應電子貨幣等新的支付手段。同時,稅收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稅收體系重新進行調整……只有從根本上入手,才能保證代幣卡無“用武之地”,以后也不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