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個體業主王先生來到上海某銀行,詢問他已申請辦理的買車貸款情況。
銀行一位小姐熱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微笑著在電腦上調出一個頁面。少頃,小姐轉過臉來禮貌地告訴他:“您可能無法在這里貸款,我真的很抱歉。”
王先生的臉頓時漲得通紅,他心里嘀咕,可能是住房貸款的事進了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兩年前,王先生用住房貸款買了房,因為生意不好手頭偏緊,曾經有幾次逾期不還與銀行約定的分期付款,而且從未給銀行打招呼。善解人意的銀行小姐立刻告訴他:在上海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中,市民不良貸款記錄只保留7年,只要以后注意一些,還是可以挽回自己的信用的。
這是現在每天都在上海發生的事情中的一件,只是記者按照法律關于公民隱私的規定和銀行的要求,在這里隱去了當事者的名字和銀行名。按照記者的認識,這位王先生只是逾期還款并無惡意,但銀行人士指出:如果信用記錄差,將成為我國銀行放貸的最大風險———上海某銀行在對貸款人進行信用調查時就曾發現,一個惡意貸款人居然用同一抵押物,在6家銀行辦理了抵押貸款。
應當記住這一時刻:2000年6月28日9時30分,我國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在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誕生。這家公司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上海分行、上海市信息辦的支持下建立的一個第三方中介機構。通過與全市15家商業銀行、300多家支行營業部聯網的局域網,聯合征信系統可以為信貸消費等信用行為提供配套的個人信用報告。各家商業銀行只要撥號上網進入“數據庫系統”,就可在十幾秒鐘內獲得個人信用資料,并以此為根據即時確定貸款或信用卡透支額度。據悉,這一系統運轉至今,已儲存有上海近200萬個個人信用信息數據。
茫茫人海,蕓蕓眾生,誰最有可能被列入信用記錄黑名單?
———惡意貸款,住房不還款。
這是一套50多萬元的公寓,兩年前由原房主饒某向工行普陀支行申請總額35萬元的20年按揭貸款后獲得。但自1999年1月27日簽約后,這位房主從未還過銀行一分錢。多次催討未果,銀行只得將貸款人告上了法庭。幾經審理后,饒某被逐出住宅,該套公寓由開發商收回,其欠開發商的債務消滅,欠銀行的貸款由開發商負責償還。
———手機欠費,惡意透支。
這是上海移動和上海聯通兩大運營商揮之不去的煩惱:近幾年,由于電信事業急劇發展帶來的問題,這兩家公司已各遭欠費兩億元和數千萬元。僅去年,上海移動就有近3000名手機用戶經查實使用假冒身份證入網,惡意欠費300多萬元。而上海聯通則為催繳欠費動用了大量的社會力量,上門核對用戶的地址姓名。這些被查實的惡意欠費者,當然會被列入黑名單。
———申請助學貸款,畢業后“失蹤”。
在上海交通大學[微博],最多時放著十幾份未被領取的畢業證書,這是當初申請擔保貸款的大學生沒有按時還貸的“證據”。銀行認為,大學生畢業后較容易獲得穩定的工作,具備較強的償還能力,應該能夠還貸。但學校卻在擔心:現在“人才”流動得越來越快,這些學生如果“失蹤”了,那該怎么辦?……
實際上,牽涉到個人信用不良記錄的現象,還有很多很多,上述例舉不過九牛一毛。
采訪中記者得悉,按照上海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的發展目標,下列內容已進入他們的視野:如銀行信用方面的個人貸款和償還記錄;商業信用方面的個人賒銷及付款記錄;經濟狀況信息方面的個人及家庭成員收入;參加保險及住房公積金、養老公積金、失業保障金及醫療保險金繳存記錄;社會信譽方面的個人法院訴訟、公安處罰、納稅及公用事業費繳交記錄等等。
上海的資信調查專家說,在中國社會讓每個公民樹立牢固的信用觀念非常急,但很有希望。“因為人們都知道,在發達國家每個人都有一個終生的社會安全號,每個人都有一份由資信公司做出并保留的信用報告,任何有需要的機構和個人都可以付費查詢這份報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就會造成當事人貸款、做生意甚至租房、住旅館、找工作上的極大困難。因此,市民十分重視維護自己的信用。”
在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個人消費信貸額往往已占銀行貸款總額的30%以上。而在我國,對個人的信貸規模尚不及銀行信貸總規模的2%。所以,專家們都認為,無論銀行和個人,盡快建立良好貸款機制和個人信用記錄顯得十分迫切。
為此,上海有關方面一再提醒市民:“如今是信用抵萬金的社會,沒有信用,你將一事無成。”本報記者袁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