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南紅高粱快餐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喬贏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公安機關逮捕收審。至此,這個曾被國內外近300余家媒體連續“爆炒”、宣稱“2000年要在全世界開連鎖店2萬家”的“麥當勞[微博]的挑戰者”———河南紅高粱快餐連鎖有限公司走下了歷史舞臺。
商業運作創奇跡
1994年,喬贏———一個胸懷偉志的人開始尋找挖掘財富的鑰匙。
在北京,“麥當勞”快餐店人潮涌動的景象吸引他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天!此后一年,北京、廣州、深圳……凡有麥當勞的地方,都留下過喬贏的身影。他終于破解“麥當勞”興旺之謎: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一個營造歡樂氣氛的店堂,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和標準化產品……為什么不能用中式食品制造出同樣的效果?很快,喬贏看中了中原百姓百吃不厭的羊肉燴面以及當時轟動世界的中國大片《紅高粱》。
1995年4月25日,“紅高粱”在鄭州登場亮相。這個不足100平方米的彈丸小店日營業額從2000元逐步上升,不久就沖破了萬元大關……開業僅幾個月,“紅高粱”已經名利雙收。
1996年5月,紅高粱分店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距“麥當勞”一步之遙的地方開張營業,“挑戰麥當勞”、“叫板漢堡包”之類的新聞炸開了鍋,“紅高粱”一夜之間名聲大噪。
“挑戰麥當勞”這個響亮的口號刺激了人們的胃口:“紅高粱”店從早到晚都是爆棚滿座,要求加盟的來信雪片一樣飛來,投資者蜂擁而至……
此后,與創辦人頭頂上的光環背道而馳的卻是事業上的一敗涂地:全國各店不久就僅剩天津一家,20多家加盟店大半夭折,僅剩的數家也已退化成沒有任何風格的普通燴面館。
后來,“紅高粱”的一位副總裁一語道出其中奧妙:“紅高粱”在鄭州走紅,靠的是首家采用明亮店堂、快餐桌椅、收銀機收款這種經營形式;在全國走紅,靠的是“叫板麥當勞”這個新聞噱頭。“紅高粱”并沒有真正具備叫板的實力,只是需要這個賣點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吹起的氣球沒騙住別人,卻騙住了自己,認為只要一個一個地去克隆,就能贏遍天下。“紅高粱”的失敗這時已經注定了。
1997年初,一名專家被“紅高粱”聘為副總裁。在專家眼中,“紅高粱”以品種而言,作為主打產品的燴面全是湯湯水水,帶不出店;98℃的熱湯沒有20分鐘根本吃不完……這是快餐嗎?就經營方式而言,從店堂裝飾、員工服裝、收銀機收款等服務方式和其他細節,到處都是對“麥當勞”的幼稚模仿。
他提出了一套臥薪嘗膽的方案:收縮戰線,放棄正在進行的半截子工程;避開新聞界,沉默一年;完成新產品研發、服務方式的特色化、中央廚房標準化運作3項任務。但這個方案立即被喬贏否決了,“紅高粱”失去了重整河山的機會。
在投資上,“紅高粱”存在著驚人的浪費:
鄭州市建設路“紅高粱”店,投資300萬元,業內人士評估價值僅為80萬元;海口店,投資280萬元,評估價值僅60萬元;深圳店,投資500萬元,評估價值僅140萬元;天津東站店,投資280萬元,評估價值僅70萬元……
截至1998年底,公司投資興建的各地分店相繼倒閉,此時負債總額已高達3600萬元。《大河報》供稿
是非成敗專家評說
2000年12月11日,河南省青年經濟學專家史璞先生對“紅高粱”進行了客觀的剖析。
史璞認為,“紅高粱”的成功有四個因素:
第一,主要決策者刻苦鉆營;第二,當時緊緊抓住了市場機會:挑戰“麥當勞”第三,連鎖擴張的認識理念超前第四,喬贏敏銳的思維和策劃能力。可以說,喬贏等人的努力、好的戰略定位及宣傳成為前期“紅高粱”成功的要素。
遺憾的是,“紅高粱”沒有準確地把握自己,沒有把機會轉變為踏踏實實的經營。作為一個企業家,喬贏過虛不務實的經營思想和不按游戲規則出牌的做法毀掉了“紅高粱”。人們所認知的“紅高粱”其實是不存在的。名氣大增之后,紙上的規劃和效益使“紅高粱”分不清現實和遠景的區別,把幾年之后可能出現的經濟效益“提前貼現”,終于坑害了自己。